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初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是适应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区域农业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且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提出了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框架和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严重的土地退化已经成为制约吉林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态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结构失调、功能减弱是导致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本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土地退化的前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比例;集约化利用耕地,加大投入,重点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农村替代能源,解决烧柴问题;加强管理,恢复草原生态,提高牧业的经济效益;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法制,用经济手段保障土地质量;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以鹤类等水禽为主体和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本文概述了保护区内生物资源、水资源状况,论述了生态资源保护面临的水质污染、湿地退缩、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并分析了形成原因。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道护坡在农村河道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态护坡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农村河道护坡治理,同时对河道周边植被起到重要保护作用,是河道护坡模式的具体应用。本文将传统护坡模式与生态护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提出传统护坡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给出生态护坡模式下的护坡功效和生态保护作用。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护坡会逐渐普及到农村河道护坡治理当中,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维词  张军以 《中国岩溶》2010,29(4):445-450
三峡大坝建成及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高达30m的消落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河道型的周期性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三峡水库的蓄水规划及河道型消落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三峡水库(重庆段)运行过程中消落带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消落带土地利用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回水顶托区形成近岸污染带,船舶航行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消落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梯度开发,建设生态屏障带;实施城镇污水、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控制工程,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生态农业;建立基于3S技术的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监测预警系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以河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要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来划分并确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深部以编为主,浅部以验证调查为主;总体上为网膜控制,灰度界线,其工作精度由下部至上部逐步提高。以河北平原为例,划分了4个层段:地表层段,为调查重点,作为综合成果的主体;全新统上段和全新统层段,分别以洛阳铲和浅钻验证调查为主;第四系层段,开发已有资料,以编为主。综合性调查成果的主图及图例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条件,镶图及辅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区划等,剖面图辅助揭示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由于其巨额的投资和显著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将对三峡库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三峡工程的淹设指标与移民安置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四川两省的21个县(市、区),淹没线以下人口84.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淹没县城13座,建制镇25个,其它城镇89个;工矿企业1599个,其中大型6个,中型26个,小型1567个;公路11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是位于海陆结合部的复杂环境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000km,涉及沿海11个省,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海岸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面临海岸带资源无序开发、水土污染、滨海湿地退化、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国持续加大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政策措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导的海岸带损害评估及修复计划已实施了近30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的损害评估和修复程序、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等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建议加快完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序开展海岸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演化和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并构建统一的海岸带基础调查数据库、建立海岸带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四川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及耕地资源,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洪涝灾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蓄水抗旱能力降低。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坡面水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强化人口/管理等,从而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加强对紫色砂页岩丘陵区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不仅利于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改善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a的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又具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加之近年来煤炭生产和转化等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了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使资源得到适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环境生态得到持续的恢复和改善,从而使该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周斌 《甘肃地质》2011,(4):60-64
甘肃省是一个生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森林及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功能弱,环境自净能力差;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并且随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呈恶化之势,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川 《吉林地质》2004,23(3):118-124
吉林省矿产资源具有种类比较齐全。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矿石质量优劣不一,贫矿多。其伴生组分多等特点。资源开发强度大。综合利用率低。在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结合吉林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与开发现状,系统地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与措施。为恢复与治理生态环境;走绿色矿业之路提供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阿其克谷地是罗布泊洼地的东延部分.对谷地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个主要因子的调查表明:谷地内气候极端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以地下水为主;土壤类型有石膏棕漠土、盐土和流动风沙土3类,一般没有什么肥力潜力;生物物种贫乏,以超旱生和耐盐生的荒漠群落为主.当前,人类活动对谷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采矿、旅游、盗猎、放牧等活动.最后提出了树立全局观念,限制人类活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和水资源开发与涵养并举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京市固体矿山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明显不相适应。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现场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等进行调研,分析了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北京地区的气候、水文、降雨、土壤、矿山地质条件等特点,制定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这对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矿山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我国其他地区的矿山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