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到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2.
铅山—广丰晚中生代岩浆岩来源及与铀矿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达淦  王勇 《地质论评》1999,45(7):768-778
本文研究了铅山—广丰晚中生代岩浆岩来源及与铀矿化关系。本区晚中生代处于由燕山早期的挤压造山向新生代的拉张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发育了一套过渡性的岩浆岩建造。早白垩世早期石溪组岩浆岩建造(130~120 Ma)为碱性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系列; 早白垩世晚期周家店组的岩石组合(100~90 Ma)为酸性岩(花岗斑岩)—玄武岩,构成双峰式的岩浆岩建造,均属于同熔岩浆岩体系。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矿床与本区深源碱性、偏碱性的高钾岩浆岩体系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铀成岩—成矿受伸展构造系统控制。火山活动与随后的浅成、超浅成斑岩体活动在铀成矿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碧口群火山旋回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碧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一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冀北—辽西、长江中下游、赣杭、武夷山区和东南沿海7个火山岩带和满洲里—额尔古纳、扎兰屯、伊春、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霞、赣杭和武夷山8个铀成矿带或铀成矿远景带;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6个不同时期的岩石组合,其中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与已知铀矿关系密切,高钾钙碱性流纹岩能为浅成低温成矿系统提供铀,碱性粗面岩可能是深源高温成矿系统富铀碱性成矿流体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Sr-Nd—Pb、U—Pb同位素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讨论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特点、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4期;本区火山岩浆可划分为钙碱性岩浆系列和亚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构造环境属大陆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6.
根据矿床与有关岩浆岩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东秦岭-大别地区的钼(钨)、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床构成一个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并划分出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中晚三叠世与碱性岩有关的钼稀土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Ⅰ型花岗斑岩有关的钼(钨)银铅锌(金)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亚系列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4个成矿亚系列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成矿的矿产组合及其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厚民 《地质学报》2008,82(11):1468-1477
根据矿床与有关岩浆岩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东秦岭-大别地区的钼(钨)、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床构成一个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并划分出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中晚三叠世与碱性岩有关的钼稀土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I型花岗斑岩有关的钼(钨)银铅锌(金)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重熔花岗岩有关的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亚系列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4个成矿亚系列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成矿的矿产组合及其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蒋孝君  彭云彪  薛伟  涂颖 《地质论评》2020,66(4):893-906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丹金地区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铀矿找矿成果,但赋矿火山岩与铀成矿时间关系及成岩成矿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围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和流纹斑岩分别形成于143.8±0.5Ma(MSWD=0.61)和141.5±0.5Ma(MSWD=0.40),属于早白垩世早期;铀矿石的铀铅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13.0±1.0Ma(MSWD=0.10)和80.6±2.6Ma(MSWD=1.60),分别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中期;赋矿岩石属于过铝质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来源于陆壳部分熔融,属A型流纹岩。两个铀成矿年龄与赋矿岩石存在约30Ma和63Ma的时差,成矿作用可能与对应同时期火山活动有关。该火山岩是重要的铀源体,同时充足的成岩成矿时差、构造叠加及流纹斑岩等共同控制着该区的铀成矿。  相似文献   

9.
朱勤文  张双全 《现代地质》1999,13(2):137-142
在对滇西南昌宁—孟连带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和南澜沧江带二叠—三叠纪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岩浆作用类型和岩浆演化系列,探讨了岩浆源区成分特点。昌宁—孟连带玄武质岩浆的演化主要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控制;这些岩浆可以划分为3个岩浆演化系列:(1)稀土曲线平坦型的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亏损型地幔;(2)稀土曲线中等富集型的准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过渡型地幔;(3)稀土曲线强烈富集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南澜沧江带弧火山岩的岩浆成因主要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也可以划分为3个岩浆演化系列:(1)二叠纪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2)中南段的晚三叠世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3)北段的晚三叠世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一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相似文献   

11.
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的石溪盆地,属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一部分,盆地内出现的粗面岩具有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的主元素的特征.精确确定该粗面岩的地质年龄,无论对地球动力学研究还是对铀成矿的成因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粗面岩所含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14个点的年龄变化范围较小,为132~14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7.00±0.94) Ma,代表了火山岩的成岩年龄.根据国际最新地质年代表,侏罗纪与白垩纪的界限划在(145.5±4.0) Ma.因此,石溪组粗面岩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中国东南部大规模中酸性火山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与碱交代有关的早期铀矿化也发生在早白垩世(120~130 Ma).石溪盆地石溪组早白垩粗面岩的厘定,说明中酸性火山活动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早期铀矿化与碱性岩浆活动合拍.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存在上侏罗统甘河组基性岩和下白垩统富林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其赋矿围岩蚀变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 年龄测定表明,21 个成分点中有1 组不谐和年龄( 141 ± 2 Ma、129 ± 2 Ma) 和3 组谐和年龄,后者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6. 2 ± 3. 4 Ma、112. 5 ± 1. 1 Ma 和 108. 2 ± 4. 2 Ma。结合锆石晶形和CL 图像特征,进一步确定流纹岩的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房冷却到岩浆热液期经历约8 Ma,成矿作用与富林组火山作用有关,发生在108 Ma 之后,其成矿与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大规模成矿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presents new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zircon Hf isotopic data of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that crop out in the Bayanhushuo area of the sou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GXR) of NE China. These data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is area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and constr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Combining these new ages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suggests that the late Mesozoic volcanism occurred in two distinct episodes: Early–Middle Jurassic (176–173 Ma) and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151–138 Ma).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dacite porphyry belongs to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showing the features of I-type igneous rock. This unit has zircon εHf(t) values from +4.06 to +11.62 that yield two-stage model ages (TDM2) from 959 to 481 Ma.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dacite porphyry is indicative of formation in a volcanic arc tectonic setting, and it is derived from a primary magma generat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mafic crustal material.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belong to high-K calc-alkaline or shoshonite series and have A2-type affinities. These volcanics have εHf(t) and TDM2 values from +5.00 to +8.93 and from 879 to 627 Ma, respectively. The geochemistry of thes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is indicative of formation in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y formed from primary magmas generat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mafic lower crust. The discovery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within the southern GXR indicates that this region was in volcanic arc and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s during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d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ongol–Okhotsk oceanic plate was undergoing subduction during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d this ocean adjacent to the GXR may have closed by the Late Middle Jurassic–Early Late Jurassic.  相似文献   

14.
470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70铀钼矿床产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之内的中生代红山子火山塌陷盆地中,由多个小矿床、矿点组成。各矿床(点)受火山盆地的环形断裂R、F2控制,铀钼矿体多为叠加矿体,少数独立存在。铀钼矿化与流纹斑岩的空间展布关系密切。热液蚀变从高温到低温均有发育,铀成矿温度为250~270℃,钼成矿温度为308-394℃。铀成矿年龄为150-160Ma,钼成矿年龄为120-130Ma。该矿床是在燕山早期岩浆期后热液铀矿化的基础上,经后期含钼热液叠加作用而形成的复成因铀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草桃背矿床白垩纪橄榄玄粗岩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会昌断陷盆地沿石城-寻乌深断裂分布一条白垩纪橄榄玄粗岩系列的火山岩带。草桃背大型铀矿床内出露大富足岩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及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大富足花岗岩体岩石w(SiO2)平均为74.67%,碱总量(w(K2O+Na2O))平均为7.99%,w(K2O)>w(Na2O),w(CaO)平均为0.54%,w(Al2O3)>w(CaO+Na2O+K2O),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橄榄玄粗系列火山岩岩石w(SiO2)为45.78 %~59.78 %,w(K2O+Na2O)平均为7.37%,K2O/Na2O平均为1.02,w(TiO2)平均为0.86%, 全铁质量分数平均为7.09%,属偏碱性橄榄玄粗质火山岩类。草桃背铀矿床赋矿岩性为橄榄玄粗岩、碎裂花岗岩及隐爆角砾岩。赋存于碎裂花岗岩及隐爆角砾岩中铀矿石化学成分,与围岩花岗岩成分相似;赋存于橄榄玄粗岩中铀矿石,Fe2O3+Fe2O、CaO、MgO不同程度地带出,w(SiO2)明显增高,表明橄榄玄粗岩在成矿过程中,通过输出大量Fe、Mg、Ca等阳离子而促进铀离子从含矿溶液中沉淀。草桃背矿床的铀矿化与充填在草桃背火山口的橄榄玄粗岩关系密切,在时间上相近、在空间上相伴、在成生上相关,受橄榄玄粗岩岩浆系列热动力的影响,铀元素发生活化、转移或物质交换而成矿,成岩成矿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从草桃背铀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及赋矿特征入手,总结了铀成矿是富铀矿的花岗岩基底、北东向构造及火山作用结合的产物,橄榄玄粗岩提供热源,并指出半岭、上寮、小富足等地段是寻找草桃背式铀矿床的极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2期,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约144Ma)吉祥峰组流纹岩类和早白垩世晚期(约125Ma)上库力组流纹岩类与梅勒图组玄武岩类。早白垩世早期吉祥峰组流纹岩富硅、富碱、富钾(K2O/Na2O〉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等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及Sr、P,具有A型流纹岩的特征,暗示其形成于伸展环境。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显示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基性端元富碱、高钾,富含轻稀土元素和Rb、Ba,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Y),类似于钾玄质玄武岩,酸性端元显示A型流纹岩的特征。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存在暗示其形成于陆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早白垩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