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角帆蚌不同部位外套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三角帆蚌不同部位外套膜的细胞和组织,并用不同部位外套膜进行育珠生产试验,其结果是,由于采用不同部位外套膜细胞小片育珠、珍珠质量和产量有差异。同一横切面中外套膜三个褶比较,外褶最大,中褶最小。同一个体蚌的外褶比较,以中部外褶最大,出水管的外褶最小,同一个体内褶比较,出水管内褶最大,体后部内褶最小。从外套膜的厚薄来看,蚌的外套膜以中部及中后部较厚,中褶内外侧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分布和结缔组织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说明两者发生上可能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设立了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珠核规格、植核数量和蚌龄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植核培育有核珍珠的影响。珠核规格分别为5.0mm、6.0mm、7.0mm和8.0mm,每蚌外套膜植核数量分别为10、14和18粒,蚌龄分别为2、3和4龄。育珠蚌休养期为30天,育珠期为36个月,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随着珠核的增大、数量的增多以及育珠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植入珠核直径5.0mm的育珠贝具有最高的成活率、成珠率与优质珠率(86.5%、94.0%和38.0%),植入珠核直径8.0mm的育珠贝具有最低的成活率、成珠率与优质珠率(75.0%、69.7%和20.6%),每蚌外套膜植入10粒珠核的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8.0%和27.0%),18粒最低(70.5%、64.0%和15.0%),蚌龄2龄的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5.0%和26.0%),4龄最低(70.5%、70.0%和16.0%)。本研究结果说明,三角帆蚌外套膜植核合适珠核规格为5~6mm,每蚌植核数量为10粒,蚌龄为2~3龄。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内脏团植核育珠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设立3个实验分析了植核部位、蚌龄和珠核规格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内脏团植核培育圆形有核珍珠的影响。实验I,设立A1、A2和A3组,植核部位分别位于背脊、斧足和环肠;实验II,设立B1、B2、B3、B4和B5组,蚌龄分别为2.0龄、3.0龄、4.0龄、5.0龄和6.0龄;实验III,设立C1、C2、C3和C4组,珠核规格分别为8.0、10.0、12.0和14.0mm。手术蚌休养期为1个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植核部位、蚌龄和珠核规格对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实验I的A2(斧足)组休养期和育珠期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分别为91.2%、78.3%、82.5%和27.0%,A3(环肠)组最低,分别为75.5%、65.6%、71.0%和16.4%;实验II中B2(3.0龄)组休养期和育珠期的育珠蚌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分别为92.2%和82.0%,B3(4.0龄)组具最高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78.4%和27.5%,B5(6.0龄)组最低,休养期和育珠期的育珠蚌成活率分别为74.4%和64.80%,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72.4%和14.6%;实验III,C1(8.0mm)组和C4(14.0mm)组具有最高和最低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92.0%、82.5%、79.04%、28.0%和65.0%、55.2%、42.4%、13.0%。本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内脏团适宜的植核部位为斧足和背脊,蚌龄为2.0~4.0龄和植核珠核规格8.0~10.0mm。  相似文献   

4.
用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外套膜内,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无核珍珠颜色与制片蚌、育珠蚌的关系;用不同类型制片蚌的不同部位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内,进一步探究珍珠颜色与制片蚌珍珠质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为紫色系,珍珠紫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紫色深浅呈正相关。以非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有白色系和黄色系,珍珠黄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黄色深浅呈正相关。三角帆蚌外套膜无核珍珠颜色是由提供细胞小片的制片蚌珍珠质颜色所决定,而与育珠蚌无关。该结论支持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观点。该结果表明,通过定向选育纯紫、纯白色贝壳珍珠质三角帆蚌新品系,即可培育出纯紫、纯白色无核珍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平原狭蚌虫外壳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外壳由内外角质层、内外上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外角质层厚,较规则。上皮细胞有柱状细胞和具有胞突的锥形细胞两种形态。同侧及相对两侧的上皮胞突相连接,构成了许多具有血细胞的血腔隙。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人工育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角帆蚌造型珍珠、外套膜无核珍珠、外套膜有核珍珠和内脏团有核珍珠培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造型珍珠培育的模核种类及其特点、手术蚌的选择、植核手术操作要求等,外套膜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培育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择、手术操作等,以及内脏团珍珠培育的制片蚌、手术蚌选择、植核部位和存在的技术问题等,提出了开展内脏团植核培育优质大型高档珍珠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探讨病毒传播途径,运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患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牙鲆和鲈鱼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病毒感染的靶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牙鲆体表皮下结缔组织中,当大量成纤维细胞膨大、变圆,大小为10~18μm时,细胞膜外未出现囊壁,少数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嗜碱性物质;18~20μm的膨大细胞在细胞膜外出现囊壁,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物质;>20μm的细胞具有了淋巴囊肿细胞的典型特征。另外,在牙鲆鳃、肠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中,脾、头肾边缘组织和表面系膜、肝表面系膜,以及鲈鱼的鳃等部位均观察到淋巴囊肿细胞,并在牙鲆和鲈鱼脾内观察到膨大细胞。因此,淋巴囊肿病毒的靶器官主要是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其次是鳃、体腔膜、肠、脾和头肾。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是淋巴囊肿病毒病的检测、检疫和早期诊断的最佳样品。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与育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规范养殖行为,提高马氏珠母贝手术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和珍珠质量。2008年8月~2009年1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龙之公司珍珠养殖基地,采用箩筐抑制法、塑料桶抑制法、变层法和淡水浸泡法进行了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处理结束后,各组间的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休养期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和留核率分别为57.1%~84.0%和54.9%~79.1%;育珠期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和成珠率分别为63.1%~75.1%和51.1%~70.1%。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淡水浸泡处理1h育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2007年12月,通过系列实验比较了术前处理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培育附壳造型珍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术前处理能显著提高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珠率(P<0.05)。2)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鱼蚌混养组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蚌处理的合适密度为3000只/667m2,透明度5060cm,处理时间2030d;蚌鱼混养的草鱼和鲮鱼放养密度为50~70尾/667m2,鲢鱼20~30尾/667m2,鳙鱼50~60尾/667m2,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放养密度1200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马氏珠母贝珍珠培养的效益,比较几种抗生素和手术季节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商品珠率的影响。实验1,使用浓度500、1 000和1 500 mg/L头孢克肟、四环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对手术工具、珠核和移植小片进行消毒处理;实验2,在春季(4月)、夏季(6月)和秋季(10月)进行植核手术。结果是,抗生素的浓度对育珠贝的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1 500 mg/L抗生素处理组的育珠贝成活率最高,500 mg/L最低,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育珠贝成活率无显著交互作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对育珠贝留核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育珠贝留核率存在显著交互效应,1 000 mg/L头孢克肟组、1 500 mg/L四环素组和1500 mg/L阿奇霉素组育珠贝留核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育珠贝商品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之间无显著交互效应。手术季节对育珠贝留核率和商品珠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育珠贝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秋季(10月)植核的育珠贝成活率最高,夏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