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侯永林 《气象》1984,10(4):21-21
1982年冬季以来,异常的天气气候连续袭击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也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3年世界谷物产量为16.06亿吨,比上一年下降了6%。1983年亚洲虽然也有灾害,但相比之下气候条件仍为最好,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北美不断遭到暴风雪、龙卷风和热浪的袭击,非洲连续两年受到干旱危害,气候条件最差,粮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北美,比1982年下降13.7%。西欧受到低温阴雨和酷热的袭击,南美遭受严重的洪水,气候条件较差,粮食也减产。大洋洲属于一般情况。 亚洲:1983年我国气候条件较好。北方的甘肃、  相似文献   

2.
庄莉莉  孙除荣   《气象》1985,11(4):15-15
1984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正常偏好。欧亚、北美、大洋洲等大部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为调和。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基本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多接近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印度、巴基斯坦,朝鲜,澳大利亚、阿根廷及连续数年遭受旱灾的非洲津巴布韦等国气候状况也优于1983年,粮食普遍增产。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可达178500万吨,比1983年增产8.8%。但苏联气候不如1983年;南亚的孟加拉国雨季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越南、柬埔寨夏秋作物收获期遭暴雨洪涝;菲律宾8—11月几次遭受强台风袭击,非洲萨赫勒地区大部依然少雨,旱灾严重,饥殍遍野,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3.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7,13(4):41-42
1986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年内,各大洲部分地区虽有不同程度的早、涝、低温、热浪和气旋风暴等自然灾害,但全球无明显的大范围气候异常,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一般较好,许多地区谷物产量又有增长。世界粮农组织预测,1986年亚洲的粮食产量将达78700万吨,比1985年增产4%。非洲萨赫勒地区1986年干旱又有所缓和,农业生产也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4.
庄丽莉 《气象》1986,12(4):23-24
1985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仍属正常偏好。全球大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部分地区持续风调雨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1985年世界粮食产量可达创纪录的188400万吨,比1984年增产2%以上。连续多年遭受灾难性干旱的非洲大陆气候也有转机。萨赫勒及一些深受旱灾之苦的地区和国家年内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和。西非、  相似文献   

5.
我市是辽宁省的重要产粮地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市粮食产量不断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和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分别突破37.5亿公斤和25亿公斤。我市的昌图县、宝力镇、凡河镇,分别成为全国县级、乡镇级和100个明星乡镇的交售商品粮之最。因此,搞好粮食生产,对我市乃至全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气候条件的好坏,与发病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气象因子正确预报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运用历年有关气象因子的普查,选定二个相关性较高的因子,应用模糊数学的贴近度进行合成运算,从而作出预报因子的综合信息,并对1973~1989年进行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判别,拟合率较高。运用此方法对1989—1991年进行试报,预报值与实测相符,使全县三年防治累计面积达35.3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989年6000吨,1990年530吨,1991年3500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就预测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入口基金会最近发表的报告表明,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56亿,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6O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50年人口更将接近120亿。其中,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9%。在新增人口中,亚洲、非洲和拉美占95%。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在缩短。若按目前1.5%的人口年增长速度计算,到1999年就将有60亿人口。1995年2月15日,中国人口达12亿,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亚洲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中国人口总数,比全欧洲、加上美国、日本的人日还多2…  相似文献   

8.
1998年大同市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大同市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426%,是历史上仅次于1996年的第二个丰收年。分析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1998年气候特点1.1降水量前期多,后期少1998年我市的气候极其异...  相似文献   

9.
庄丽莉 《气象》1990,16(4):33-34
1989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全球瞩目的1988年美国大旱渐趋缓解;非洲萨赫勒大部地区雨季降水正常;欧亚大陆冬春普遍气候温和,夏秋无大范围、长时间高温酷热和低温冷害天气;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降水适时,旱、涝灾害程度轻于上年。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食生产约占用陆地面积10%(14亿公顷)。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世界粮食产量每年大致以2000万吨的比例递增。这一倾向的线性偏差有效值约为2%,从全球来看,气侯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料中的要轻一些。这是由于广大区域同时遭受气象灾害的概率很小,好天气和恶劣天气在地球上是呈马赛克形状出现的缘故。然而,仅从一个国家来看,农业生产的变动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冲击很大,下表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都在为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变暖而忧虑,但是,一个由世界著名的农业专家,地质专家及环境学专家组成的地球气候变化研究委员会却得出令人振奋的结论: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副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好处。 该研究委员会认为,如果公元205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提高2℃,将给美国带来如下好处: ①粮食产量每年将增加15%,以现价格计算,为1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梁平德  刘爱霞 《气象》1995,21(6):44-47
分析了1963-1990年天津粮食产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同时计算了粮食产量随时间增长的趋势议程及扣除增长趋势的粮食相对产量序列。结果表明,由于天津地势低洼易涝,地表水资源量大于35亿m^3的丰水年,粮食减产;而当年地表水资源量在35亿m^3以下,前一年地表水资源量大于20亿m^3,尤其是前一年为丰水年最有利于粮食增产。还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影响,揭示了地表水  相似文献   

13.
葡萄是一种结果早、收效快、收益高的浆果类果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生产年鉴》统计,1981年世界葡萄总面积已超过1.5亿亩,产量7000亿吨.一些葡萄栽培面积大的国家很多都在2000万亩左右,如西班牙为2599.5万亩,意大利2109万亩,法国1965万亩,苏联1887万亩.我国的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寿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1959年的10万亩增至1989年的64万亩,单产由1959年的51公斤增至1989年的420公斤,1989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6.5%。为保证玉米能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取得稳产高产,本文对其种植方式进行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6.
柑桔果树(下面通称柑桔)是亚热带、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冬季低温是柑桔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目前,柑桔的分布北限已达45°N(苏联克拉斯诺达尔),南限达41°S(新西兰北岛),南北跨86个纬度,最低的在海平面以下200米(以色列德格尼亚),最高处达2,600米(中国四川省巴塘县),在这个广大的空间内,都有柑桔果树的栽培或分布。据1979—1980年度统计,美国(1,496万吨)、巴西(966万吨)、日本(431万吨)三国所产柑桔约占全球一半。柑桔产量在各大洲的分布,以拉丁美洲最多,占30%;北美洲其次,为27%;亚洲第三,占22%;欧洲第四,占12%;非洲和大洋洲较少,各占8%和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9—1980年度统计,我国(包括台湾省)的柑桔产量为138.5万吨,居世界第九位,而目前我国柑桔的栽培面积,仅次于美国和巴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三年我县开采的32100亩茶园大幅度增产,产量34万斤,比八二年增长22%,这除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外,与茶叶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1983年茶叶生育期气候条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以时间顺序梳理世界主要国家气候谈判立场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对这些国家至2025、2030年的中长期减排目标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性均与执政者相关,而从当前3个国家执政党看,均表现出不积极减排的立场,至203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下降均低于20%,远低于欧盟至2030年比1990年减排40%的水平。基础四国在国际减排谈判中由最初的反对者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其中,中国不仅提出了国内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减排目标,而且积极提供资金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南非的长期碳排放将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之后有反弹的可能;巴西得益于毁林减少在气候谈判中表现积极,至2030年排放量下降显著;而印度至2030年排放路径保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25 a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6-2010年江苏省63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数据和粮食单产统计资料,分析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和江苏全省三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基于自助抽样(bootstrap)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对作物年(11月一次年10月)、夏粮—秋粮生长季(11月-次年5月和6-10月)和月尺度气候要素的响应;并定量评价了过去25 a气候变化对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各气候要素的贡献.结果表明:1)在作物年、夏粮—秋粮生长季以及月尺度上,三区和全省各气候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在不断发展的农业管理措施和技术以及气候的共同作用下,三区和全省粮食单产显著(p>0.01)增加,其中,全省增加趋势为66.89 kg·hm-2·a-1.2)除苏南地区对作物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响应不显著外,粮食产量对降水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负响应关系(即随降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而增加)均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地区得到了体现,说明降水对这些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其中,苏北、苏中和全省粮食产量随作物年降水的增加(减少)而减小(增加),平均速率分别为0.19%·(10 mm)-1、0.09%·(10 mm)-1和0.11%·(10 mm)-1.3)三类模型结果均显示气候变化使得苏北、苏南和江苏粮食产量减小,但结果略有差异,其中,利用月气候要素建立的模型C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总产)的影响最大,其均值分别为-6.51%·(10 a)-1(-11.28×108kg· (10 a)-1)、-3.27%·(10 a)-1(-2.36×108 kg·(10 a)-1)和-1.34%·(10 a)-1(-4.45×108kg·(10 a)-1).另外,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考虑月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新疆棉花生产取得特大丰收。据新疆日报1990年11月19日报导,石河子垦区棉花总产量比1989年翻了一番,全疆各棉区出现了许多亩产皮棉150-200kg的高产地,连长绒棉都出现了亩产150kg的丰产田。这一辉煌成绩的取得,首先是政策好,其次是人努力,再次是天帮忙。这里,仅对天帮忙、天能帮多大忙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新疆棉花发展的战略问题。 1990年气候条件对棉花生产非常有利,在生育的各个时期,都比多年平均情况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