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关于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地质遗迹类型及开发保护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地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各种岩石类型.历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不同地质单元和多种地质遗迹,通过调查,并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将湖南省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20种。基于湖南省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湖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其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时期,大连地区形成了种类多样、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本文就大连地区地质遗迹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规范》提出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法对大连地区69处地质遗迹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赵汀  赵逊 《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 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的主要内容, 其价值不可限量。在地质公园工作推进过程中, 开展地质遗迹科学意义的评估。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 是地质公园设计和建设, 科学研究和普及的重要基础。显而易见, 随地质遗迹区域调查和保护规划的广泛开展, 以往地质遗迹分类已难以满足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需求, 以系统地球科学为指导的地质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地质遗迹分类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7.
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的发布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逊  赵汀 《地质论评》2002,48(5):486,517-517486
地质公园(Geopark)是广大地学工作者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经长期酝酿提出的概念。近年来,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介,地质公园这一名词已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她代表具有特殊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以稀有的地质遗迹为主要内容,并可能兼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区域;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质科学的研究基地、地质教学的实习基地、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借重其优美地质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及不可再生的稀世遗迹,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即使是已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也可增加旅游内容,提高科技含量。特  相似文献   

8.
韶关市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生 《地质论评》2013,59(3):593550-552
地质遗迹是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姜建军,2000)。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谷丰等,2008)。针对这一宝贵的地质遗迹,如何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专家学者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考察给出了具体措施。万兵力(2009)提出了长山列岛地质公园的保护措施;李晓琴等(2007)针对剑门关的地质遗迹保护做出了具体研究;王兴民等(2007)  相似文献   

9.
邱兵  鲁明  赵洪飞 《贵州地质》2019,36(4):375-381
通过地质遗迹综合调查,区内共有29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单体。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单体分属于地层与岩石、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等6大类和19个基本类型。通过建立相应评价标准对区内地质遗迹单体进行评价,结果为国家级1处、省级4处、地方级24处,它们能够为申报省级地质公园提供支撑。笔者最后从云门囤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地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又是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基础。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流经该县168 km,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存,但地质遗迹资源能否达到建设地质公园的要求尚不清楚。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对化隆县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初步确定了拟建的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边界范围。园区内地质遗迹共计40处,涵盖6大类,9类20亚类,其中包括2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组合、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拉脊山早寒武世缝合带、西宁群—化隆岩群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具有原特提斯洋演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国际对比意义。化隆县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特征明显、价值极高且保存完好,具备良好的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禀赋,拥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本研究不仅为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河流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的打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雷彬  李江风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2015,36(3):377-384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观和公园建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林 《安徽地质》2003,13(1):74-79
“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是地质工作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国土资源部已批准我省黄山、齐云山、浮山、八公山4处国家地质公园,本文简要论述了4处各具特色的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景观,分析指出了当前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翠林  孙宝生 《地球学报》2011,32(2):233-240
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奇台县境内,有硅化木群化石景观、恐龙沟景区、雅丹地貌等重要的地质遗迹,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地质历史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对园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通过管理模式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整合、形象引导以...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本文叙述了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对地质遗迹形成演化做了介绍,为地质科研教学和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董茜  李江风  方世明  马筱 《地球学报》2015,36(6):799-806
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是以(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及山地生态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个大类、20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共计5处。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岩石学、化石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园内多处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洲地质公园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学基础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赵汀  赵逊 《地质通报》2003,22(8):637-645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的支持下,欧洲地质公园建立起来了,含10个成员。各个地质公园有不同的地质科学意义,完全取决于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欧洲地质构造分区对该区地质遗迹类型、分布和组合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地质公园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过程中,地球科学的支撑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赵逊  赵汀 《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
人类对地质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各国分散建立国家公园零星而无系统的保护地质遗迹;②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形成全球保护地球遗迹的多项活动;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使地球遗迹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44个,推动了地球遗产的保护,恢复了地质生态环境,强调了地球科学的普及,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居民的就业机会,支持了可持续发展。可以预料,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形成一定能揭开地球遗产保护工作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孙华 《山西地质》2013,(6):59-62
山西平顺天脊山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具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包括通天峡、天脊山和神龙湾3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96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4处,省级地质遗迹39处,地方级地质遗迹56处。主要的地质遗迹为岩石地貌景观、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大类的泉水景观、河流景观和瀑布景观,其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是流水侵蚀地貌景观和瀑布景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建造分区和流域地貌演化理论,利用地质建造分析、DEM数字地貌、遥感解译、无人机和野外路线调查等技术方法组合,快速查明了承德蟠龙湖景区地质遗迹单体63处,丰富了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的科学内涵。地质建造决定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内在“基因”,是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岩性和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的发育。流域地貌演化影响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出露情况;是塑造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发育。将地质建造和流域地貌相结合的思路贯穿整个地质遗迹调查全过程,初步形成“圈定潜力区—摸清家底—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流程。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的目标是力求打通地质遗迹调查与地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实例,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地学旅游品位和公众保护地质遗迹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地质公园在保障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阐明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还提出了今后北京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