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GMS资料估算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总辐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辐射理论导得了卫星测值与地面总辐射的关系,据此建立了用卫星资料估算地面总辐射的七种模式,选择效果最佳的一种估算了青藏高原地面总辐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弥补高原地区资料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用卫星资料探讨有云情况下的地面辐射收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晴空和有云情况进行了研究,用辐射理论导出了这两种情况下卫星测值和地表太阳总辐射、净辐射的关系,将卫星测值与地面辐射观测站的实测值进行拟合,建立了几种利用卫星测值估算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模式,经研究比较选出几种最佳模式。据此利用卫星资料估算晴空和有云情况下的太阳总辐射和净辐射,以弥补我国辐射测站稀少,资料短缺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用GMS卫星资料研究我国东南部夏季短波云辐射强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分辨率辐射计算模式(MODTRAN3)、站点的温压湿探空资料和美国标准大气的气溶胶、臭氧和微量气体参数,计算出无云情况下的地面总辐射,再与实测地面总辐射结合得出云对太阳的辐射强迫。同时利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出云辐射参数——反照率和亮温,分析了短波云辐射强迫和云辐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两者的回归模式,用于估算地面资料缺少地区的短波云辐射强迫。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业务气象卫星,具有对地球表面进行频繁观测的能力。这些资料一旦加以校准,并与地球资源卫星、其他科研卫星以及地面观测相结合,就可以估算一些地面特征参数,例如地面反照率、热量平衡、地表温度、沙尘、云盖甚至土壤水份等。从卫星观测资料来估算地表特征参数的物理基础是,卫星观测到的晴空太阳反射辐射主要依赖于地表特征这一事实。然而,在某些波段范围内,大部份反射辐射来自端利散辐和气溶胶散射。因此,用空间探测来估算地表特征参数时,必须进行云和大气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一级数据产品,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两种通过估算各辐射分量来得到净辐射和一种直接通过短波辐射得到净辐射的方法)估算了2007年4-8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值,进一步利用2006年6-8月SACOL站实测资料对第三种方法的系数进行修正,并将不同方法估算的净辐射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MODIS一级数据产品基础上,估算的卫星过境时刻短波辐射精度较高,长波辐射稍差;在各辐射分量基础上得到的卫星过境时刻的净辐射较好,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9.98%,且通过时间尺度扩展得到的净辐射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平均相对误差25.0%;而使用短波辐射直接估算的净辐射较实测值偏大,但相关性较好;在利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修正后得到的SACOL站净辐射较修正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卫星过境时刻各辐射分量的计算不需要任何地面观测资料辅助,计算过程需要的所有参数可以直接由MODIS数据反演,且该方法得到的净辐射精度仅次于修正后的方法,普适性较好,所以,在缺乏地面观测资料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为大尺度的净辐射估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而通过短波辐射直接估算净辐射的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避免了长波辐射的估算,可以直接利用短波辐射估算净辐射,对该方法的经验系数局地修正后估算的结果更优,但这种方法需要地面观测资料的辅助,所以在有地面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修正模型的系数获得更高精度的净辐射。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的是内蒙古地区有云条件下地面辐射收支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地面实测的净辐射值 ,与相应时刻的 GMS卫星测值 (可见光、红外通道 S— VISSR计数值 )进行逐步回归拟合 ,建立有云条件下内蒙古地区卫星测值与地面净全辐射值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以利用卫星资料通过所建立的关系式估算有云情况下地面净全辐射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王晓东  曹雯  伍琼  岳伟  段春锋 《气象科学》2021,41(2):245-252
利用1961-2015年黄淮地区8个辐射站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等常规气象资料,分别评价6种常用的太阳总辐射和有效辐射估算模型在黄淮地区的适用性,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迭代等方法,对辐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辐射最优化估算模型.结果 表明:童宏良公式和邓根云公式分别在估算太阳总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时的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9.
由GMS卫星资料获取我国夏季地表辐射收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渭民  高庆先  洪刚 《大气科学》1997,21(2):238-246
地表辐射收支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辐射参数,本文导得卫星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测值与地表辐射收支的基本关系,据此利用GMS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和红外通道数值化资料和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建立了几个由卫星资料估计地面辐射收支的模式,选择效果最佳的一种模式,通过内插方法求取全国辐射收支分布,回归效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较为精确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式为基础,研制出晴天地表总辐射和净辐射瞬时值的计算方案。与以往的经验计算方法不同,该方案将辐射传输带模式的思路引入地面太阳辐射计算,并尽可能将大气中吸收和散射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进去,从而使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普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了Kokhanovsky等人提出的大气气溶胶反射率和透过率参数化方案,使得气溶胶对地面总辐射和净辐射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处理。采用的自变量都是数值预报模式或卫星观测能提供的气象要素,因此该方案即可用于数值预报模式或陆面过程模式计算地表辐射平衡,又可以利用卫星观测或再分析资料估算地面太阳能资源分布。利用美国能源部三个大气辐射观测站点2005年全年的观测资料及欧洲宇航局提供的卫星反演气溶胶资料对计算方案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精确,所有点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6%,误差的均方差都小于0.3 W•m-2。  相似文献   

11.
黄勇  胡雯  张爱民  郑媛媛 《气象》2006,32(5):105-109
介绍淮河流域暴雨预警系统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利用合肥CIN—RAD雷达体扫资料,配合地面雨量观测资料,采用最优判别系教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的孔关系,用以估算每6分钟的降水量。此外系统还在区分GMS-5卫星云图上不同种类云系的基础上,配合地面观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淮河流域GMS-5卫星估算降水多通道经验公式。在CINRAD雷达和GMS-5卫星的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与站点观测雨量的对比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两类估算雨量资料进行了集成。集成估算得到的雨量值较单独用CINRAD雷达或GMS5卫星进行雨量估算的结果在精度上有所改进,能更精确地对淮河流域雨量进行估算,进而结合HLAFS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致洪暴雨的预警。该系统在2003年汛期成功地对淮河流域出现的几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预警,汛期服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GMS卫星资料估算地表旬太阳辐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刘洪鹏  王延平 《气象》2002,28(6):35-38
GMS-5静止气象卫星较宽的可见光波段,为估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提供了极好的信息源。利用GMS-5可见光通道资料,分析估计太阳辐射的可行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卫星资料处理方法。利用逐时观测资料和济南日射观测站太阳总辐射小时辐照总量实测资料,建立了可见光反照率与小时辐照总量的统计关系,探讨了旬太阳辐射的估算模型。估算结果与日射站实测结果比较,旬辐射估计量的均方误差为7.7MJ.m^-1,平均相对误差为3.4%。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在中国西部黑河流域所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实验的预试验期间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在于旱地区地表辐射收支演算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理论辐射传输计算和用卫星资料对云的反演可以得到地表辐射。计算结果与地表测量的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误差。误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气溶胶资料.云反演时的不确定性以及地面观测与卫星测量之间的时间差异所引起。在无云情况下,模式计算的太阳辐射通量系统大于测量值,当地面温度大于50℃和由于不稳定边界层造成尘埃古量大时计算误差特别大,误差的原因是计算中没有考虑气溶胶.我们发现在下午当气溶胶单次散射反射率取为9.5.光学厚度近似地取为0.2时计算误差可以减小,计算的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和实测值比较一致,然而在大气中太阳辐射如此强的吸收原因仍不清楚.对地面测量和卫星测量资料都可以用的个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净太阳辐射通量和红外向下辐射通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3和-4.7W/m^2.相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和22.1W/m^2.较大的误差出现在云量较少时,这可能是反演中误把气溶胶当成了云所造成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气溶胶在地表辐射计算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非常大,而地面红外辐射的计算,要求温度测量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在干旱地区地面辐射计算中,从卫星资料反演气溶胶和地面温度应予以最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地面紫外辐射的参数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一个从卫星观测推算地面UVB辐射通量密度和红斑生物紫外辐射剂量的新的参数化方法。该方法基于一个简单的模式:大气辐射传输介质被简化成三个等效层:臭氧单独构成的吸收层,空气分子、云和气溶胶粒子组成的散射层,以及地面反射层。地面紫外辐射通量密度和生物紫外辐射剂量可以由臭氧层的等效透过率、散射层和地面的联合反射率计算。臭氧层的等效透过率可由大气臭氧总量计算。散射层和地面的联合反射率可由不存在臭氧吸收的紫外或可见光通道的反射辐射强度测量得到。该反演算法形式简单,只包含很少几个可从卫星测量获得的参数。它通过了一个可靠而相对复杂的基于DISORT的紫外辐射传输模式的检验。在广泛的计算条件下,包括晴天、云天、以及混浊大气,用这个简单算法计算的地面紫外辐射通量密度和红斑生物紫外辐射剂量与精确算法的结果相差无几。另外,还实际运用这个算法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反演地面紫外辐射通量密度,与地面实际观测资料做了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沈志宝  魏丽 《大气科学》2000,24(4):541-548
利用HEIFE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和同期NOAA-11/AVHRR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算春季我国西北大气沙尘的辐射效应。大气沙尘减小地面净辐射冷却地面,对地-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效应均与地表反照率有关,严重浑浊的沙尘大气在沙漠为短波加热和长波冷却,在绿洲则相反,但净效应都是加热。文中给出了4月大气浑浊度系数约由0.1增大到0.6,在沙漠和绿洲上空沙尘层(850~600 hPa)内大气的附加短波、长波和净加热/冷却率。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卫星遥感资料在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彦波 《气象》2010,36(9):111-115
卫星遥感资料的应用是提高太阳能资源评估时空分辨率的有效手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于太阳能资源(地面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计算和评估中,至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卫星遥感资料的直接利用(统计反演法),(2)卫星遥感资料的间接利用(物理反演法)。通过对近20余年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论述,说明卫星遥感资料在太阳能资源评估应用中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观测资料,可以弥补当前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不足,而难点则主要在于对云和气溶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2年1月、2月、7月、8月每日8~16时(北京时间)的GMS-5卫星云图资料以及相同时次的漠河和郑州两个辐射站的地面净辐射资料,通过读取红外1、红外2、水汽和可见光云图上的卫星计数值,并将卫星计数值按照GMS-5定标表转换成亮度温度和反射率,最终形成一套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影响的数据集。采用统计的方法将地面净辐射与影响地面净辐射的各因子:太阳天顶角、地面及云面反射率等有关因子进行拟合,发现地面净辐射与这些因子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在引入卫星红外通道亮温值减水汽通道亮温值这一因子后,在有云状况下,拟合的相关系数有较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这一因子包含了云分类的信息,这一方法的提出为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云天地表总辐射和净辐射瞬时值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计算机时,满足实时预报要求,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中的辐射计算频率通常设定为三小时。这样处理会大大减少计算量,但也同时导致较大辐射日变化偏差,并影响模式对地面能量平衡,对流及降水的模拟。为改进这一缺陷,我们开发了一种辐射快速计算方案,可用于计算瞬时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净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计算可与模式积分同步进行,从而改善地面太阳辐射日变化模拟。本文介绍云天的计算方法。该方案所用的输入变量均为预报模式或卫星观测所能提供的量。结果表明:该方案既可用于数值预报模式也可利用观测资料独立计算地面太阳辐射。经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资料检验,该方案的精度很高,地面总辐射瞬时值的平均计算误差小于7%。  相似文献   

19.
黑河地区大气沙尘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利用1991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HEIFE张掖绿洲和沙漠站大气浑浊度观测和地面辐射平衡各个分量观测资料,分析和估算了大气沙尘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晴天大气透过率和达地面的短波辐射与大气浑浊度系数有产好的负相关,大气军浊系数增大时透过率和地面总辐射减少,大气浑浊度系数增大0.1,地面总辐射减少1.3%~1.9%,4月大气浑浊度由0.1增大到0.6,正午时刻地面总辐射减少67.6~85.8W/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时空分辨率卫星资料在我国登陆台风降水预报中的作用,本文针对2016年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采用Himawari-8亮温资料通过定量降水估计(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方法估算降水强度,并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CIMISS)提供的台站降水资料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卫星估算与地面实测的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是卫星高估了弱降水,而低估了强降水(尤其在高海拔地区);(2)卫星估算与地面实测的降水强度并非同位相变化,而是实测降水滞后于卫星估算的降水,该滞后时间在台风登陆后的移动区较长(约2~2. 5 h);(3)整体而言,卫星估算的某时刻降水强度与未来一段时间内(约2~2. 5 h)该地区的实际总降水量有很强相关性,说明Himawari-8卫星估算的降水可在台风降水的预警预报中提供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