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玉米麦垄套种的气候依据夏玉米麦垄套种增产的气候依据是:一是晚秋早播,延长生育时间,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二是避开6月上、中旬初夏少雨阶段,使播种出苗有水分保证;三是使夏玉米需水高峰期与降水较多的时段相吻合,避免“卡脖旱”。目前,南阳良种公司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鹤壁市采用的麦收前在麦垄中人工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根据鹤壁市的气候条件,夏玉米的播种期若定麦收后的6月10~15日,玉米优良品种生育期为90天左右,9月中旬就进入成熟收割期。因此,调整夏玉米播种期后,不仅夏玉米能适时腾茬,使冬小麦适时播种,而且当地温度条件也能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3.
目前鹤壁市采用的麦收前在麦垄中人工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根据鹤壁市的气候条件,夏玉米的播种期若定麦收后的6月10~15日,玉米优良品种生育期为90天左右,9月中旬就进入成熟收割期.因此,调整夏玉米播种期后,不仅夏玉米能适时腾茬,使冬小麦适时播种,而且当地温度条件也能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8):5-8
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华北平原地区,耕作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小麦,玉米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我们在1974、1975两年中着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不同田间结构套作玉米的生育特点、产量形成以及与田间小气候条件的关系。试验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宽分一尺窄埂与2尺宽埂二组,在一尺埂宽类型中又按不同畦宽分2.2尺,3.4尺,4.6尺畦宽三种,埂上套种一行玉米;在2尺埂宽类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宽五种,埂上套种两行玉米,各种畦宽均按2500株/亩密度套种玉米。1974年试验地为冬麦套种玉米,1975年为春麦套种玉米。具体试验小区配置见表1。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彬县旱塬地区地膜小麦套种夏玉米的气候生态适应性 ,提出了该区地膜小麦套种夏玉米的适宜播期为 5月 1 0~ 2 0日 ,并提出了主要载培技术。可用以指导同类地区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7,(6):15-15
一、试验目的: 寻找农业增产新途径,为普及大寨县服务。二、试验方法和过程: 1.地点:涿县刁沃公社沿鲁大队农事场。 2.作物和处理:选用一些生育期较短、淀粉含量较高的作物,如夏甘薯和夏玉米。甘薯品种为开花二号和五五三;玉米品种是团结一号。对两种作物分别划出试验小区和对照区,相隔20米以上,面积各为一分。试验小区用塑料布圈围,圈围高度甘薯地为70公分,玉米地为140公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夏玉米在栽培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普遍推广了麦田套种,对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积温,提高质量起了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土默特川地区,实行小麦、玉米带状间作,采用5×5(尺)、5×8(尺)条带比,麦收前套种马铃薯,并在玉米株间点种黄豆,或者采用7×2(尺)条带比,小麦宽幅(播幅6寸,行距6寸)条播,玉米双行双株(行株距各1尺,穴留双株)以及3×3(尺)条带比(4行小麦,2行玉米)等带状种植形式。使田间作物群体结构和小气候条件得到了改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地处桂西中部一带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低且波动大。通过试验资料及气候资料的分析,寻找症结所在,便于对症下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气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地处桂西中部一带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低且波动大。通过试验资料及气候资料的分析,寻找症结所在,便于对症下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随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夏玉米干旱的生理生态变化监测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土壤含水量70%左右时,随着土壤相对湿度的下降,上述3个夏玉米品种仍能保持其叶片水分状态.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土壤水分中等条件下最大,分别为39.9、38.8、38.4 μmol CO2/m2 · s;在土壤相对湿度较低时,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趋势明显(P<0.05).叶片水势变化规律为:在土壤相对湿度>90%时,对水分胁迫郑单958、承玉2号不敏感,鲁单981敏感;在土壤相对湿度<70%时,水分胁迫条件下承玉2号不敏感,而鲁单981、郑单958敏感.气孔导度(gs)变化规律:随着水分胁迫加剧,3个夏玉米品种气孔导度均下降,在土壤水分较高时,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土壤水分较低时,气孔导度明显下降(P<0.01),细胞间隙CO2浓度(Ci)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而上升.上述结果表明:与叶片的光合和水分状况相比,夏玉米的气孔对土壤水分的匮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丁德峰  姜德忠 《气象科学》1991,11(3):338-344
春旱初夏旱常影响淮北小麦抽穗灌浆和玉米播种立苗,本文根据麦田灌水套种玉米试验结果,提出适宜灌水期、灌水量和玉米播种期的“一水两用”节水增产套种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4年6—10月夏玉米全生育期试验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LG型称重式蒸渗仪分析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及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试验地段从播种到收获共119 d,充分供水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599.9 mm。玉米实际蒸发蒸腾量(ET)与参考蒸散量(ET0)的逐日变化趋势倾向率除三叶—七叶期以外,其余时间段呈现出一致性;全生育期日平均ET为5.0 mm/d,抽雄—乳熟期的ET最大,占全生育期的33.2%。夏播玉米各生育期(播种—三叶、三叶—七叶、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收获)作物系数分别为0.64,0.76,0.80,1.38,1.47,1.58。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鹿邑县1998-2007年夏玉米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地夏玉米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内涝.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早熟竖叶型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满足夏玉米生长需要;适时晚收,防止人为减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地力,减轻病虫草害,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目前农业生产安排,可在花生、大豆、红薯、西瓜及蔬菜中间套种一季玉米.本文以花生套种玉米为例,介绍玉米套种的农业气象条件和主要技术措施:1 适期播种据调查,套种玉米苗比平作玉米苗光照少20%,地表温度低2~4℃,气温低3~8℃,空气湿度高13~37%,套种玉米的梗越窄,不利的小气候特点越明显,使套种玉米苗小、弱、黄、瘦,发育缓慢,在选择玉米播收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缩短共生期,做到共生期内玉米不进入拔节,二是套种玉米能正  相似文献   

17.
郑国喜 《湖北气象》2006,25(4):21-23
基于枣庄市粮油作物种植用地矛盾日益加剧的事实,枣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3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滕州农作区进行了小麦套种花生的小气候试验,接着于2004年麦收前进行了花生套种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市小麦套花生的套种行距应大于24cm,套种时间在麦收前20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淹水对夏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定量探求洪涝灾害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08和200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进行以淹水日数和淹水发育期为试验因素的模拟试验。结过表明:淹水1 d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微,淹水3 d以上减产率40%以上,拔节期淹水5~7 d,抽雄期淹水7 d夏玉米基本绝收。淹水对夏玉米植株死亡率、果穗成穗率、单株籽粒重影响明显;对株高、果穗长、粗、百粒重和秃尖率影响较小。拔节期的淹水危害重于抽雄期。讨论了淹水日数与淹水发育期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交互作用。初步建立了淹水的玉米产量损失率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在生育后期常因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倾倒断根,导致减产。为了研究夏玉米生育后期倒伏断根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在1991年进行了夏玉米切根试验。  相似文献   

2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夏玉米出苗—拔节期和出苗—抽雄期进行土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发育期不同程度干旱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干旱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及干物重减少等。与对照T5处理相比,T1处理的玉米,株高偏矮33.5%,叶面积指数下降60.7%,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了18.3%、54.7%和22.5%;与对照T5处理相比,T3处理的玉米,株高偏矮35.8%,叶面积指数下降58.8%,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4.1%、58.9%和24.4%。可见,干旱灾害是制约华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一个关键因子,干旱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