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高效去除淮北农村地下水中高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人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除氟装置;制定行之有效的除氟工艺流程,在2个农村水厂进行除氟工程扩大应用试验,运行2年来取得较好的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馈足  陈慧  李洋 《地下水》2008,30(5):85-87
吸附法是目前饮用水除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吸附剂的特性是决定除氟成本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将工农业废弃物、天然矿物及生物制剂作为除氟吸附剂,可简化吸附剂加工环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除氟成本。基于对国内外新型除氟吸附剂研究现状的介绍,提出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的后续研究应侧重预处理和使用后的处置方法,以及工业化应用理论基础研究,以寻求经济、高效的治理工艺,早日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斜发沸石岩脱除饮用水中氟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其除氟机理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一般认为^[1],斜发沸石岩先用稀碱液活化,再用明矾溶液浸泡即具有除氟作用,然而,我们用某地沸石岩进行饮用水除氟的试验过程中发现,有的沸石没有除氟效果,有的高品位沸石反比低品位沸石除氟效果差,为了查明原因,我们用不同产地的沸石样作了对比试验,在归纳试验事实的基础上,对沸石除氟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改善了沸石除氟工艺。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砷、氟超标是影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饮用水除砷、除氟的技术发展迅速,对我国饮用水除砷、氟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分别阐述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  相似文献   

5.
釆用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蜂窝煤灰和赤铁矿进行吸附除氟实验,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效果较好,蜂窝煤灰有一定的效果。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的氟吸附量最高可达1.28mg/g,蜂窝煤灰可达1.00mg/g。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出水含氟量的最低值为0.39mg/L,氟去除率达94.3%。蜂窝煤灰除氟的最低含氟量为4.25mg/L,接近北京市三级排放标准。不同pH值条件下的除氟实验表明,酸性条件下蜂窝煤灰对氟的吸附量大大增加,出水含氟量明显降低,为1.44mg/L,pH值的变化对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的除氟效果影响不大。蜂窝煤灰和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的平衡吸附曲线表明,吸附作用为多层分子吸附,利用蜂窝煤灰和猪骨灰型羟基磷灰石对氟的吸附量和出水含氟量数据,估算了平衡吸附曲线表达式的系数。  相似文献   

6.
朱利霞  杨林  行春丽 《地下水》2009,31(2):27-27,110
分别从土壤、地表水、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球化学、人为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地区地下水高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溶性氟偏高和该县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具有代表性的徐吕村高氟地下水为样本,设计了经济可行的CaO+KH2PO4的除氟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化铝除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原水氟离子浓度、pH值、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浓度0~50mg/L范围内,活性氧化铝吸附量与原水浓度基本成线性增加的关系;活性氧化铝除氟的最佳pH值为5~7,最佳投加量为10g/L。测定了在25℃时活性氧化铝除氟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证明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含氟废水来源广,水中过量的氟对环境和人类危害大,研究开发除氟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用吸附的方法对含氟废水进行处理,主要针对不同因素对膨润土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姜善春  陈友明 《地质科学》1963,4(4):208-216
序言从我国和世界各地工业磷块岩的矿物化学资料表明,除近代海岛上的少数鸟粪层外,氟是各地区磷块岩的基本组分之一,一般含量在2.5-3.5%之间。关于氟对磷酸盐矿物所起的固定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的看法。对于磷块岩的脱氟过程,已成为人们在利用磷块岩方面的重要问题。在某些地区由于饮水中合氟量超过了一定限度而有害于居民的健康,为此,H.爱尔特等曾做了以磷酸三钙使水中氟除去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高氟地下水混凝沉淀降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开展了山西运城地区高氟地下水的降氟试验,对聚铁、硫酸铝和明矾等不同混凝剂降氟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地下水硬度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明矾混凝沉降效果优于其它混凝剂,0.3g/L的明矾溶液可使含氟浓度4.0mg/L的地下水降低到浓度1.0mg/L以下;地下水的硬度对明矾混凝降氟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性蒙脱石吸附水中氟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制备四种改性蒙脱石,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布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选用其中两种对水中的氟离子进行了吸附试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它们吸附氟离子的适宜条件及吸附等温线(25℃)。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蒙脱石具有很强的吸附氟离子的能力,在pH分别为5和4时的除氟效果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13.
陕西定边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改水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边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受控于地质环境、气候、地貌和水化学条件等;成因可分为溶滤型、浓缩型和溶滤一浓缩型。其水平分布规律,受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防氟改水方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综合改水;应采取打井和打窖相结合,分散供水与集中供水相结合,引水与理化除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地区高氟水分布规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地方病之一,查明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是除氟改水、防治氟害的前提。通过对鲁西南地区不同层位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及水文地质、地质条件等多个环境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鲁西南地区高氟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浅层和深层高氟水形成的环境因素。浅层高氟水呈片状分布于洼地、缓平坡地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占鲁西南地区总面积的47%,大部分地区高氟水氟离子含量为1.2~2.0 mg/L,局部大于4.0 mg/L,其形成受气候、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及水化学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成因类型为溶滤-蒸发浓缩型。深层高氟水具有水平分带性,占鲁西南地区总面积的65%,大部分高氟水氟离子含量为2.0~4.0 mg/L,氟离子含量分布与晚更新世沉积相带呈现很好的相似性,推测其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阿坝州饮水中硒和氟元素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阿坝州四个大骨节病县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硒、氟的含量情况,探讨大骨节病与饮用水硒与氟元素的相关关系,为防治大骨节病提供科学依据。采集阿坝州病区与非病区水样,测定其中硒、氟元素含量,并运用SPSS17.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研究表明:阿坝州饮用水中硒、氟元素平均含量为0.47 ug/L~2.32ug/L,0.08 mg/L~0.38 mg/L,病区饮用水中硒、氟与非病区有明显差异(t分别是2.12,3.26,p<0.01),病区硒、氟元素与大骨节患病率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关系。阿坝州大骨节饮用水中硒元素和氟均与大骨节病有密切关系,建议除进行必需的补硒措施防治大骨病以外,还应该辅助性的增加水氟含量已保证人体需要。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太康县打低氟井改水降氟近年来,太康县农村氟病流行区的改水降级工作.采用的方法是:一个村或集约村打一眼低氛并.在个富水堆.铺设青迫,自来水化供水.若一个500人左右的村.打眼长级并,再修建和安装相应的取水设施.总共造价需要2.5-3.0万元,除国家...  相似文献   

17.
磷灰石的沉淀可以影响矿物相-水相之间氟化物的分配,在饮用水除氟以及延缓土壤中氟的迁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磷灰石的前驱体矿物透钙磷石,并将其转化为溶解度更低的磷灰石,以研究其转化过程中矿物相的演变及对氟的固定能力,并探讨了氟的固定机理。结果表明,溶液中的氟伴随着磷灰石的沉淀由液相转移至固相中,此过程对氟的固定量高达21.8 mg/g,是羟基磷灰石对氟吸附量的2.2倍。透钙磷石转化为磷灰石的过程为溶解-沉淀过程,氟在磷灰石的生长过程中进入磷灰石的结构中。此外,透钙磷石向磷灰石的转化过程对氟的去除具有高度选择性,溶液中共存的Cl-、CO32-、NO3-和SO42-等阴离子几乎不影响其氟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透钙磷石-磷灰石的转化可以将氟固定到磷灰石中,从而降低氟的可迁移性和渗入地下水造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冀中坳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下热水中氟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估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手段】本文以冀中坳陷地区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砂岩热储层和碳酸盐岩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数据,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地热流体质量,提出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相关建议。【研究结果】研究区地热流体以Na-Cl和Na-Cl-HCO3型水为主,基本为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钠离子,氟含量较高,尤其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流体氟离子含量集中分布在7.5~9.5 mg/L,最高达13.9 mg/L;弱碱性环境、水温和水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因素,砂岩热储中氟离子浓度与Ca2+、Mg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碳酸盐岩热储中其相关性并不显著。氟的富集受到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控制,砂岩热储地热流体萤石饱和指数全部小于零,而氟离子浓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储层地热流体萤石饱和指数普遍分布在零附近。【结论】研究区高氟地热流体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饮用水、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在进行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时解决地热尾水除氟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地质背景丰、沛、铜冲积平原皆为硅酸盐岩堆积。主要含氟矿物为黑、白云母,其次为磷灰石。矿物分解到云母阶段,除含氟云母中释放 F~-作用仍在进行外,其它含氟矿物分解、脱氟已  相似文献   

20.
胡明月  黄怀曾 《岩矿测试》2005,24(4):249-253
利用矿物磷灰石低溶度积特征,以晶体磷灰石作晶胞,引入氟、钙等离子,诱使水中溶解性磷酸盐在磷灰石晶体上沉淀、结晶,使水溶液中磷浓度明显降低。探讨了钙、磷灰石、氟、氯的加入对降磷效果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生成产物的结构。实验溶液中磷初始浓度约为5 mg/L,经磷灰石结晶后,最低可降至10μg/L以下,除磷效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