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 6 h分析资料和2.5°×2.5°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诊断分析等方法,对三门峡市2014年9月7—18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找出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的异常偏北偏强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副热带高压的长时间稳定维持,对减缓低槽和切变线移速、促使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十分有利。3)乌拉尔山高压脊较常年同期偏弱,与常见连阴雨天气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偏强的形势有所不同。4)稳定的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与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耦合,为连阴雨提供了持续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5)强降水的产生只有充足的水汽供给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水汽的输送区有明显的水汽辐合。6)低层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此次连阴雨期间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特点及环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 降水强度大, 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 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事件。在大气环流由夏季型向冬季型转变过程中, 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南压至40°N时, 青藏高原东北侧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 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 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却保持着高温高湿的热力特征, 对流上升运动活跃, 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 这时对流层中部500 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 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 偏强、偏北、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为该区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 从而形成了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 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 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2008年10月24~11月6日严重连阴雨天气的环流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强、位置偏西、槽前西南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都有利于水汽向云南输送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受槽前西南气流、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整个连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都有充足的水汽,连阴雨前期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2个通道的汇合,而连阴雨后期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整个连阴雨期间云南全省或大部均处于水汽辐合区内,区域性强降雨出现在水汽通量散度<-32×10-7g·(hPa·s)-1·cm-2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2009年2—3月我国南方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旸  李建  廖捷  沈艳  徐宾  张洪政 《气象》2010,36(3):39-46
利用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2—3月我国南方一次连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该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活动,并计算了降水区域内的水汽收支。结果表明:(1)这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上空阻塞形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而在中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高稳定在菲律宾海上空,加强了南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风。这种环流形势使得北方干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长时间对峙,形成了稳定的准静止锋,是影响这次连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北,急流轴入口处南侧的辐散环流与低层西南气流北侧的气旋性辐合环流相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形成利于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动力结构。(3)偏北的西太平洋副高伴随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边缘的偏南风造成了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低纬地区至我国南方的偏南风水汽输送支异常,它主导的经向水汽输送是造成主降水区水汽通量辐合的重要原因,对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陕北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07年秋季陕北一次极端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结构、水汽输送等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陕北秋季连阴雨具有雨日长、雨强大、面积广的特点;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其外围形成的西南低空急流把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陕北;当乌山有阻高建立时,北方冷空气沿脊前下滑,在巴湖形成切断低压,在贝湖形成低涡;贝湖底部分裂小槽南下,冷暖空气在陕北长时间交汇;由于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在38°N附近.陕北位于高空急流的出口区,高空急流与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耦合,提供了持续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从而形成了陕北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登陆台风北侧的东风气流为陕北连阴雨期间发生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当阻高减弱崩溃,巴湖到新疆有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陕北上空转为西北气流控制,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预报模式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连阴雨时期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和物理要素的平均场,揭示了该次连阴雨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且稳定维持,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强,脊线偏北;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西侧盛行的偏南气流及700hPa西风带短波槽沿副高西北缘东移,是造成连续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黄河流域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值预报模式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连阴雨时期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和物理要素的平均场,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且稳定维持,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强,脊线偏北;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西侧盛行的偏南气流及700 hPa西风带短波槽沿副高西北缘东移,是造成长期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黄河流域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8.
2017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河南发生了近14a来罕见秋季连阴雨过程。利用1961—2017年河南省地面气候整编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T检验、小波分析及带通滤波等方法,对此次连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河南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且长时间维持;东欧和里海—巴尔喀什湖两个地区是此次连阴雨过程的上游关键区域,东欧地区大气环流具有准双周到30d的振荡周期,里海—巴尔喀什湖地区具有4—8d的振荡周期。东亚200hPa急流轴东西跨度和急流核的极大风速较常年同期偏大;急流区西南部的辐散区在河南上空有抽吸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发生;高空急流纬向风速有三次加强过程,与三次连阴雨过程相对应。在不同的连阴雨阶段水汽输送源地和输送通道不同,三个阶段的水汽来源分别为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10年夏季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期间对流层高、中、低多个大尺度关键影响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分析和比较,讨论了我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持续性强降水均出现了东亚西风带沿海低槽不断快速重建或加深,且中纬度锋区位置稳定维持,低空西南急流反复加强,且其轴线左侧的南风经向强梯度带位置相对稳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脊线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纬度带位置相对稳定;相应地,在强降水带上空反复出现强烈的低层水汽辐合抬升、高层辐散抽吸及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进而形成持续性强降水。西西伯利亚低槽的不断快速重建与加深 (东移)、马斯克林高压西侧高压及马斯克林高压的不断加强东移、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对南方持续性强降水具有超前指示意义。强降水带位于东亚低空西南急流轴左侧南风经向强梯度辐合带、高空西风急流南侧至南亚高压脊线北侧之间的强辐散区及中层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带中。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2月10-12日新疆大面积暴雪是欧洲脊发展衰退、乌拉尔低槽东移南下环流形势下的极端强天气过程,环流形势、高低空系统配置与新疆强降水研究成果[1-3]吻合,高低空三支急流是大尺度上升运动维持和水汽输送、辐合的重要系统。暴雪过程中存在3条水汽输送路径,水汽长时间向暴雪区输送且输送厚度较厚,水汽辐合从低层发展、东移时层次抬升强度增强,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700-850hPa,当水汽输送层和辐合层降低、强度减弱后最强降水开始。天山地形强迫抬升作用明显,低层水汽在天山北坡聚集抬升,低层冷垫有利于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环流经向度大和槽前偏南风强、天山地形的强迫抬升和上升运动维持以及水汽持续输送和3条中尺度云带的持续影响是此次新疆极端暴雪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 2 0 0 3 - 0 8- 0 8— 1 5秦岭地区连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成因分析表明 :乌山长波脊稳定 ,巴尔喀什湖低槽不断分裂冷空气东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脊线位于 2 5~ 2 7°N,是形成了秦岭地区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主要特征 ;而 2 0 0 h Pa西风急流在 40°N附近加强稳定时 ,对流层低层偏东风和西南风切变线的维持 ,形成了有利于秦岭地区阴雨天气产生和维持的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洪勋 《浙江气象》2012,33(1):5-10,35
利用NCEP/NCAR1°×1°的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9年和2010年相同季节不同年份的两次连阴雨过程的异同,重点分析它们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高压脊以及它们之间的宽广西风槽稳定维持是该季节连阴雨形成的有利环流背景。垂直上升运动是形成降水的必要动力条件,大气中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在降水区的持续性辐合是连阴雨的形成的必要水汽条件。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强迫暖湿空气抬升既直接导致了上升运动,同时也可以触发大气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增强上升运动。连阴雨时期雨量主要集中在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强锋区长时间维持的时期。强水汽输送和强水汽辐合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并且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GPS/MET大气可降水量观测数据和NCEP/NCAR提供的FNL0.25°×0.25°分析数据,通过对比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地区2次落区接近、强度不同暴雨过程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了影响极端暴雨产生的急流和水汽因子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南缘暴雨时环流配置符合“三支气流”模型,高空急流、中层偏南风、低层辐合切变的强度与降水量正相关,当高层有极涡直接南伸至中亚发展而成的副热带大槽、中层有气旋前部的强偏南或西南气流、低层有偏东风急流明显西伸与西风急流形成强辐合时有利于出现极端暴雨。沙漠南缘暴雨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水汽含量、饱和层厚度与降水量相关,暴雨的水汽源地一般为欧洲和北冰洋,降水区水汽输入以中低层为主,低层比湿大于6 g?kg-1,饱和层位于700 hPa以上;当中高层有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由偏南风输送水汽的加入,低层比湿达8 g?kg-1以上、饱和层扩展至750 hPa以下时,可出现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以及FY-2G红外云图资料,综合分析了2016年11月10—13日北疆北部的暖区暴雪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单阻型”经向环流和有利的高低空天气系统配置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500 hPa东欧阻塞高压脊稳定,西西伯利亚低涡和冷槽东南下至北疆境外的中亚地区,200~500 hPa低涡和冷槽系统深厚且呈前倾结构,低涡底部极锋锋区加强并压至北疆上空,700~850 hPa北疆北部有暖平流和暖脊发展,地面气压场呈“两高夹一低”形势,北疆在地面冷锋前部和暖锋后部的暖区内。中高层西北急流、低层偏西气流和偏东气流三支气流在暴雪区上空汇合,暴雪区位于高空低涡底部西北急流、低层暖平流和切变线、地面暖低压南部的高低空重叠区域内。500 hPa以下仅有一条西方水汽输送路径,最强水汽输送在600~700 hPa,最强水汽辐合位于850 hPa附近,最大暴雪中心(裕民)的水汽输送强度更强、厚度更厚、时间更长,其平均云顶黑体亮温TBB值较富蕴偏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新疆夏季两次塔什干低涡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从天气尺度环流系统配置、动力和水汽输送的角度探讨造成南疆不同降水强度的塔什干低涡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当南亚高压中心位于70°E,南疆位于200 hPa急流轴出口辐散区,500 hPa塔什干低涡东移携带强西南气流时,700 hPa盆地有显著东风急流,偏西地区中低层切变辐合长时间维持,同时通过接力输送的阿拉伯海水汽与中低层东风急流携带的水汽强烈辐合,导致大范围暴雨,高层正MPV1、负MPV2向下伸展,中低层不稳定性、斜压性增强,配合700 hPa以下负MPV1、正MPV2激发垂直涡度增长,对流性降水加强;当南亚高压中心始终维持偏东(90°E),南疆位于200 hPa急流轴上,500 hPa里海脊和新疆东部高压脊势力相当时,塔什干低涡减弱为槽影响南疆,700 hPa南疆盆地东风气流弱且位置偏西,南疆地区无明显高层辐散、中低层切变辐合,不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水汽的集中辐合,难以造成显著降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风云卫星射出长波辐射以及地面入射长波辐射资料,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西伸的环流背景下,700h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持续性连阴雨天气。我国南海和印度洋的两条水汽输送带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量。极涡偏向西半球,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脊的发展。亚洲东北部上空低槽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暖湿空气在黄河以北地区聚集。OLR负距平,表示与历年同期相比,降水强度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SSI日累积值越低,表明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接收的入射长波辐射越小;SSI日积累低值中心的移动与雨区中心的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隆霄  程麟生  王文 《高原气象》2007,26(3):563-571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加强观测期资料,对1999年6月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持续性梅雨期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梅雨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强降水带状分布非常明显,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带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雨带的南北边界非常清楚。(2)在对流层低层,从孟加拉湾来的西风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前缘的东南气流在长江流域维持,为此次强暴雨过程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存在和维持为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机制,而对流层中低层的中性对流不稳定特征则为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机制。(3)梅雨锋区对流层低层的水汽辐合非常明显,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同时南海季风槽在向梅雨锋区输送水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热带海洋地区向我国内陆输送水汽的通道。(4)平均纬向风速u对流层高层出现了与高空西风急流与高空东风急流相对应的两个强风速核;径向平均风速v在400 hPa以下层次盛行南风,而在400 hPa以上的高层盛行北风;受两侧下沉气流的制约,梅雨锋降水带南北两侧存在位势不稳定层结中的不稳定能量无法释放,因此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以及FY-2G红外云图,综合分析2016年11月10—13日北疆北部的暖区暴雪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单阻型"经向环流和有利的高低空天气系统配置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500 hPa东欧阻塞高压脊稳定,西西伯利亚低涡和冷槽东南下至北疆境外的中亚地区,200~500 hPa低涡和冷槽系统深厚且呈前倾结构,低涡底部极锋锋区加强并压至北疆上空,700~850 hPa北疆北部有暖平流和暖脊发展,地面气压场呈"两高夹一低"形势,北疆在地面冷锋前部和暖锋后部的暖区内。中高层西北急流、低层偏西气流和偏东气流3支气流在暴雪区上空汇合,暴雪区位于高空低涡底部西北急流、低层暖平流和切变线、地面暖低压南部的高低空重叠区域内。500 hPa以下仅有一条西方水汽输送路径,最强水汽输送在600~700 hPa,最强水汽辐合位于850 hPa附近,最大暴雪中心(裕民)的水汽输送强度更强、厚度更厚、时间更长,其平均云顶黑体亮温TBB值较富蕴偏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1年10月12—14日广东一场全省范围的暴雨过程及水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12日夜间的暖区暴雨和13日夜间的锋面暴雨。(2)第1阶段降水主要由500 hPa西风短波槽配合850 hPa东南风辐合导致的,第2阶段降水是高层西风槽过境,配合地面冷空气前锋南下和低层的切变线共同作用所致。(3)降水发生前广东水汽充沛,湿层从低层往上伸展的厚度大,估计约有50%的降水量可由雨区本地的水汽所提供。(4)低层850 hPa或者925 hPa的东南风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暴雨发生前南海热带系统的活跃是维持850 hPa和925 hPa东南风输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连地区主汛期降水异常是该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直接影响的结果,本文用1961~2000年各层大气环流场资料来分析对比多、少雨年同期大气环流的情况。揭示出大连地区主汛期多雨年和少雨年同期的海平面气压场、850 hPa大气环流场、500 hPa西风带槽脊和高度场都存在显著差异。多雨年较少雨年该地区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850 hPa盛行西南气流,水汽输送旺盛。同时,500 hPa西风带的槽脊波动加深,高空西风急流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