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巫溪红池坝剖面长兴阶上部地层出露齐全,产系列牙形刺和深水陆棚相遗迹化石。通过建立牙形刺带,对该剖面长兴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并讨论了区域大隆组/长兴组界线的时代归属。长兴中—晚期开始,沉积环境由深水盆地向深水陆棚逐渐过渡,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开始显现并持续发展,基于时间序列的遗迹化石记录详细刻画了深水陆棚水体含氧量频繁加速波动过程,为系统审视二叠纪末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在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中三叠统拉丁阶边阳组发现的管状遗迹化石Tisoa作了首次报道,建立一个新遗迹种,根据其特征分析,该类遗迹化石是滤食性双壳类挖掘的潜穴被充填后形成。潜穴管中的两个空管道为双壳类进出水管。此遗迹化石为“浅水型”,是在广海陆棚深水环境下沉积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浙江长兴煤山的 D剖面经多年研究 ,已成为二叠系长兴阶的单位层型和二叠系 -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 ,并被推荐为吴家坪阶 -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因该剖面上龙潭组地层出露较少 ,以致国内对长兴组与龙潭组的接触关系存有不同意见 ,给层型剖面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在清理和研究了 D剖面西侧 30 0 m处 C剖面的吴家坪阶 -长兴阶界线层段后 ,证实了煤山地区龙潭组与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对相关化石的地层分布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在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中三叠统拉丁阶边阳组发现的管状遗迹化石Tisoa作了首次报道。建立一个新遗迹种Tisoabanyangensis,根据其特征分析,该类遗迹化石是滤食性双壳类挖掘的潜穴被充填后形成。潜穴管中的两个空管道为双壳类进出水管。此遗迹化石为“浅水型”,是在广海陆棚深水环境下沉积的  相似文献   

5.
类Galowayinela长期以来被当作长兴阶的带化石,是长兴阶底界的标志。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表明Galowayinela富集层并非像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稳定的一层,在此剖面上至少有二层:下层在Clarkinaleveni带之下,其上下均有典型的吴家坪期的菊石(Konglingites等);上层与吴家坪期的牙形刺Clarkinaorientalis,C.guangyuanensis,C.demicornis,C.liangshanensis共存。这一事实表明Galowayinelameitienensis是吴家坪期的而不是长兴期的。为此建议,长兴阶的底界不用类定义,而以牙形刺Clarkinasubcarinata和/或C.wangi的首次出现为准。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连县-阳山煤田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采集到牙形刺化石计11属20种和3个未定种。通过与中国南方相应标准剖面对比,建立了4个组合带;茅口阶Neogondolella 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吴家坪阶中、下部Neogondolella liangshanensis组合带、吴家坪阶上部Neogondolella orientalis组合带,长兴阶Neogondalella changxingensis-N.subcarinada组合带。同时讨论了上统与下统、长兴阶与吴家坪阶、下三叠统与上二叠统的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7.
牙形刺、有孔虫和菊石是全球维宪阶与谢尔普霍夫阶界线层生物地层研究的重要化石门类。该界线定义及其候选层型剖面目前均未正式确立。详细介绍并讨论以牙形刺或有孔虫作为界线定义的可能方案 ,指出潜在的候选层型剖面存在于南乌拉尔的 Verkhnyaya Kardailovka、北美犹太州中西部的 Chainm an组等 ,我国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剖面有广西忻城里苗剖面、贵州水城滥坝老街水库剖面和罗甸纳水剖面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区大隆组的底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英 《地层学杂志》1990,14(3):209-215,T002
<正> 下扬子区大隆组化石丰富、牙形刺动物群以 Neogondolella subcarinata-N.chang-xingensis组合为特征,与长兴组一致;而菊石动物群既有长兴阶的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Tapashanites分子,又有吴家坪阶的 Anderssonceras,Konglingites分子。郭佩霞同志协助笔者对江苏南京湖山、团山、安徽铜陵杨桃山、南陵丫山、泾县晏公  相似文献   

9.
陕西镇巴火焰溪剖面部于大巴山西段,临近川陕交界,交通便利。那里晚泥盆世地层出露完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本文就该剖面法门阶牙形刺动物群、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进行了研讨,建立了该区法门阶的两个浅水相牙形刺生物组合带。  相似文献   

10.
经国际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界线工作组2008年的投票表决,目前全球卡西莫夫阶的底界比传统底界提高了一个多亚阶;牙形刺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Idiognathodus turbatus是两个候选的底界标志种。牙形刺Id-iognathodus swadei-Ⅰ.turbatus演化谱系在华南连续的深水海相碳酸盐沉积剖面---贵州罗甸纳庆剖面的发现表明,Idiognathodus turbatus的首现是全球卡西莫夫阶底界的潜在标志;纳庆剖面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候选层型剖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郎嘉彬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7,26(2):137-145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hodus inaequalis,N.roundyi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上部可大体与莫斯科阶的中上部相对比。本溪组下部的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沉积学报》2000,18(4)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 1968,Helminthoida sp., Megagrapton sp., Paleodictyon sp., Paleodictyon (Glenodictyum) Croaticum Ulchman 1995, Planolites sp., Protopaleodictyon sp., Scalarituba missouriensis Weller 1899, 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的西别河剖面与西别河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的西别河剖面是西别河组的建组剖面,时代争议较大。西别河剖面的牙形刺研究表明:西别河剖面的下、中部应归入上志留亚系(Ludlow to Pridoli),发现了可与Ludlow统标准牙形刺带Ozarkodina crispa对比的牙形刺Ozarkodina uncrispa。剖面的上部为下泥盆统阿鲁共组,时代为Lochkovian 阶,发现了下泥盆统Lochkovian阶特有的牙形刺属Ancyrodelloides, Lanea。西别河剖面不宜作西别河组的标准剖面,包尔汉图剖面可作为西别河组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4.
丁奕  张立军 《古地理学报》2023,25(2):405-418
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环境事件往往伴随着古海洋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而遗迹化石作为原位保存的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对于解读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前人常用的遗迹学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遗迹化石多样性、生物扰动强度、潜穴直径、特征遗迹化石组合这4项定量参数可以表征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文中以华南二叠系乐平统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遗迹化石参数表征的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特征:自吴家坪期晚期华南古海洋开始出现缺氧,然而该缺氧状态在长兴期不具有持续性,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缺氧/贫氧→富氧/有氧的波动特征;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前,煤山剖面高精度的定量遗迹学参数指示长兴组24e层顶部存在缺氧事件,并与大灭绝事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这一实例具体展示了遗迹学参数在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条件重建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黔中、黔南三叠纪古生态、古群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黔中、黔南三叠纪古生物群的古生态,古环境作研究后,提出了中三叠统青岩组(或新苑组)中深水瓣鳃、菊石群落的堆积形成机理;贵州龙水生爬行动物群繁盛、埋藏、保存受控于拉丁期全球大海退以及特殊的台地边缘“S”形浅滩带上出现的半封闭海湾;同时,建立了由台地至深水的4个遗迹化石组合,牙形刺和瓣鳃类化石从浅水至深水沉积层中的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6.
石炭系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全球界线层型尚未确立。由于石炭纪冰期效应显著,海平面升降频繁,造成沉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给该界线的划分和对比带来了一定困难。罗悃剖面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西南,出露维宪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上部的一套上斜坡相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受水深影响较小,同时产丰富的牙形刺及有孔虫,可以较好地进行深、浅水相区的对比。本文通过对该剖面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界线层较为详细的采样分析,共发现牙形刺8属32种(含9亚种和1未定种),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牙形刺带,即Lochriea nodosa和L.ziegleri带,将谢尔普霍夫阶底界置于L.ziegleri的首现面,即罗悃剖面4.65m处;同时与同属华南的纳庆剖面以及全球其他地区重要剖面的牙形刺带或菊石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本区长兴组底部普遍发现一薄层砾岩,经酸解分析,内含丰富的牙形刺和鱼牙化石。根据化石确定,此层砾岩在不同地区为不同时代:浙江长兴煤山,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之末;安徽广德独山和江苏张渚园田,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之初。此砾岩的出现说明本区龙潭组沉积之后有一短期侵蚀,并代表长兴组沉积的开始。因此长兴组沉积在各地不同,应是一穿时的地层单位。它始于晚二叠世早期之末至晚二叠世末。并根据岩相分析结果认为本区长兴组是一个由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浅海台地到台前凹陷的低能海进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丁孝忠  吴绍祖 《沉积学报》2000,18(4):495-500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1968,Helminthoida sp.,Megagrapton sp.,Paleodictyon sp.,Paleodictyon(Glenodictyum)Croaticum Ulchman1995,Planolites sp.,Protopaleodictyon sp.,Scalaritubamissouriensis Weller1899,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湘中地区底栖相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中锡矿山欧家冲剖面邵东组上部产法门阶牙形刺costatus带,大致相当于牙形刺praesulcata带。该组还产孢子lepidophyta-nitidus组合带,相当于国内外法门阶上部孢子LN带。该剖面孟公坳组底部出现孢子vallatus-incohatus组合带,相当于国内外杜内阶孢子Ⅵ带。另外湘中新邵马栏边该组产牙形刺Polygnathus inornatus,它应相当于牙形刺sulcata带。因此,湘中泥盆系和石炭系界线置于邵东组和孟公坳组之间。以牙形刺和孢子为依据,湘中及华南底栖相邵东组和孟公坳  相似文献   

20.
西准噶尔地区的乌兰柯顺剖面从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至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地层连续,单斜出露,特别是其中跨越晚泥盆世弗拉期顶部至早石炭世杜内期底部的洪古勒楞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以及其他相标志丰富,岩性的三分性明显:下段为灰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沉凝灰岩;上段为灰绿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钙泥质碎屑岩。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构造活动区难得的完整剖面和洪古勒楞组理想的候选层型剖面。牙形刺和其他大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剖面洪古勒楞组的时限为晚泥盆世末弗拉期至早石炭世早杜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