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气候资源清查的基础上提出热量区和水热综合生长期的概念,它比单纯用积温带指导农业生产更科学合理,符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划法计算了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卫辉市的光、温、水资源对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乳熟 ̄腊熟期的气候资源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农业生产基础较差,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各地气候资源及不同作物生育关键期气象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将河南省分为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地区和暖温带气候温暖多早涝地区,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秋粮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玉米、马铃薯、糜谷等秋粮作物生态气候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甘肃省玉米划分为5 个、马铃薯4 个和糜谷4 个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并对这 4 种作物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蒋斌  虞志通 《贵州气象》1997,21(3):32-34,22
1前言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科技,只有顺应天时,充分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及其分布规律,才能更合理地确定农。林、牧等各业的发展比例,为促进大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特点,才能提供作物引种,合理布局及建立稳产高产耕作制度的科学依据;只有进行农业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和论证,才能确定调整种植结构,选建生产基地,发展名。优。特产品等。本文通过近十年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统计,与前十年作了比较和分析,提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利用。2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的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充分利用四川盆地气候资源,建立优质的稻,油,果,菜,粮经作物“三高”农业示范区,从气候角度论证了建立“三高”农业区的适应性及其对策建议,以及以示范区农业稳定高产来带动全川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各地气候资源及不同作物生育关键期气象指标和气象灾害指标,将河南省分为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地区和暖温带气候温暖多旱涝地区,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文利王志华  吴春艳 《气象科技》2005,33(5):478-480,F0003
基于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的气候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是气候资源统计推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显示、查询及服务的平台.利用该系统可查询任一网格点的气候要素值,检索作物气象指标、地理信息及农业统计信息等,快速制作作物种植区划.该系统已用于北京郊区结构调整和农业新功能的开发工作中,为各级领导、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制定农业结构调整及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素华  章庆辰 《气象》1981,7(9):25-25
作物与品种的布局合理与否,是能否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并能发挥作物与品种本身的优势,从而获得好的收成。 目前有些地区作物(品种)的安排与当地的气候资源不相符合。因此,造成浪费资源或满足不了作物的需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现以哈尔滨为例,其积温(≥1O℃,下同)的多年平均值为2745.9℃,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下农业气候资源与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分析了作物生产面临的气候风险与市场风险,提出了实现农业两高一优的气候对策,指出在市场经济下农业的发展必须重视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有关作物生产力的研究,从50年代末就已开始,此后陆续有不少学者,如殷宏章,汤佩松,叶渚沛、竺可桢、黄秉维等,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估算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众多学者认为,作物生产力(也叫初始生产力)的估算,是农业研究和其他生态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作物生产力的研究涉及到气候资源(光,热,水)的利用。这表明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了解光,热,水资源及其转换效率推算出理论产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腹广王芬  赵玉金 《广西气象》2006,27(A03):42-44,62
简要阐述了黔西南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黔西南丰富的光资源具有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数长,光合潜力大的特点,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利;良好的温度条件和水资源对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潜力。并针对黔西南州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气象工作的支持。气象条件作为农业生态环境因素,覆盖农业各个领域,渗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由光、热、水和风等能量与物质要素组成的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储运无不受气象条件时空分布的影响和制约。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有效地运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必备条件。为此,在农业实行这一重大的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气象工作更应自觉地把为农服务作为重点,强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卫星资料和实时天气资料预测玉米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物收获之前进行大范围作物状况评价,对于提前估测产量是非常关键的。卫星和天气资料为近实时的作物监测提供了条件。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作物产量业务评估系统,在占全美国玉米产量 60% 的玉米带,对预测 42 个作物报告区的玉米生产进行评估。收集了1985~1992 年共8 年的卫星、气候和农业资料,建立了每个作物报告区标准化玉米产量预测模式,其自变量包括:卫星资料┐植被状况指数,气候资料┐作物水分指数。该模式大约解释了被观测到的标准化产量变化的3/4,对其估产准确性和时效性亦进行了检验。将整个玉米带研究区域预测的玉米产量与美国农业部在玉米收获后几个月的统计结果相比较,发现8 个生长季的预测误差低于10% 。此外,该预测可在玉米收获前 2 个月完成。该系统具有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及时的区域或全球农业生产信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论是田间作业,或者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以及作物产量高低,都与气象条件的适宜与否关系很大。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粮食产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进一步利用气候资源,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就我县气候资源利用与粮食产量丰欠年的关系做如下分析。1我县气候资源概况和特点我县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52天,≥10度积温平均为3046.8℃·d。但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热量各年间差异大,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查差897.2℃·d之多。多数年份热量能够满足一年…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从农业生产潜力变化、作物种植制度变化和作物品质变化等方面阐明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和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了当前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技术包括:生长季气候规律和气候资源的研究,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特征和防御,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玉米螟、玉米小斑病等病虫害的预测及防治和丰歉年气候模型、气象指标等项研究,是一套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玉米生产“两高一优”、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贺勇  郑全红 《四川气象》1995,15(3):47-48
通过对“优质早稻-秋季作物-小春作物”种植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利充分开发利用成都秋季气候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进一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加膛民收入,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冬春小麦、秋粮、经济、瓜果、特种作物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将17 种作物进行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划分,并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全省划分为12 个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