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引言 1988年7~8月间,作者等人在北疆东部的巴里坤县境内进行了地理、环境、气候考察;在天山山区采集年轮标本80个.这些落叶松标本平均树龄为300年左右,最长树龄达454年;标本采集地平均拔海高度2800m左右,最高可达3000m,基本上属于森林上限.  相似文献   

2.
多波段光度计遥感气溶胶误差分析及订正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结合1998年实际遥感气溶胶所用多波段光度计,详细分析了由于仪器定标、仪器视场角、滤光片宽度、气体吸收等方面带来的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特别是针对水汽的吸收,提出了三波段差分吸收订正法。结果表明,通过误差订正,遥感精度有很大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1左右,相对误差不超过10%,中等大气浑浊度情况下相对误差2%左右。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灾害损失等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6日发生在黔西南州望谟县的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打易镇及其附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1 h雨量阈值为35 mm左右、2 h累计雨量阈值为140 mm左右。望谟河上游的打易雨量站开始出现强降水的时间与望谟河中段(望谟水文站——县城)水位暴涨、超警戒水位的时间差为2 h左右。造成这次重大灾害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首要原因是短历时突发性特大暴雨,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引发了特大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其次是地理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九七年气候异常,以高温少雨为主要特征,多数地区作物主要生长季积温多170℃左右,降水少3.5成。水热匹配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先后发生了春旱、夏旱、秋旱、大风和早霜等灾害,全省因灾害损失粮食50亿公斤以上,中、西部受灾程度重,其中6~7月夏旱面积大、范围广,粮食减产42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凯  周玉  宋忠华 《气象》2011,37(4):468-473
通过对南方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4个台站双季水稻灌浆期气温及发育进程观测,以及千粒重、灌浆速度的加密观测,发现近16年来江南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气温均升高2℃左右,早、晚稻抽穗一乳熟期天数缩短了6天左右,早、晚稻抽穗一成熟期天数分别缩短了6天左右和5天左右.气候变暖伴随着水分胁迫,回归分析显示,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后汛期(7—9月)的大—暴雨时发现,玉林地区后汛期大雨以上降水70%左右是与热带气旋有关,受南海热带气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大雨以上降水则占50%左右。此外,本文还从历史资料中找出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段,热带气旋到达不同地(海)域时与玉林地区降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地处浙北,全市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除沿海有孤零小山(拔海百米左右),市域99%的面积为河网平原,海拔3—8米左右,气候差异较小,水面约60万亩左右,占全市面积十分之一,其中约150个百亩荡湖尤其是千亩以上荡湖集中在市郊北部、嘉善等地。东部和南部临杭州湾。本文对我市水体的气候效应和农业生产布局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77,1(4):306-311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气象卫星等非常规观测系统的出现,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来观测多种气象要素,使天气分析和预报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同时又给天气分析和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更准确、更客观、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因此,人们提出了作两周左右的中期数值预报的问题。围绕作好两周左右时间的中期数值预报,从气象要素的观测角度又有这样几个基本问题要解决:即作好中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连州气象站1952—2011年观测资料,采用M-K、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连州市低温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州市低温和霜冻日数逐年减少;初低温日和初霜冻日呈延后趋势,终霜日则逐年提前。低温和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2和1986年;低温日数存在9~10、14~15和22~2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霜冻日数存在10~11和27~28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9—2011年ERA-Interim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全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基本特征,定义了能较好表征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强度变化的特征指数,并揭示了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强弱异常时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夏季高原上湿池特征非常明显,2个湿中心分别位于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高原湿池强度指数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以4 a左右和6 a左右的变化周期为主。夏季高原湿池偏强(弱)年,南亚高压、西太副高、高原季风、低层风场以及整层水汽输送等均有显著变化,进而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南非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公布了温室气体中和或者碳中和的目标,如果加上很可能很快也会提出碳中和目标的美国,全球有可能近70%的CO2排放的国家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的目标。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是全球技术主导和经济主导地,因而全球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具有可行性。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即和《巴黎协定》2℃目标,甚至和其1.5℃温升目标下的减排路径相一致。研究表明实现2050年左右碳中和有其可行性,实现该目标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未来将是各个国家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IPCC全会的要求,IPCC第三工作组组织了第二次IPCC新排放情景研讨会,该会议于2005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奥地利拉克森堡召开。与会代表包括研究人员、政府官员、企业代表、非政府机构人员等1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时频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河南省 5 0个站 195 1~ 2 0 0 0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采用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 5 0年来河南省气温变化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 ,河南省气温变化包含不同时间尺度的多层次演变特征 ,具有准 2年、4年、6~ 8年、16年和 2 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其中尤以 16年和 8年左右的周期最为显著 ;长期变化规律为 5 0、6 0年代气温较低 ,70、80年代变化平缓 ,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升高且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雷乙奇 《广西气象》1990,11(2):11-14
本文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后汛期(7-9月)的大-暴雨时发现,玉林地区后汛期大雨以上降水70%左右是与热带气旋有关,受南海热带气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大雨以上降水则占50%左右。此外,本文还从历史资料中找出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段,热带气旋到达不同地(海)域时与玉林地区降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祚芳  祁文  张秀丽 《气象》2002,28(7):18-21
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市1906-200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武汉市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气温气候基本态在20世纪经历了低、高、低、高4个阶段,目前处于高基本态高变率时段。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点,年气温存在65年、33年、18年左右的主要周期,冬季气温存在67年、27年、18年、13年、7年左右的主要周期。分析了武汉市近百年来严重冷暖冬事件出现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黔东南州月、季降雨量和气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亚洲极涡指数和印缅低槽指数等3个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各方程进行回归效果分析和实际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多数方程在0.05信度水平上回归效果显著,预测值与实况值接近的百分率和预测趋势正确百分率为70%左右,少数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产生的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具有局地性强、历时短、移动快等特点,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等其他天气过程,通常对人畜农作物带来较大的损失。马桥河镇位于穆棱市东南部,是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的温室蔬菜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马桥河镇每年因冰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可达4000万元左右,受灾面积平均7000公顷左右,受灾程度为穆棱市之首,是冰雹发生最多的地区。本文根据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AQUA卫星高光谱AIRS资料对FY-1C、FY-1D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的方法及定标结果。首先利用卫星轨道预报软件预报出AQUA与FY-1C以及AQUA与FY-1D卫星交叉点,再对交叉区域卫星资料进行像元投影和像元匹配,像元匹配包括时间、观测角度、环境均匀性等检验。以AIRS探测结果作为辐射基准,利用其观测值和FY-1卫星热红外通道光谱响应函数进行光谱匹配,最终得到FY-1卫星热红外通道的准真值并与FY-1卫星的业务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对FY-1C、FY-1D两年多卫星资料进行多次交叉比对,结果表明FY-1C通道4比AIRS观测亮温低1.3K左右,通道5低3.6K左右;而FY-1D通道4比AIRS观测亮温低0.3K左右,通道5低3.6K左右。这个准真值与FY-1观测的计数值进行再定标得到新的定标系数。  相似文献   

19.
云南雨季开始期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EOF分析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及云南16个地州代表站1961~2002年共4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对云南雨季开始期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及多尺度周期变化等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雨季开始期的空间分布,第一主要特征是全省雨季开始期一致偏早(晚);第二主要特征为云南滇中及以东、以南地区与云南西部雨季开始期反向变化的空间异常分布型态;2)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明显的40年左右长周期、28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8年左右的年际周期.从小波方差看,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变化以40年和28年左右的变化周期的振动最强,变化最显著,而年际变化相对较弱;3)云南雨季开始偏早期与偏晚期5月份500 hPa高度距平场有着明显区别;4)印度季风与南海季风对云南雨季开始爆发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我省粮食产量水平的四大因素-技术进步、农业硬投入、政策和气候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综合模型。据模型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我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影响权重夏粮和全年产量较接近,分别为技术进步0.1左右,硬投入0.3左右,政策0.25左右,气候因素约占0.3;秋粮主要受投入和气候因素影响,权重分别为0.55和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