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网络地图个性化推荐过程中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数据的网络地图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方法。利用空间认知测试法筛选39名认知能力一致的被试者参与实验,使用眼动仪采集被试者在浏览4类点状符号素材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同时记录被试者的鼠标数据;分别计算时间、次数与尺寸类型眼动数据用户兴趣度,利用熵权法将3类数据进行整合,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项眼动数据的用户兴趣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兴趣度分析结果正确率为85.9%,优于鼠标数据,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用户兴趣,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度计算公式稳定可靠,有助于提升个性化推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地图个性化认知是地图设计与地图可用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维电子地图为例,针对不同样式地图原型对特定用户的认知适合度问题进行研究。以交叉组合设计的4种地图原型为素材进行单因素组内眼动试验设计,采用Tobii X120眼动仪获取目标点周围兴趣区内的首次进入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鼠标点击时间等眼动(行为)参数,通过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多元数理统计分析进行量化计算,发现地图样式对首次进入时间、首次注视时间、首次鼠标点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说明用户对不同样式地图的认知效果在认知敏感程度、注意程度、信息加工速度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后,本文进一步寻求认知心理学理论依据,并绘制眼动热点图、统计均值图、折线图、雷达图等可视化图形,将上述结论进行直观表示。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不同地图的认知效果因人而异,地图设计必须考虑用户的个性化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3.
眼动追踪技术在人机交互、用户行为识别、预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如何自动识别用户的地图阅读行为,眼动行为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方法识别用户阅读地图线状要素时的眼动行为.本试验首先通过25名被试者阅读地图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提取了250个眼动特征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排序.结果显示,当采用信息熵法,特征数量为m=5时分类准确率最大为78.27%;而采用信息差法,特征数量为m=4时分类准确率达到最大值为77.01%.本文提出的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方法在准确率方面优于已有研究方法.此外,由于特征数量的减少,大幅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本文提出的地图阅读行为眼动识别方法,为未来眼控交互式地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中 《中国测绘》2008,(2):17-17
点一下鼠标,网上就展开一幅临海市基本农田电子地图;输入乡镇和村名,就可以打开特定区块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小地图,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5.
地图叠加分析是一种计算密集型算法,并行化计算可以加快算法执行速度。本文研究并行化地图叠加分析中的负载均衡方法。首先针对并行算法中的IO竞争情况,定义了负载均衡指数;然后基于分治法分解空间数据,将并行系统下的地理要素分而治之,将Hilbert空间索引作为集群系统中各节点分配数据的依据,最终实现并行地图叠加分析系统中的数据负载均衡,为地图叠加分析算法中的数据并行策略提供可能性。结果表明,利用空间索引分治的负载均衡方法建立索引速度快,调度系统可以将计算任务明确分配到各计算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采用基于版本数据库的变化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代版本的增量更新数据,构建"地理数据-制图数据-地图数据"制图模型,利用所提取出的增量信息,在历史版本地图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增量更新制图模型和流程;并根据增量信息模型和制图模型,开发了一套原型系统,实现了增量更新制图。  相似文献   

7.
魏茗  刘兴科 《测绘科学》2014,(3):132-135
本文研究利用基于Arnold变换的图像置乱技术,对数字地图进行置乱,再将置乱的图像进行分割,以实现数字栅格地图的数据分存。最后通过算例对地图数据分存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对地图数据进行分存并有效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与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水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在保护矢量地图数据安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矢量地图数据特点,研究矢量地图数据数字水印技术特性、常见攻击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级水印嵌入和检测的算法,嵌入水印时,利用经纬网对矢量地图数据进行划分,综合使用分块嵌入和叠加嵌入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水印嵌入级数;检测时,利用相关性原理检测水印信息.实验证明该算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图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以机器为主体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需要。具有更高精度、更多要素、更快更新频率的高精地图成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不同来源数据之间的交互是高精地图用于自动驾驶导航决策的保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高精地图的数据交互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依据高精地图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来源对智能网联汽车中的高精地图数据进行再组织;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车-路-云三方的高精地图数据交互的内容和交互机制,形成一个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精地图数据交互模式;最后在仿真环境下对设计的数据交互模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地理空间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如何高效地利用、挖掘这些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变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D3客户端技术,将常用空间数据格式(shp格式数据),进行数据的绑定、投影设置及转换、地理路径设置及地图绘制等,快速高效地实现数据可视化及平滑显示。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有效解决地图动态交互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栅格地图的数据特性,运用小波变换工具,结合人类视觉系统特征,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数字栅格地图可见水印算法。首先,对可见水印信息进行扩展等预处理;然后通过计算数字栅格地图的视觉重要区域来选择水印嵌入位置,水印嵌入位置由人类视觉系统特征和地图数据特性共同决定;最后,将可见水印自适应地嵌入地图所选择嵌入区域的小波域中。对提出的水印算法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差性,同时还较好地保持了可见水印和原地图的视觉特征,以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方式保护了数字栅格地图的版权。  相似文献   

12.
陆基增强系统(GBAS)与仪表着陆系统(ILS)输出的导航信息基准不同,若要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二者的联合共用,首要问题就是对不同的导航信息进行空间对准. 本文作者研究了GBAS与ILS的偏移指示方式,详细推导了GBAS与ILS的空间对准算法,开发了X-Plane飞行数据交互分析系统. 利用该系统从X-Plane中采集飞行数据,对所给空间对准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空间对准算法能有效将GBAS与ILS的导航信息转换到统一基准之下,可为GBAS与ILS的数据融合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道路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遗传算法在道路匹配时出现的平行路段匹配跳跃问题,利用距离角度拟合法进行改进.将矢量地图与影像地图叠加作为底图进行辅助判断,避免了导航中单一使用矢量数据信息量不足的情况.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解决了地图矢量数据不完整时产生的误匹配问题;同时在弯道、U形转弯处、交叉路口、平行路段等处都具有较好的匹配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C^++ 6.0和MapObject2.0组件技术设计,开发了一个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的原型系统VGC(visual geo—classify),并用实例数据对系统性能和算法、规则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原型系统是一个适用的、可扩展的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信息传递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地图的编制,为空间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对地图信息的传递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电子地图实现了制图者和用图者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互,从而使地图设计更具有用户化的特点;而且多媒体电子地图可以提供查询、量算、统计、分析等手段用以挖掘数据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趋势,加强地图的社会功能。在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中,应根据地图(集)编制的目的和用户类别确定地图(集)系统的信息总体流向,用一系列的节点(热区)和不同类型的链接来组织地图(集)的信息流程,将地图(集)的主要信息有重点、有层次地传递给地图的用户。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扫描矢量化地图数据生产的数据质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图数字化作为GIS数据输入的主要手段,处于GIS应用流程的最前端,数字化的数据质量对整个GIS的数据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不同的数字化方法对数据质量的控制策略不同,但都应从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两方面来保证数字化数据的质量。本文概述了基于扫描矢量化GIS数据的生产过程,并且主要分两个部分介绍了扫描矢量化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在地图扫描阶段可以采用栅格图纠正的方法对地图的变形进行纠正,以提高矢量化原图的质量,在数字化采集阶段,可以在算法和软件使用工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宋磊  霍亮  方敏  鲍鹏  王锐  王金地 《测绘通报》2018,(4):125-130
针对在线地图制图过程中不仅注重成图速度,而且兼顾可视化效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地图在线交互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矢量瓦片技术,通过WFS发布GeoJSON格式矢量数据,将数据以渐进传输的方式缓存在客户端,用户在浏览器端编辑地图符号,确定地图符号与图层参数,将矢量数据转换成地图表达。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在线交互可视化工具,充分利用WebGIS系统中客户端的CPU和GPU计算资源,通过脚本语言解析用户设置的样式信息,采用WebGL技术将内存中的矢量数据渲染成图并进行动态展示,降低了数据渲染对服务器的依赖,丰富了地图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纸地图增强现实对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地图在认知地理环境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增强现实技术改造,将会在立体化、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方面发生质的飞跃。探讨了纸地图增强现实研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行的增强现实流程;结合纸地图图形特征,研究了基于视频处理方法的纸地图增强现实对准技术,提出了利用地图标识库实现自适应处理标识信息的方法流程;对纸地图增强现实对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设计实践,构建了纸地图增强现实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暴发产生了海量与时空信息相关的数据,当前的地理时空疫情分析难以关联人物关系、事件等数据,由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理知识图谱结合交互式可视分析COVID-19疫情态势的方法。首先定义了病患实体和关系类型,提出了事件语义模型和事件关系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设计了知识抽取和知识表示方法,构建了病患时空信息知识图谱;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把控疫情态势的任务出发,设计了知识图谱可视化视图和交互分析方法;最后构建实验分析系统,利用COVID-19确诊患者数据,通过地图分布可视化、图谱可视化和轨迹可视化等多视图协同交互对COVID-19疫情态势进行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实时疫情态势监控、病患关联关系、高危人群防控和地区防控态势等方面为疫情态势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时空数据可视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可视分析模型(VAM)和交互协同模型(ICM)组成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模型,将可视分析过程划分为数据变换、数据分析、可视映射和可视绘制4个过程;以可视分析过程中的参数作为协同主题,利用观察者模式,实现关联视图在交互过程中的协同一致;设计了Web环境下,基于"图数协同"和"图图协同"交互模式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架构;构建了犯罪时空数据可视分析原型系统,并利用系统分析了福州市扒窃案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涉案价值较高的扒窃案进行了犯罪模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