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阿舍勒铜锌矿床距离新疆哈巴河县北西向30 km。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托克萨雷组、阿舍勒组和齐业组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钙质沉积岩。矿化主要集中在中泥盆统阿舍勒组,是一套玄武质-英安质海相火山-沉积建造,有2个火山喷发亚旋回,每个火山喷发亚旋回都以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浆喷发开始,而以基性岩浆喷溢而告终。矿体受特定岩性的层位控制,赋存于火山喷发-沉积韵律层上部的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表明火山喷发末期成矿。主矿体上部为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与火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舍勒型铜 -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 (简称“阿舍勒”)。本书由原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周良仁研究员等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 30万字 ,每册 2 6元(含邮寄费 )。本书主要论述了阿舍勒块状硫化物铜 -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 ,成矿时代为早中泥盆世 ,主矿层位于阿舍勒组“沉凝灰岩”的顶部 ;泥盆纪海相火山岩属反序列的细碧岩 -石英角斑岩 ,具典型双峰岩套的特征 ,阿舍勒铜 -锌矿床与此有明显的专属性 ;矿区由三个构造层组成 ,总体组成一个向北倾伏的复向斜构造 , 号铜 -锌则为向西倒转向斜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质》2001,34(3)
《新疆阿舍勒型铜-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由原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周良仁研究员等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本书主要论述了阿舍勒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成矿时代为早中泥盆世,主矿层位于阿舍勒组“沉凝灰岩”的顶部;泥盆纪海相火山岩属反序列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具典型双峰岩套的特征,阿舍勒铜-锌矿床与此有明显的专属性;矿区由三个构造层组成,总体组成一个向北倾伏的复向斜构造,Ⅰ号铜-锌则为向西倒转向斜构造的组成部分;矿床具明显的双层构造及矿石的分带性;还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地、物、化标志,并提出了两个重点找矿预测区.本书的出版,无疑对推动阿尔泰南缘和开展我国同类型矿床以及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和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书现有少量库存,每册30 元,需要者请与《西北地质》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4.
阿舍勒是新疆十分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矿化均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Cu、Cu-Zn、Cu-Zn-Au、Cu-Pb-Zn-Au、Cu-Pb-Zn-Ag)。阿舍勒组火山活动时间是402~375 Ma,矿化时间为394~379 Ma,持续了15 Ma。本文通过对阿舍勒铜锌矿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提出阿舍勒矿集区矿床模型,认为尽管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但成矿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属同一VMS成矿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存在矿化差异。在火山斜坡和洼地喷流沉积形成层状铜锌矿体和重晶石矿体,补给通道中形成脉状铜(锌)矿体和铜铅锌银矿体,潜流纹岩中形成脉状金铜铅锌矿体,潜英安岩中形成铜矿体,潜火山岩接触带形成铜矿体,在断裂或裂隙中形成铜矿体。  相似文献   

5.
阿舍勒铜锌矿床是中国阿尔泰南缘典型的VMS型矿床,赋存于阿舍勒盆地阿舍勒组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Ⅰ号主矿体呈层状位于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矿化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稠密浸染状、细脉状。在潜英安岩中也伴有热液蚀变及矿化。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容矿火山岩、潜火山岩及成矿时代还缺乏年代学资料。文章应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矿体的直接围岩凝灰岩、玄武岩、潜英安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了研究。获得年龄:凝灰岩为(387.0±4.2) Ma,玄武岩为(388.2±3.3) Ma,潜英安岩为(379.4±0.8) Ma,石英闪长岩为(378.5±0.9) Ma,限定阿舍勒组时代为早-中泥盆世。阿舍勒铜锌矿为同生沉积矿床,Ⅰ号主矿体产于玄武岩和凝灰岩之间,限定了Ⅰ号主矿体喷流沉积期形成于早泥盆世末期(388~387 Ma);潜英安岩的U-Pb年龄为(379.4±0.8) Ma,表明与潜火山岩有关的岩浆热液期矿化形成于中泥盆世。获得玄武岩、凝灰岩、潜英安岩和石英闪长岩中古老锆石U-Pb年龄变化于743~2505 Ma,暗示了阿尔泰造山带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6.
阿舍勒铜锌矿床原生晕和次生晕均受矿体、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第二岩性段地层、近SN向一断裂控制。阿舍勒铜锌矿床的成矿、成晕作用是多期次的,其成矿、成晕直接(矿体)指示元素为Cu,Pb,Zn,Au,Ag,Ba等。前晕指示元素为As,Sb,Hg等;尾晕指示元素为Sn,Mo等。利用这些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确定该矿床的矿化类型和矿体剥蚀深度(或埋深),而且也可确定与该矿床相似的成矿靶区(即异常区),并对成矿靶区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7.
阿舍勒大型铜锌矿是我国典型的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VHMS)型矿床,赋存于阿舍勒盆地早—中泥盆世阿舍勒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1号主矿体呈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状,矿石呈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层纹状、细脉状。本文对块状、浸染状、条带状矿石的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He和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4He含量为(64.5~173.0)×10-7cm3STP/g,n(3He)/n(4He)值为(0.1358~0.379)Ra,幔源He的含量为1.79%~5.55%,表明成矿流体中He主要来源于地壳。40Ar含量为(0.318~4.69)×10-7cm3STP/g,n(40Ar)/n(36Ar)值变化于389.1~9425,40Ar*含量为24.06%~96.89%,表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含有放射性成因Ar的海水加入。结合矿床的氢、氧、硫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为海水和幔源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矿石化学组分分带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全明  方一平  冯京 《矿床地质》1995,14(4):314-321,328
阿舍勒铜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矿床成矿后遭受构造变质变形作用,使矿体的形态、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矿体的分带结构也很难保留该类矿床所具有的理想分带型。因此,研究矿床分带性,对于了解矿床的成矿方式以及确定矿体的分布型式、产出状态、,进而指导找矿预测等方面均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舍勒盆地,矿体赋存于中-下泥盆统阿舍勒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为典型的VMS型矿床。Ⅰ号矿化带主矿体为铜-锌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补给通道相细脉-网脉状铜矿化。Ⅱ号矿化带产于凝灰岩中,上部为层状重晶石矿化,补给通道相为细脉-网脉状铜铅锌银矿化。文章对脉状矿化中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辉碲铋和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主成分含量接近其理论含量。黄铁矿中w(Fe)/w(S+As)比值平均为0.874,暗示脉状矿化形成深度为中浅部。闪锌矿中w(Fe)较低,指示其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57~206℃,平均为190℃。黝铜矿普遍含Zn,可达到8%,Ⅰ号矿化带黝铜矿富砷,Ⅱ号矿化带富锑,指示Ⅱ号矿化带矿物形成时的温度相对Ⅰ号矿化带低。脉状矿体中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闪锌矿中,Ag主要赋存在黝铜矿中,可达2.365%,Se主要赋存在辉碲铋矿中,平均1.242%。脉状矿化的矿物在中、低温度,较高硫逸度的环境下形成。矿体从底部到上部硫逸度总体趋势降低并且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为同期同源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冯京  徐仕琪 《新疆地质》2012,30(4):418-424
通过新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对新疆阿舍勒海相火山岩型铜锌矿成矿环境、特征、成因、成矿规律及控矿要素进行总结,认为该矿床是产于阿舍勒拉张裂谷中心带、与早—中泥盆世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且严格受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控制。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接触界面是寻找此类矿床重要地质标志。高重力、低电阻和强铜、锌、银元素异常组合的出现是定位矿体的有效信息。重力+TEM+岩石化探是寻找此类矿床的最佳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1.
杨成栋  杨富全 《地质学报》2015,89(Z1):117-119
<正>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隶属哈巴河县,位于阿舍勒铜锌矿NNE向约5.7 km,与阿舍勒铜锌矿位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上,是一个与潜火山热液有关的矿床,是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1996年进行"萨尔朔克1∶5000金异常查证"时发现的小型金矿。2008年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区调大队完成了详查工作,在深部又发现了铜铅锌矿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矿产勘查向深部和外围扩展,由于矿体的厚度较小、埋深大,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勘查效果不佳,急需寻找快速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白云母具有的Al—OH吸收峰位小于2 205 nm,总体具有富Al的特征;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绿泥石具有的Fe—OH吸收峰值集中在2 250 nm,具有富Mg特征;白云母结晶度在矿区由南到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热液(矿化中心)主要来自于矿区北部。研究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蚀变矿物类型,确定蚀变矿物组合,指示蚀变分带规律;白云母和绿泥石吸收峰波长和白云母结晶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阿舍勒铜锌矿床找矿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勒泰地区多拉纳勒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舍勒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揭示了阿舍勒-冲乎尔盆地有色金属找矿的巨大潜力.多拉纳勒铜矿与阿舍勒铜矿均位于玛尔卡库里剪切带北,出露地层为下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海西晚期哈巴河岩体侵入至阿舍勒组,接触带上发育矽卡岩化、高岭土化、硅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TEM测深工作显示矿区存在3处中-低阻异常带,异常沿构造线方向展布与地表矿化体出露部位相吻合,推测为矿致异常.综合地质、物探特征,认为多拉纳勒地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舍勒VMS型铜锌矿位于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的阿舍勒盆地,额尔齐斯深断裂的次级玛尔卡库里大断裂带以北,矿床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床在主成矿期喷流-沉积阶段形成之后,遭受岩浆热液叠加、剪切变形作用改造以及表生氧化作用。片理、拉伸线理、S-C面理、旋转碎斑、黄铁矿不对称压力影、流劈理、石英带状消光及扭裂等剪切变形构造在矿区普遍发育。本文通过对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和坪年龄分别为(251.6±2.9)Ma和(251.2±1.6)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从而限定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间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额尔齐斯断裂区域大规模剪切-走滑活动后的局部剪切运动。阿舍勒铜矿主成矿期形成于早泥盆世末期—中泥盆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变形对矿床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准北地区铜矿床主要类型控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北地区铜矿床已发现有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那林卡拉-喀拉通克铜镍矿带受控于海沟岛弧盆地内基性岩带的控制,岩浆分异程度对铜矿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相火山岩铜矿受火山机构制约,常产出于海底火山喷发中心及附近洼地,将准北地区划分冲乎尔-麦兹铜多金属,阿舍勒铜锌,额尔齐斯铜(镍)金-萨吾尔-加波萨尔铜(钼)和谢米斯台-阿尔曼台-北塔山铜等五个具找矿前景的成矿  相似文献   

16.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齐文  侯满堂 《西北地质》2005,38(3):29-40
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7.
罗秋良 《江苏地质》2018,42(2):242-250
卡特里西铜锌矿位于塔里木陆块南缘晚古生代喀拉米兰弧沟系中,成矿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基性凝灰岩层,矿体与基性凝灰岩层产出几乎一致,层控特征明显,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以寻找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为目标,在矿区共圈出5条工业矿体,并经深部钻探,结果显示含矿层延深稳定,矿区资源储量规模有望达到中大型,深部找矿潜力突显。通过深入总结卡特里西铜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及东昆仑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杏山峪矿段是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的铅锌矿段之一,发育脉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矿体主要产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中。为研究该矿段铅锌矿化富集规律,本文选取杏山峪矿段Ⅰ号铅锌矿脉,利用OPIS软件对该脉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及控矿断裂面产状等进行趋势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Ⅰ号脉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该矿脉HB23线以西深部-430 m标高以下及HB9至HB11线-330~-430 m标高处位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资源潜力及深部勘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山岩 《地质与勘探》2014,50(4):666-674
目前,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深部勘查尚面临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的切割和错动等问题,该问题严重制约着对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及深部勘查方向的选择。铜山断层是破坏铜山铜矿主矿体的主要成矿后断层,其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是沿北东10°~12°方向推覆的一条压性断层。研究表明铜山断层由南向北推移的断距在东部1096勘探线为750m,西部1072勘探线断距则为1060m;由于东、西两端推应力的差异性产生东西方向的水平分力,致使断层上盘由西向东水平位移200~250m。铜山Ⅰ、Ⅱ、Ⅲ号主矿体均被铜山断层所切断,其中断层上盘Ⅰ号矿体的部分和Ⅲ号矿体的全部因被抬升已被剥蚀,本文重点讨论Ⅰ、Ⅱ号矿体在断层下盘的赋存部位。分析推测表明,铜山 Ⅰx号矿体在断层下盘赋存在1048~1084线,埋深950m以下;Ⅱx号矿体赋存在断层下盘1036~1104线,埋深1150m。通过对铜山断层下盘推测的Ⅰx、Ⅱx矿体和部分已控制的Ⅲ、Ⅴ(Ⅳ)、Ⅵ号矿体进行资源量预测,铜山铜矿总预测资源量约为铜金属390万t,预测深度为1700m。建议铜山铜矿后期勘查工作重点勘查范围界定在1048线至1096线,勘查深度在900~1700m。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增生型造山带南缘阿舍勒盆地内,受褶皱控制的透镜状矿体产于阿舍勒组地层中,矿体与围岩一起发生协和变形。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成矿期:以条带状–块状矿石为代表的VMS成矿期和以脉状矿石为代表的热液成矿期。局部可见脉状矿石切穿条带状矿石,表明热液成矿期明显晚于VMS成矿期。大部分VMS成矿期矿石同生沉积特征保存较好。脉状矿石穿插条带状矿石时,会出现硫化物矿物颗粒变粗的现象,并伴随定向构造、压力影构造、碎裂结构、变斑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港湾交代结构等现象。以上证据表明,后期变质变形导致矿石中局部硫化物品位提高。脉状矿石中的石英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显微测温表明,均一温度集中在220~280℃,流体盐度集中于4%~8%Na Cleqv之间。激光拉曼结果证实,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富含CO2,甚至出现少量纯液相和纯气相的CO2包裹体。脉状矿石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富CO2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的变质流体特征一致。联系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晚古生代洋陆俯冲背景有利于形成VMS型矿石,而印支期碰撞拼贴过程的变形–变质流体作用导致阿舍勒铜锌矿床进一步加富。因此,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可作为变质加富VMS型矿床的典例,区域上火山岩地层和褶皱复合部位是寻找此类矿床的理想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