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传统近景摄影测量相比,具有短基线、大重叠度的特点,短基线使得相邻光束交会角较小,易于提高影像匹配精度;大重叠度使得首尾交会角较大,从而可提高空间点定位精度。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影像匹配、交会角和点定位精度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首先,利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多基线平行摄影,借助Lensphoto软件实现建筑物立面点坐标的量测,并将其与高精度莱卡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对比,最后分析控制点个数与点位精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可以取得较高的点位精度,控制点个数的增加会提高点位精度,但存在一定极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型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值出发,计算了GPS隧道网坑口控制点的必要精度,对GPS网的布设,精度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GPS隧道测量贯通误差的分析和对GPS控制点内、外可靠性的讨论,为GPS隧道控制网最优化设计提供了判断精度标准和可靠性标准的计算公式,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长度GNSS导线实测数据的处理比较,分析了GNSS基线走向变化对点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NSS支导线中各控制点在经度、纬度和高程方向的误差累积与基线走向有关,并随点位经纬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秦岭隧道群GPS控制网的布设和精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值出发,计算GPS隧道网坑口控制点的必要精度,对隧道群GPS网的布设、精度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结果,对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给出有效的建议,可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6.
SPOT5城区影像几何精校正点位和面积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鲜芸  张志国  高祥伟  邱健壮 《测绘科学》2007,32(1):105-106,78
为深入研究二维多项式校正SPOT5城区影像(2.5m)的点位和面积精度,本文分别使用不同精度(GPS点和1∶10000地形图获取的点),不同数量(25和6)的地面控制点校正影像。并利用另外的10个GPS点作为检核点分别检核四种校正结果的点位和面积精度。  相似文献   

7.
木林  张继贤  黄国满  赵争 《测绘科学》2011,36(6):121-123,97
本文利用地面控制点对机载双天线雷达系统的基线参数进行估计.首先证实了基线长度的精度与控制点斜距差的精度是同数量级的,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解算控制点的斜距差,并通过干涉相位信息和解缠相位信息对斜距相位差进行精化处理,得到精度较高的斜距相位差参加基线的解算.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基线参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长大隧道盾构施工控制测量一般都采用传统支导线法,存在误差累积过快、缺少独立检核点及贯通中误差受施工条件影响较大等问题。本文结合地铁施工建设实例,根据盾构施工现场需求及设计精度要求,探索实施了一种新的盾构施工隧道内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从控制点布设、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与传统导线测量的两种方法进行精度、可靠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可以提高盾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强化平面控制点及吊篮点可靠性,有效控制隧道平面累积误差及贯通中误差。  相似文献   

9.
杨柳  左智刚 《北京测绘》2016,(4):86-88,92
大于1500m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受车站、竖井或盾构始发井现场条件限制,洞口投点边长过短,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很难保证贯通精度。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需要在合适位置加测陀螺边定向校核。本文结合莞惠城际GZH-6标施工实例,对陀螺仪定向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盾构隧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述GPS测量技术在新建歌乐山隧道施工控制网复测中的观测、数据处理及达到精度的具体应用,根据隧道洞外控制点复测成果对横向贯通误差进行估计。为GPS测量技术在长大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基于斜率收敛的三维激光扫描隧道断面点云数据的提取方法,以适用于没有隧道中线数据的断面点云截取,实现了由斜率限差的迭代计算来控制中心线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林景峰  徐飞  周茂伦 《北京测绘》2021,35(2):250-255
隧道中轴线不仅能够检核隧道竣工测量,而且在隧道变形监测中其精度直接影响横断面提取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精确提取隧道全局中轴线的方法:首先将隧道三维点云投影至水平面形成平面点云,并采用Delaunay三角网算法获取点云边界;其次利用点云边界中转折点间的距离与隧道直径的关系提取出隧道边界线;然后依据隧道边界和中心的几何关系提取出水平中轴线,并以此提取隧道横断面;最后对隧道横断面进行空间圆模型拟合生成隧道中轴线。通过实验分析,本文方法能够适应于长距离、弯曲型隧道,为隧道中轴线提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lntroductionl. l G6neraI sitUation of tbe projectThe tunnel proect consists Of the rnaor twcrlanetunnel and paraIIel hollows. The height of its en-trance is 869 m and that of its exit is l 022 m,so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entrance and exitreaches l53 m. The height of the mountain ridgeexceeds 2 800 m and the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within the survey area is about 2 000 rn.l. 2 Presentation of problemsThe original vertical controI surveying is complet-ed with the second-order leveli…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长距离精密GPS控制网的特点,通过设置不同的精密测距基线,计算相应GPS控制网的精度,从而掌握连接方式、重复基线、精密测距仪基线对GPS网精度影响的规律,解决了长距离精密工程GPS网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导出了将EDM实测距离归算到标石中心的直接归算改正公式,用EDM检测GPS基线长度时,可直接对EDM实测距离进行改正,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The Qinling tunnel with length of 18. 488km is located on the railway line from Xi’an (Shanxi Province) to Anka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middle of Qinling mountain. It is the longest double track railway tunnel in China and takes the third place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the break-through error in vertical direction caused by the altimetric control surveying is limited to 18mm for the case of one piercing face. Because the leveling route reaches over 120km in length and must go over two mountains in 2 800m height, the first-order precise leveling and precise gravity measur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field leveling approac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some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office calculation with final results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By meticulous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observation, the final accuracy of ver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tunnel end points is only 8mm, and it provides reliable surveying guarantee for this great tunnel engineering.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vertical difference distinguishes obviously from the primary measurement result as high as 114mm. It means that the primary result is not accurate enough.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隧道断面测量方法一般是采用全站仪或断面仪间隔一定距离测量若干点来描述断面的形状,但受采集手段的限制,存在采集速度慢、采集点数据量少、不能全面反映隧道真实情况等缺陷。将激光扫描仪技术应用于隧道竣工测量,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采集速度快,可大大提高隧道检测数据采集的速度和精度,并能提供详尽的三维真实影像模型,直观反映隧道内部情况,在以色列红线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铁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的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机载程序或PDA控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数学模型、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赵亚波  王智 《测绘通报》2020,(8):160-163
错台是地铁隧道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是由于盾构机施工控制不好或是隧道荷载发生变化导致,错台的发生也会引起隧道收敛变形及渗水等其他病害。传统手段主要采用人工巡检等方式进行错台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夜间窗口期短的影响,该方法效率低,成果难以精确量化。研究采用基于轨道的隧道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隧道错台进行检测,通过快速获取隧道三维点云生成正射影像,并基于正射影像进行管片的划分及里程的匹配,进而根据每一环的三维点云信息计算管片错台情况。以青岛地铁2号线为例,本文介绍了移动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管片错台检测的应用情况,为该技术在其他隧道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卫星影像可以低成本、高频率地提供地物光谱特性观测信息,而激光点云可以提供精细的几何结构,两类数据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地物分类和信息提取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亚像素级精度的几何配准是实现两类数据融合的前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元素距离变换模型的快速配准方法。该方法以点云为控制源,将点云中的建筑物边缘等典型线元素通过卫星影像的初始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 RPC)投影到像方空间,与卫星影像中的线元素进行迭代最近点配准,从而通过RPC参数精校正的方式实现几何配准。采用距离变换模型作为迭代最近点搜索的查找表,提高了运算效率;采用最新的渐进式鲁棒求解策略,能在噪声极多的情况下保证配准的鲁棒性。采用GeoEye-2、高分七号、WorldView-3等卫星影像与激光点云进行了配准实验,并分别通过人工精确量测的外业控制点和作业员内业刺的控制点作为检查,证明所提方法能在3种影像上达到0.4~0.7 m的配准精度,显著优于将点云映射为二维图像然后通过多模态匹配进行配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