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新的联用分析方法,也是目前原子荧光光谱分析领域中最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技术。应用新型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成功研制了XGY-2020A型全自动双通道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提升了新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自动化水平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了最新研制的XGY-2020A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理、主要组成和软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汞樊智虹,刘明晦(大同市环境监测站)1实验部分(1)仪器及试剂AFS-12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采用286微机作整机控制及数据处理;光源为特制的高强度脉冲编码汞空心阴极灯。仪器的分析测量条件由微机自动设置,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在仪器研制领域又获得四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是应用于双通道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上的电子脉冲式原子荧光光谱仪氢火焰低温点燃装置、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氢火焰保护装置和应用于碳分析仪上的多样位可编程全自动研磨装置、多点采控恒温式电热板。"一种电子脉冲式原子荧光光谱仪氢火焰低温点燃装置"专利技术能使通过石英炉管的混合气在常温  相似文献   

4.
应用新型全自动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选择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常用元素As、Sb、Hg,其空心阴极灯在不同供电脉冲与灯电流下,仪器进行了同步采集激发光强度及主辅电流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空心阴极灯激发光强度、主辅电流及供电脉冲宽度之间的关系,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灯电流及脉冲宽度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曾志奇  王慧玲 《岩矿测试》1990,9(3):210-213
本文介绍北京地质仪器研究所研制的XLZ-1型流动注射分析仪。该机主要特点是以8031单片微型计算机做为整机的控制中枢,实现了多道泵、多道阀流动注射程控系统。可以与各种检测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离子选择电极等联用。性能试验表明,其精度、稳定性、线性均较好,单流路、合并带、停流分析、异步阀使用性能良好。可完成物质中各种组份的高精度、高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盛军 《地质与勘探》2014,50(4):735-740
本文介绍国内外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仪器系统、数据处理、正反演算法和应用实例。认为我国的这项技术应朝以下几个目标发展:(1)完善的仪器系统,减小噪声干扰, 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2)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发现小规模的异常体。(3)适合航空电磁数据的正反演稳定算法。(4)精细的解释方法。结合多源信息综合解释, 加强与实际勘探相结合,参考其它已有的航空物探方法解释手段,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诱导离解光谱自由定标法对一系列高纯度黄金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初步证明了将此方法应用于黄金首饰成分测定的可行性。采用波长1 064nm的Nd∶YAG脉冲激光器激发黄金样品,波长范围为200~760nm的4CCD光纤光谱仪采集发射光谱,对Au元素质量分数范围为85.0%~99.6%的6件黄金标准样品进行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测试。对所得黄金样品光谱中的Au,Cu,Ag三种元素分别选择合适的原子(离子)谱线代入自由定标法模型,通过所得参数拟合得到了所有元素原子(离子)的二维波尔兹曼平面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激光诱导离解光谱自由定标法定量分析黄金样品中Au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 《岩矿测试》2015,34(1):正文前III-正文前V
本期推荐了4篇重点文章,研究领域涉及地质年代学、锂同位素分析、发射光谱仪器研制、流体包裹体:“应用SHRIMPU-Pb定年法研究腾冲地区中更新世英安岩的形成时代”(李琳琳等)、“常用锂同位素地质标准物质的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研究”(赵悦等)、“E5000型全谱直读型电弧发射光谱仪研制及其在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应用”(俞晓峰等)、“茜素红染色技术应用于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兰叶芳等)。  相似文献   

9.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刚  胡斯宪  陈琳玲 《岩矿测试》2013,32(3):358-376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因化学蒸气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小火焰原子化、自动低温点火装置等许多专利技术;研制出多通道、氢化物与火焰原子化一体和六价铬检测等多种原子荧光光谱仪;研究出铅、锌、铬和镉的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和专用试剂,以及碘、钼间接测定方法;出版了5部专著;每年发表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本文对近二十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新进展,分专著出版、综述性文献、仪器及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涉及地质、生物、水及空气、金属及合金、化工原料及试剂等物料,同时评述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在形态和价态分析方面的进展.提出研究新型激光激发光源、开发更加稳定可靠的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拓宽测试元素和领域、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是未来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贾茹  刘旭东 《吉林地质》2019,38(2):83-84
简要介绍北京海光仪器公司生产的AFS-230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中的气路控制系统、原子化器温度、空心阴极灯电源的电路原理等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建学  路学东  许卓 《岩矿测试》2011,30(3):343-348
试样用王水分解,采用特定的金化学发生增敏试剂使金在硼氢化物-酸体系中产生挥发物质,将其导入原子荧光光谱检测系统,检测金的原子荧光信号。通过对仪器工作参数和化学蒸气发生参数的优化,使金的可检测信号同比提高20倍以上,同时降低共存离子对金的化学蒸气发生的干扰。对微量和痕量金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基体干扰少等优点。方法检出限为0.23 ng/g,准确度(ΔlgC,n=12)为-0.004~0.02,精密度(RSD,n=12)为2.62%~8.79%。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
铁(氢)氧化物悬液中磷酸盐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氢)氧化物对P的吸持和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P的生物有效性和水体富营养化。以两种环境中常见晶质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为对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孔径分析以及动力学和吸附-解吸热力学平衡等技术方法,研究了弱晶质水铁矿对P吸附-解吸特性,并探讨了相关机制。实验表明,三种矿物对P的吸附分为起始的快速反应和随后的慢速反应,它们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过程,反应中OH释放明显滞后于P吸附,P吸附经历了从外围到内囤配位、单齿到多齿配位过渡的过程,与晶质氧化铁比,水铁矿吸附容量和OH释放量更大、慢速吸附反应更快、存在缓慢扩散反应阶段,吸附容量依次是:水铁矿(436μmol/m^2)〉针铁矿(262μmol/m^2)〉赤铁矿(228μmol/m^2),针铁矿和赤铁矿吸附P符合L(Langmuir)模型,而水铁矿更符合F(Fremldlictl)模型。中性盐介质(KCl)中在最大吸附量时P的解吸率依次为:水铁矿(85%)〈针铁矿(10%)〈赤铁矿(125%),柠檬酸通过配体解吸和诱导溶解两种机制促进P的解吸,最大吸附量时解吸率依次是:针铁矿(25%)〈水铁矿(32%)〈赤铁矿(5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宝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栅光谱仪及红外光谱仪对未处理和覆膜处理的角质型金珊瑚、黑珊瑚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珊瑚样品的实测折射率为1.4851.505,密度为1.3361.349g/cm^3;其横截面呈同心环状结构,纵切面呈粗细不均的纤维结构,证明其横纵空间生长的机理;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纯有机质,主要化学元素为I,次要的Cl,Br,S和Ba,少量Si,Ca,Mg,Na以及微量元素Zn,Ti,Mn,Cu,V等,未出现Fe;耐酸蚀实验表明,样品在HCl和HNO3中不溶,在H2SO4中可缓慢溶解;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3组弱-中-强特征吸收峰,表明其存在一系列氨基酸等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4.
近期,笔者获得来自辽宁东部宽甸地区的绿色玉石,为研究该样品的宝玉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其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光谱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母,质量分数达98%以上,具鳞片变晶结构,少量的红色矿物为金红石;Cr3+类质同象替代白云母中的Al3+是该样品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依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标准,应将该样品定名为云母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客户声称的表面覆金刚石膜(DF)的合成立方氧化锆进行常规宝石学检测,结果发现,样品为覆膜合成立方氧化锆,但样品表面的覆膜层硬度低、光滑平整,与多晶金刚石膜的粒状结构及单晶金月1石膜表面定向排列的突起等特征均不相同。为了确定表面覆膜层的成分,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表面的覆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及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表面的覆膜层属于非晶物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样品的膜层主要化学成分为C,F。结合薄膜材料资料分析,初步确定其表面覆膜层可能属于非晶氟化碳(a—C:F)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表面的膜层所导致的1068cm-1处的特征峰,进一步验证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论。综合结果表明,该样品表面的覆膜层为非晶氟化碳(a—C:F)膜,是一种仿金刚石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宝石学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宝石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对宝石学研究的专题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宝石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宝石学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按照32个学时讲课和16个学时实习划分成两大教学模块。采用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如提问式教学、分组讨论和分组报告等;采用多层次实验教学方式,如对精贵仪器注重送样及数据分析教学,对宝石学常用谱学仪器注重测试方法和动手能力训练;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定方法,最终课程成绩由课堂分组报告、实验报告和闭卷考试三部分成绩组成。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琥珀热处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和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跟踪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实验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宝石学参数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琥珀内含物的演化、改造与破坏标识,并对获得的琥珀热处理效果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而总结出鉴定琥珀热处理的关键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折射率的增加、荧光的弱化或湮灭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佐证;(2)盘状裂隙、红色流纹、汽化纹、龟裂纹和氧化裂纹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标识;(3)FTIR光谱中I=2930cm-1/I=1735cm-1比值若≤1,可视为热处理琥珀的红外光谱指纹检测依据;(4)1735,1700cm-1处的羰基(C?O)伸缩振动与1260~1156cm-1处的C—O伸缩振动吸收强度的明显增强及多峰合并的趋势反映出热处理琥珀表面的热氧化反应;C?O浓度的增加可能是热处理琥珀红色的生色团,同时又是热处理琥珀荧光的淬灭剂。  相似文献   

18.
刘敬 《陕西地质》2013,(2):59-63
根据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地质成果资料,将工作区地球化学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综合异常圈定评序,按Au-As-Sb成矿元素组合,并圈出五个成矿远景区:柳川吴家院(BHS3)、太白河指甲岩沟—小官庄沟一带(AHS7)、桑园坝玉皇坝(AHS4)三处.  相似文献   

19.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