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定我国南方克山病重病区楚雄市东瓜镇进行了病情与生态系硒等生命元素三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克山病病情呈逐渐下降势态,与人体硒水平逐渐上升之间成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病区人发中As、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非病点,并认为它们可能是该病区与低硒复合的致病因素。从动态变化的研究为克山病病情与生态系硒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是中国东南沿海普遍分布的湿地植物,其对污水净化能力的研究鲜见报道。设置短叶茳芏湿地小型生态系,将实验分成了植物+土壤+污水(有植物),土壤+污水(无植物)两组处理,定期添加污水,探讨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短叶茳芏小型生态系能显著降低污水中的I_(Mn)、BOD_5、NH_4~+-N、NO_3~--N、TN、PO_4~(3-)-P、TP浓度,对污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均高于无植物的小型生态系。短叶茳芏生态系对污水中I_(Mn)、BOD_5、NO_3~--N、TN浓度去除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对污水I_(Mn)、NH_4~+-N、TP、PO_4~(3-)-P指标的去除率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这说明植物生长对其净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季节性河流是干旱区不同生态系间物种扩散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维持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子,但我国有关季节性河流水文生态学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且有关季节性河流水文长期动态的研究报道较少。以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季节性河流-多坝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动水位计与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洪沟内部的长期水文动态特征。研究显示:多坝沟洪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是洪水的唯一驱动力。洪水频率、流量与降水季节、降水量、降水强度等因子密切相关。任何时间,单次降水量低于5 mm时,降水无法形成明显的洪水过程;春季单次降水低于16 mm或夏季单次降水低于10 mm时,最大洪水流量均不超过0.3 m3·s-1。在没有洪水发生时,春秋季节泉水径流量表现为陡涨缓落,而夏季呈现陡落缓涨。该研究不仅为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水文监测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库姆塔格沙漠周边的生态水文过程、水资源管理利用及植物生存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长清县长寿村的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对山东省长清县张夏镇长寿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内外环境生态系物质样品, 测定了生命元素含量, 并与非长寿村的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 以阐明长寿村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认为, 张夏镇长寿村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饮水中含偏硅酸(H2SiO3) 较高, 环境生态系物质中含有较多的抗衰老元素硒(Se), 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富含生命元素并用来制作茶具的木鱼石。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其动态模拟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基于系统科学与跨尺度耦合理论揭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本质,即一个非线性的、具有高低阶多重反馈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通过综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可知:① 动态模拟成为趋势,相关理论与机理解析不断完善;② 动态模拟技术趋向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③ 应用研究基于多类型案例区、多要素以及近远程与跨区域3个方面。当前研究不足包括:① 理论发展与整合不足;② 方法集成与数据共享力度滞后;③ 耦合关系链条和主控要素的动态特征未被完整揭示,远程耦合模拟缺乏定量表达、系统性整合以及与区域联动层面的应用衔接。今后,应以理论为根基,推动多科学交叉融合;以方法为支撑,推动动态模拟技术整合与数据共享;以应用为导向,揭示城市群等重点地区的近远程关系链条与主控要素的动态演化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城镇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贫困动态的测度方法与演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小燕  祁新华 《地理学报》2021,76(10):2425-2438
将贫困视为一个动态现象与过程逐渐成为学术界共识。尽管国内外相关成果丰硕,但迄今鲜有对贫困动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立足于现有文献,开展贫困动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首先,解析了贫困动态的内涵及类型;其次,分别从单维和多维角度归纳了贫困动态测度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数据来源;第三,从持续时间、家庭生命周期变化、代际传递和时空演变四方面系统梳理了贫困动态研究脉络;第四,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视角,分别从经济、发展和空间层面对贫困动态发生机制进行了解析。在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若干贫困动态议题,希望能够为贫困动态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并为巩固扶贫成果、完善扶贫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南极海豹是南极及南大洋的主要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在南极及南大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南极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 关于南极海豹的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不少报导(陈万青,1973;宁修仁,1984;Bengtson, J. L.,Carrick, R.,1962;Erckson,A. W. , 1970,1971;和Davis, R. M. ,1970等)。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极繁殖的真正海豹有四种,即锯齿海豹,又名食蟹海豹,其英文名为Crabeater Seal(Lobodon Carcino phagus),这是南极海豹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据估计有200—500万头,它们主要以南极磷虾而不是以蟹为食;威德尔海豹,其英文名为Weddell Seal(leptonychotes weddelli),这种海豹的数量占南极海豹第二位,估计有20—50万头;它们主要以乌贼和杜文鱼及磷虾为食;豹形海豹,其英文名为Leopard Seal(Hydrurga leptonyx);罗斯海豹,其英文名为Ross Seal(Ommatophoca ross Gray)。  相似文献   

8.
过去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并认识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规律是碳循环研究的关键 问题。本文回顾了全球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储量估算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 包括基于各种方 法和资料的主要估算结果及其尚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评述了末次盛冰期和中全新世两个时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对8.2kaB.P.以来全球大气CO2 浓度呈现升高的现象 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全新世中晚期全球大气CO2 浓度逐渐升高与旧大陆地区陆地生态系 统碳储量减少的事实是一致的, 新石器时期特别是农业文明开始以后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的持 续干预可能是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 升华,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之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也日渐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 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湿地大国,我国 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先后制定和 出台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 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并完成了首次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盐亭站)是院内生态网络所属的野外试验站之一。它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盐亭县的林山(105°28′E,31°16′N),西南距成都市214公里,在盐亭县城东北13公里(两者皆为公路里程),面积0.35平方公里,海拔470米。 盐亭站始建于1980年。此后它针对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农业生态优化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聚土免耕耕作法》、《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