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攀枝花川05井在2011年完成"十五"数字化改造后,水位整点观测值长期受到气汞仪抽气干扰。2017年将原来的溅落式脱气装置更换为自吸气鼓泡脱气装置,并对整个气路进行了改造。通过对改造后7个月的各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抽气干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和地球物理事件等方面总结长沙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长沙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归纳其干扰特征.结果表明,长沙井水位受到的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有气压、降雨和雷电等;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更换仪器、井房改造、清理排水管路和调节气氡进水量等;观测系统干扰主要为排水管堵塞和供电故障;地球物理事件干扰主要为同震响应.不同干扰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观测数据正常动态对比的方法来识别干扰,收集、整理、复查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数字化各测项观测原始资料。分析影响攀枝花台川—05井流体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观测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因素、观测条件改变因素以及不明原因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蒲江川-11井始建于1982年,是四川省重要的水位观测井,位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和大兴隐伏断裂附近,近年来,该井观测环境优良,干扰小,是一口理想的水位观测井。自1982年投入观测以来,对川西地区的地震预测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观测到了一些有益的突跳异常,并较好地对应了300 km内的4.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川-11井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石棉川-02井系国家基本井,经过1996年7月对井口装置改造后,所记录到的固体潮潮差明显加大,观测精度和观测质量都有较大提高,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从1995年起,连续4年在中国地震局地下水观测台网质量评比中取得优秀以上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保山滇十四井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该井的模拟与数字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数字化观测有干扰小、信息及时、仪器易维护的优点,认为该井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7.
小马村井动水位观测副管设计不合理导致固体潮汐不明显,为此进行固体潮汐观测实验,此后固体潮汐较为明显。因为该井有原油上漂,排水装置的排水口经常堵塞,清淤后需人工调节流量,所以动水位观测难以恢复原状。2017年12月改造排水装置后,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对观测环境、观测仪器、地震等各类因素在镇川井水位动态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根据地下水干扰异常识别与排除的原则,探讨了2007年至2012年镇川井水位出现各类异常的成因,并对研究时段的异常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镇川井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仪器故障、通讯故障、电源干扰、检修线路、维修仪器、泄流口排水管堵塞、雷电干扰、供电故障以及同震阶跃等,异常形态主要有阶跃、突变和脉冲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ATG-6118H痕量氢在线自动分析仪在水井类观测点观测过程中发现,外界观测环境的变化对于痕量氢浓度的观测存在一定干扰。文章依据宁河痕量氢观测井的观测环境及供电系统的改造过程,对2017年11月11日井房改造完成前后的痕量氢浓度数据进行分析论述,为该仪器的后续观测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巩浩波  李光科  郭卫英  廖欣 《地震》2016,36(3):67-75
本文基于井水位微动态对固体潮和大气压响应的物理机制, 运用水-岩耦合理论, 建立了井水位对固体潮-气压综合作用的响应模型。 以邛崃川22井和南溪川12井为例, 通过井水位与固体潮和气压原始曲线的对比及拟合分析, 对井水位对固体潮-气压综合作用的响应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两口井对固体潮-气压综合响应非常好, 井水位的变化均由固体潮和气压变化引起。 两口观测井中, 以南溪川12井的水位综合响应能力较好, 邛崃川22井水位受到较多的杂讯干扰, 水位曲线日变化较复杂。 对邛崃川22井进一步分析表明, 利用井水位时段平均值可有效消除观测误差, 用小时值计算时可以忽略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镇川井水温动态观测环境良好,从水温正常变化规律揭示存在的干扰因素,探讨水温异常与近年日本海远震的对应关系,发现该井水温测项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并判别2015年3月—6月的水温异常是否干扰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进盘一井气氡的自动脱气效果,去除干扰,提高观测资料质量,2015年11月3日盘锦地震台对气氡脱气装置进行改造实验。通过应用中国地震局流体学科组许秋龙研制的气氡脱气装置替换掉原来的脱气装置,截至2016年9月已取得近10个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观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后观测数据不再受气温、气压的干扰,流量干扰与漏气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平谷马坊井成井于2008年,是北京北部地区重要流体观测井,井孔结构完整,但水位、水温映震不灵敏,观测信息有限。为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对井孔进行射孔改造,增加含水层厚度,洗井及清淤施工增大含水层渗透性。改造后观测井水位具有明显潮汐效应,水温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明显提高,其映震能力加大。平谷马坊井改造效果良好,为流体观测同类井孔的重新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平谷马坊井成井于2008年,是北京北部地区重要流体观测井,井孔结构完整,但水位、水温映震不灵敏,观测信息有限。为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对井孔进行射孔改造,增加含水层厚度,洗井及清淤施工增大含水层渗透性。改造后观测井水位具有明显潮汐效应,水温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明显提高,其映震能力加大。平谷马坊井改造效果良好,为流体观测同类井孔的重新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盘Ⅰ井数字化气氡和模拟水氡观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盘Ⅰ井数字化气氡和模拟水氡在测量原理、方法、计量单位和干扰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丹东变电井地下流体水位数字化改造后的十五数字资料,对变电井水位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同震异常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识别水位变化中的正常动态和干扰动态,分析干扰动态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典型同震异常特点,以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川-05井LN-3型数字水位仪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动水位值仍然出现了干扰。通过对台站附近环境条件以及其它3套数字仪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干扰源,成功排除了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四川北川川41井(以下简称川41井)2017—2022年动水位资料,分析了该井所处构造地质背景、环境干扰因素、固体潮效应以及动水位年变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川41井动水位、中层水温受降水影响显著,年变形态受气压、固体潮效应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不同观测仪器记录显示中层水温存在相似的年变动态特征,相同仪器记录显示动水位、中层水温多年年变形态略有不同,其原因可能与降雨量有关。通过分析,可以为数据跟踪分析和地震异常识别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江苏省大丰台、盐城台、淮阴台、海安台,射阳台井下摆观测为例。比较它们的观测结果,分析认为井下摆的观测效果不仅与地面复盖层的厚度有关,而且与井下摆周围的环境干扰,观测用井的质量有关。为了提高井下摆观测效果,应尽量减少环境干扰,并注意井的垂直度和固井,文章还指出,沿海地区井下摆受海浪干扰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数字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江苏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干扰及其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描述,发现地电阻率观测值在远大震前的前驱波变化、自流热水井水位与地热同震效应的同步变化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FHD磁力仪分量观测转向差的长期漂移,可避免今后应用该仪器观测资料时出现缪误。另外,苏16井井口脱气装置的改造对今后数字水化学观测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