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已集中连片改造为农田的盐碱地上,开展无人机遥感作物土壤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对于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盐碱地集中连片旱作农田的主要作物——高粱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获取400 hm2滨海盐碱地多光谱遥感数据,并结合地面195个采样点的3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属性数据,对该研究区域内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基于土壤属性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该研究区域内土壤盐分、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共5个指标含量的水平与垂直空间分布图。插值结果显示,5种土壤属性指标存在显著水平和垂直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结合土壤指标对光谱指数的重要性值,探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土壤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5种土壤属性因子均会对玉米和高粱生长造成影响,但主要胁迫因子分别为土壤速效氮含量(10~20 cm)和3个土层的盐分含量。本研究为大面积农情胁迫监测提供了一项有效的地面与航空协同监测方案,为盐碱地旱作农田管理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钾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钾分布很广,尤其是细胞分裂活跃部位的钾含量很高。钾能增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种子、根)输送,增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岭南地区纳入统一王朝版图,经历了从秦始皇的岭南三郡之设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历程。司马迁对秦汉之际中央王朝经略岭南的记述中,以"陆梁"指称岭南百越之地,既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所指,更是岭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性格的指称。其中寄寓了秦汉之际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岭南观念和为解决岭南百越孤悬问题所采取的特别措施。"陆梁"之说兼有了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烟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隆回县土地质量调查"项目的资助下,本研究系统地采集测试了隆回县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采用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农产品富硒及重金属含量的情况,同时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回县农作物普遍富硒,并且每种农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隆回县主要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和pH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开始,威海市将以文登市为试点,推行占用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将按照“谁占用、谁剥离、谁覆土、谁受益”的原则,将表层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层进行剥离,剥离深度至少达到30em,土壤剥离后必须进行妥善存放,用于其他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据统计,近年来文登市每年建设占用耕地都超过600hm^2,  相似文献   

7.
砷污染生态效应及水土体系中砷的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针对土壤砷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砷的环境分布及砷化合物的主要环境性质,探讨了砷的土壤环境容量、土壤中的行为及砷对作物生态效应等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土壤砷的来源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砷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规律,提出了严禁随意排放、控制含砷农药使用量以及施加石灰固定土壤中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过积极探索,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从.今年开始,将推行占用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将按照“谁占用、谁剥离、谁覆土、谁受益”的原则,将表层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层进行剥离,深度至少达到30厘米,集中堆放,用于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9.
钾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钾分布很广,尤其是细胞分裂活跃部位的钾含量很高.钾能增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种子、根)输送,增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植物的抗旱、耐冻、抗倒伏能力等[1] .钾对甘蔗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蔗糖的积累等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甘蔗产量,提高糖分[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糖业中,其产糖量占很大的比重.甘蔗对钾的需要量大,并且十分敏感.据研究,每生产1 t甘蔗约从土壤中吸收钾(K2O)2.0~2.7 kg,因此,人们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蔗糖糖份的一个主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10.
岭南人黄咏梅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岭南风情。她的小说多以岭南城镇为背景,岭南的各种景观、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和独特的岭南小吃常常出现在她的笔下,岭南风情在她的作品中得以有力呈现。黄咏梅的岭南风情画满足了读者有关岭南的想象,但过于浓郁的岭南特色却使作品表现出传播范围、作品深度等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2014,(5):8-9
正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土壤现状近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对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第二级标准对土壤中Ni和Cd的污染状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Ni的污染范围主要在距中心点3000 m范围内,超标点共15个,大部分超标点为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个别点存在重度污染和综合污染现象。此外,对土壤重金属超标点位的玉米作物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Ni和Cd含量均不超标,说明土壤的污染程度对于当地的玉米作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黑土区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及玉米籽实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SPSS技术,研究了Cd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土壤和作物籽实中的含量特征和相关性,用以揭示Cd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转化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粮食安全服务。研究表明:吉林省黑土区Cd元素全量高于吉林省及全国土壤背景值,但不存在污染,籽实中Cd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土壤中Cd元素有效态转化程度较高,受其全量控制,同时Zn、 Cu及P元素有效量对Cd转化的作用明显,偏酸性土壤更利于Cd元素的转化。玉米籽实对Cd吸收程度较低,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 Zn元素缺乏可能导致玉米籽实对Cd元素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4.
贡嘎山海螺沟典型植被带总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式,磷已成为影响山地生态系统发育和安全的重要元素。为了了解贡嘎山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贡嘎山海螺沟坡地典型植被带土壤、植物根际土壤、植物不同部位总磷在生长季(9月)和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5月)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总磷的分布在垂直梯度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土壤层总磷的差异均较明显,同时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土壤发育程度、温度变化及植物生长有关;不同根际土壤在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总磷的差异非常大,而在生长季较为接近,进一步说明植物对山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较大影响;杜鹃、冬瓜杨、柳的叶较幼枝更富集磷,而峨眉冷杉、麦吊杉、竹的幼枝较叶所含磷略高。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腾冲油菜反射波谱特征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腾冲县的油菜为例,探讨同种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谱特点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盖度情况下的同种作物的光谱特点及其关系。通过野外典型选样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初步表明,在375-670nm的范围内,其反射率随油菜开花量的增加而增加。在800-1100nm的范围内,其反射率随油菜开花量的增加而减少。在800-1100nm范围内,未开花油菜与全开花油菜的组合比例与其光谱组合比例比较接近。在368.4-738.2nm的范围内,盖度越高的菜地,其反射率越低。在741.2-1110.6nm的范围内,盖度越高的菜地,其反射率越高。在500-700nm范围内,土壤与覆盖度为100%的油菜的组合比例与其光谱组合比例比较一致。该研究对不同生长阶段油菜的识别以及不同盖度油菜的识别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7月31日,博爱县金城乡东邱村东头玉米地里正在用机井抽水浇地的孙永利说,他们村里种的玉米、大豆等秋作物已经枯萎,大地龟裂。金城乡的蒋沟河、勒马河已经干涸,现在正在抽水浇地的是土地整理时打的机井。入夏以来,正是秋作物生长的好季节。然而,河南遭遇了历史上63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旱",特别是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82毫米。博爱县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地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农学、生物学、气候学等多门学科,它是从地球生态环境角度研究岩石、矿物在地下水作用下如何转化、迁移、富集,以及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变化过程。农业地质工作就是从这变化过程中认识其自然规律,使地质工作成果能充分有效地为农业服务。 一 农业地质在农业区划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说到“农业地质”这个概念,许多人还比较陌生,事实上它的客观现象经常在我们身边存在,例如:广西的特色作物荔浦芋头、合浦相山荔枝、桂林罗汉果、容县沙田柚、防城大红八角、田林八渡笋、大新龙眼、灌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9.
在生长季早期获取作物的种植情况,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尤其是缺水地区的水量分配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改进型时空自适应融合模型(ESTARFM),将作物生长早期3—6月的Sentinel 2影像与MOD09GQ数据计算得到的NDVI数据进行融合,建立NDVI时间序列,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2019年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早期识别。利用3-6月Sentinel-2 NDVI与时空融合NDVI相结合建立的时间序列,作物分类精度达到91.42%,kappa系数为0.85,相比仅使用Sentinel-2 NDVI时间序列的作物分类精度提高1.05%,kappa系数提高0.02。与使用整个作物生长期(3—10月)Sentinel-2 NDVI时间序列的作物分类结果相比,精度仅低1.53%,kappa系数仅低0.03。利用Gini系数对利用Sentinel-2 NDVI与时空融合NDVI相结合建立的时间序列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估,发现Gini系数得分高于平均值的10期NDVI影像中,有6期为时空融合影像,说明时空融合获取的NDVI数据利于提高分类精度的有效性。对比使用不同长度NDVI时间序列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早期识别的精度发现,最早可在4月中旬与4月下旬分别实现对苜蓿和玉米的早期识别;玉米的分类精度受NDVI时间序列长度的影响较大,可在5月下旬实现对玉米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20.
甘肃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及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近40年甘肃黄土高原区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全区一致,区域内相关性很好.(2) 时间演变规律上,土壤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下降的趋势.(3)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变化阶段性明显,年际变化具有3~5a的振荡,4a周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