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竹溪岭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古陆东缘,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针对花岗闪长岩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4.67%~67.33%,Al_2O_3为15.26%~16.26%,MgO为1.09%~1.37%、K_2O/Na_2O值高于1.1,A/CNK值为1.00~1.04,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富集Rb、K等元素,亏损Nb、Ta、Zr和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含量为(90.40~166.94)×10~(-6),LREE/HREE值为7.15~15.16,(La/Yb)_N值为11.60~37.32,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根据全岩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测算花岗闪长岩成岩温度为720℃~780℃,成岩压力为73~169 MPa,侵位深度为2.75~6.39 km,成岩时氧逸度为-17.52~-10.09。综上所述,竹溪岭花岗闪长岩属于Ⅰ型花岗岩,形成于中—高温、富水、较高氧逸度的环境下,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撕裂而形成的近EW向板片窗有关。  相似文献   

2.
赣南燕山早期岩浆作用强烈,岩石成因以I型花岗岩为主,见少量 S型花岗岩及 A 型花岗岩.在赣南兴国地区新识别了晚侏罗世永丰和隆市 A 型花岗岩,其 LAGICPGMS锆石 UG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5 Ma和157~154 Ma,具有铝质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0.22%~77.08%)、高(Zr+Nb+Ce+Y)(189×10-6 ~348×10-6)、高 FeOT/MgO 值(3.39~11.57);具相对较高 Ga/Al值(2.4×10-4~2.9×10-4);富集 Th、U、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 Ba、Sr、P、T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 Nb和 Ta元素.在赣南厘定出了一条北东向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162~152 Ma),它们具有相似的 Hf同位素组成,TDM2大部分集中在2.0~1.8Ga之间,平均为1.9Ga,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似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邻近的赣南全南地区存在同时代的“裂谷型”黄埠正长岩,认为赣南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退有关.   相似文献   

3.
哈图岩体侵位于西准噶尔南部早-中泥盆世海相火山-沉积地层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少量碱长花岗岩,是研究西准噶尔晚石炭世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哈图岩体花岗岩中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2.06%~76.53%,全碱(Na2O+K2O)为7.80%~8.57%,CaO为0.20%~1.58%,MgO为0.07%~0.42%,明显具有高Si、富碱、贫Ca、低Mg的特征;这些花岗岩的Al2O3含量为12.55%~14.06%,A/CNK值为1.06~1.15,A/NK值为1.15~1.36,显示其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此外,哈图岩体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含量((88.14~139.53)×10-6)和高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a/Yb)N值为3.04~6.5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显示为典型的右倾"V"字形且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表明源区可能有斜长石残留或出现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这些花岗岩明显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强烈亏损Sr、Ti、P,相对亏损Ba、Nb。以上特征及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和图解表明,哈图岩体为典型的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2型花岗岩,其形成于造山后伸展阶段,是由洋壳和岛弧组成的新生地壳受上涌的幔源物质加热,在浅部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再经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得尔龙地区花岗岩体侵位于二叠纪—三叠纪早期,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早期次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含有暗色的镁铁质矿物包体。SiO2含量为65.04%~73.47%,全碱含量为5.29%~8.52%,K2O/Na2O平均值为0.70,Al2O3平均为14.79%;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REE平均为142.9×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平均为17.15,δEu平均为0.71,表现为弱亏损。研究表明得尔龙地区花岗岩属次铝-过铝(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环境;岩浆源区的物质是多源的,主要为地壳物质的重熔,其次为幔源岩浆的底侵。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6.
大格勒花岗岩是东昆仑弧岩浆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译古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大格勒岩体岩石类型主体为灰白色中细粒块状花岗岩,岩体内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和暗色闪长质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61.0±2.8)Ma和(261.6±1.6)Ma;大格勒花岗岩主体呈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特征,含有较低的Mg~#值和Nb/Ta值,为Ⅰ型花岗岩;闪长质包体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富Fe、Mg、Ca、Ti等,具有较高的Mg~#值。岩石成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大陆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为镁铁质岩浆注入花岗岩快速冷凝的结果。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大格勒花岗岩形成于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相关的陆缘弧构造环境,进一步表明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已向北俯冲于东昆北地块之下。  相似文献   

7.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S型花岗质岩石的湘南西山火山侵入杂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质岩石。该杂岩富硅碱贫钙镁、K2O/Na2O>1、准铝过铝质(0.94~1.26);FeO /MgO比值大(平均12.05),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LREE,Ga,Y,Nb,Zr等大离子高场强元素及亏损Ni,Cr,Eu,Ti,V,P,Sr等,与国内外A型花岗岩相似。与一般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不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的I(Sr)(0.71612~0.71823)较高,εNd(-7.0~-8.0)较低,钕模式年龄(1 517~1 600Ma)略小于区域上变质基底和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的钕模式年龄,显示其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少量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西山铝质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是中侏罗世晚期挤压造山作用趋于结束,造山带崩塌,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热流值上升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造山后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8.
辰山岩体位于湘中安化县,形成于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69.63%~69.76%;K20含量为3.28%~3.71%;Na20 K20为5.87%~7.28%;A/CNK比值为0.9~61.31,KN/A比值为0.53~0.64,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ΣREE含量为157.73~176.84μg/g;δEu值0.86~1.16;具Ba、Nb、Sr和Ti负异常。结合区域岩石圈结构,上述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应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辰山岩体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相对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锦山花岗杂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也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w(Th)/w(U)值在0.12~1.20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0~2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质岩石w(SiO2)值为66.75%~70.10%,w(Na2O)值为4.40%~5.23%,w(K2O)值为0.77%~2.80%,w(K2O)/w(Na2O)值为0.18~0.61,A/CNK值为0.97~1.14;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和Hf)。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花岗岩的εHf(t)值介于-0.8~7.7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953~1 578Ma之间。该区花岗质岩石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低钾—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研究区内早—中二叠世花岗岩就位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大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巴隆地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面积约250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γδ)和二长花岗岩(ηγ),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229±10Ma(锆石U-Pb),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碱、高钾、高铝的特征;岩石的二氧化硅含量w(SiO_2)=53.51%~68.90%,全碱含量w(Na_2O+K_2O)=5.91%~7.07%,里特曼指数σ=1.74~3.59,A/CNK=0.68~1.04,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7.60~16.67,轻稀土元素具强烈富集。δEu=0.65~0.87,具较强负铕异常,La_N/Yb_N=7.81~28.09,稀土配分曲线具右斜;微量元素Rb、Th、Ce、Sm明显富集,Ba、Nb、Ti亏损,显示出壳源型花岗岩特点;每组稀土数据都重合度较高,说明岩浆冷凝时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各样品中Th、Z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岩浆冷凝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侵入岩来源于为俯冲造山过程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弧类侵入体,部分处于构造线的侵入体经历了碰撞抬升和造山晚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店岩体为近年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新发现的潘店铁矿的成矿岩体,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组成。对郭店地区潘店岩体辉石闪长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其结果为(124.4±1.4)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潘店岩体SiO2、K2O和Na2O含量分别介于59.68%~62.71%、0.13%~3.30%和6.57%~8.42%,Mg#值为54.23~78.17,A/CNK为0.52~0.71,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中—弱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高场强元素U、Pb、Zr,与相邻元素相比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Ce、P、Ti明显亏损。Nb/Ta、Zr/Hf比值及Nb、Ta的亏损等特征暗示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在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潘店岩体形成于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期,与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中段灶火沟花岗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具有连续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特征,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94%~74.14%,Al_2O_3含量为12.73%~16.22%,Na_2O+K_2O值为4.51%~7.61%,属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至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106.62~182.76)×10~(-6))较低,平均值为144.25×10~(-6),总体表现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同时具有Ta、Nb、Ti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套花岗岩形成于262~260 Ma,属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灶火沟花岗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知,中二叠世晚期古特提斯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母岩浆,而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最终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13.
崂山期花岗岩是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之一,形成年龄为108~118Ma。崂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拉张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结束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地壳深部岩浆沿NE向断裂上侵就位。该期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Fe、Mg、Al,贫Sr、Ba、Ti、P,并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Ga/Al比值高,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崂山期花岗岩超动侵入伟德山期花岗岩和早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常与伟德山期花岗岩伴生构成I-A型复式杂岩体。  相似文献   

14.
伟德山期花岗岩代表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110~123Ma)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峰期事件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组成,斑晶发育,含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以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高场强元素U、Th, Nb、P、Ti元素亏损,Zr、Hf元素为正异常,具有高Ba-Sr花岗岩特征,为壳幔混合成因,壳源物质来源为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由于胶北地块与苏鲁造山带地壳结构差异,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上略有差异,总体由西至东,年龄值逐渐变小,向偏碱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体年龄、成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_2含量、K_2O含量、K_2O/Na_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_2、Al_2O_3、TFeO、MgO、CaO、P_2O_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发育有较多的新元古代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体。对碧口微地块勉略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二里坝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二里坝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821.3±5.5)Ma和(822.6±5.8)Ma;二里坝花岗闪长岩主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等,为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含量(质量分数)为(81.5~147.3)×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具弱的正Eu异常(0.92~1.26);锆石ε_(Hf)(t)为-14.06~-7.38,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25~1.90 G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二里坝花岗闪长岩主要是由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是与俯冲相关的新元古代大陆弧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温泉地区是以温泉岩群为基底的古老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不同期次花岗岩类,奥陶纪侵入岩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岩石,(La/Yb)N值为6.22~13.02,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77~0.96,具轻微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Nb、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中等分...  相似文献   

19.
五团岩体位于南岭地区西段,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五团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CL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件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1±0.95)Ma(MSWD=0.08)和(227±3.2)Ma(MSWD=1.9),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认为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中期且具有多次侵位;岩石具高硅、富铝、高钾特征,w(SiO2)70.54%~72.55%,平均71.67%;w(Al2O3)13.62%~14.55%,平均14.03%;w(K2O)4.18%~5.28%,平均4.85%;全碱(Na2O+K2O)7.09%~7.89%,平均7.51%;K2O/Na2O比值1.44~4.51,平均2.02;总体属铁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w(∑REE)62.07×10-6~149.58×10-6,平均126.68×10-6,δEu值0.26~0.50,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变质杂砂岩;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主要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五团岩体形成于印支晚期后碰撞环境,是加厚地壳在碰撞应力减弱、深部压力降低等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龙漠卡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北构造带都兰—沟里一带。通过龙漠卡岩体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对岩体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漠卡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09±2)Ma,属于早泥盆世早期侵入体;全岩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6.25%~69.61%,具有较高的Al_2O_3、Na_2O含量和较低的K_2O、MgO、CaO含量,相对富Na,铝饱和指数(A/CNK)为1.04~1.19,属于过铝质,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相对富集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w(Sr)/w(Y)值(56.9~80.8)和Eu正异常,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εHf(t)为5.6~11.7,地壳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659~867 Ma,表明其可能为幔源物质上隆诱发新生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东昆仑造山带在早泥盆世可能处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