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滇西洋拉矿区火山岩构造—岩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拉矿区的火山岩形成于石炭纪金沙江裂谷洋盆中段,其构造-岩浆类型有3:早石炭世羊拉岩组的富集型洋中脊拉斑玄武岩;晚石炭世里农岩组的洋岛钙碱性安山岩和洋岛碱性率武岩。各种构造-岩浆类型的形成均与地幔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 ~2.12 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 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吉林平岗-渭津中性-中基性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岗-渭津中性-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歪长粗面岩,岩浆系列以高K钙碱性系列为主,伴有钾玄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Eu异常不明显;Sr、K、Rb、Ba、Th等强不相容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相对亏损,反映出火山岩具火山弧与板内玄武岩构造背景的双重性.钾玄岩的Mg值及Ni含量表明钾玄岩属进化了的基性岩浆.根据Nd、Sr同位素比值及英安岩中辉石巨晶的结晶深度、松辽盆地东侧的地壳厚度等资料,认为钾玄岩浆来源于幔源基性岩浆.通过对岩浆密度及结晶压力、温度的估算认为多斑钾玄岩的形成与岩浆密度、斜长石密度及斜长石的结晶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琼北火山活动分期与全新世岩浆演化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琼北火山活动始于始新世以来,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夹层隐伏于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本文新提供的琼北火山岩K-AT年龄和砂岩捕虏体热释光年龄,从年代学上确定了琼北存在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琼北地表火山岩从早到晚分为6期:蓬莱期(中新世)、金牛岭期(上新世)、多文岭期(早更新世)、东英期(中更新世)、道堂期(晚更新世)、雷虎岭期(全新世)。雷虎岭期又分为早晚两个亚期:雷虎岭亚期和马鞍岭亚期,它们分别属于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岩浆来自亏损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或亏损地幔(DMM)与俯冲洋壳两种不同的地球化学组分混合源区。橄榄拉斑玄武岩是相对原始的地幔岩浆。橄榄拉斑玄武岩岩浆经约10%橄榄石分离结晶可以形成石英拉斑玄武岩浆。岩浆上升过程中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  相似文献   

5.
从岩相学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清迈带洋脊/洋岛玄武岩的东侧分布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P2—T1)火山岩认为其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次之;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高Al2O3为特征,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普遍富U,Th亏损Ti,Cr和P;岩石化学投点均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中国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山岩投点相一致。该陆缘弧火山岩带与清迈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清迈带洋壳向东俯冲。  相似文献   

6.
张双全  朱勤文 《现代地质》1995,9(4):391-401
孟连晚古生代火山岩可分为3类,即略亏损-略富集火山岩类、中等富集火山岩类和强富集火山岩类。地球化学及岩石组合特征表明本区火山岩可归入3个构造岩浆组合,即与NMORB相比略富集的洋脊玄武岩型、富集洋脊玄武岩(P-MORB)与洋岛拉斑玄武岩(OITB)过渡型及洋岛碱性玄武岩(OIAB)型。  相似文献   

7.
从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云县-临沧花岗岩东侧的小定西、崴里等地分布的上二叠统P2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极少量的粗安岩-粗面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及碱性系列较少;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A l2O3低T iO2为特征,K2O含量显示极强的极性;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亏损T i,C r和部分亏损P,N b;岩石化学投图绝大部分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南澜沧江带南段及北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岩投点相一致。厘定了南澜沧江带北段上二叠统P2陆缘弧火山岩的存在。该陆缘弧火岩带与昌宁-孟连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蛇绿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澜沧江洋壳向东俯冲。该成果对探讨澜沧江带古特提斯的演化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浙江新昌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周金城  俞云文 《岩石学报》1994,10(3):236-247
浙江新昌拔茅地区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各种火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96.3Ma)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在其中发现了中生代火山活动中岩浆混合作用的确凿证据,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种复合岩流中的安山质岩浆是由同时代橄榄拉斑玄武岩浆和流纹岩浆相互混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白银厂矿田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银厂矿田玄武岩主要由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组成 ,其中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 ,碱性玄武岩属于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和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相对于N -MORB ,本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玄武岩明显富集Ba、Rb、Th、U ,而亏损Ti;碱性系列玄武岩高度富集K、Ba、Rb、Th、U ,而Ti、Zr、Ce相对亏损 ,表明该区玄武岩的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具有低的REE含量和亏损的LREE配分型式 ,表明它是由LREE亏损和HREE略有富集的地幔部分熔融形成 ;碱性系列玄武岩的REE含量和 (La/Yb) N 比值高 ,LREE和HREE的分馏程度较高 ,表明其形成于演化的岩浆 ,可能来自于富集LREE的地幔源区或地幔橄榄岩较低程度的熔融。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本区玄武岩应是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地幔部分熔融形成 ,成岩环境为火山弧环境 ,是岛弧向成熟岛弧转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康滇地轴中段西缘二叠纪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扬子地台西缘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结合部中段两侧分布的二叠纪火山岩,分别代表攀西裂谷时期海相和陆相环境中的火山喷发产物。西部为海相高钾钙碱性—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东部为陆相低钾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两者的来源深度不一,前者较后者相对较深。  相似文献   

11.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玄武质熔岩包括拉斑玄武质和碱性玄武质两个主要岩浆系列,前者是早期(早南华世贝义西组、早震旦世扎摩克提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后者是晚期(早震旦世苏盖特布拉克组、晚震旦世水泉组、早寒武世西山布拉克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揭示,这些火山岩均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源区可能是源于一种似洋岛玄武岩源的软流圈地幔源,并且在岩浆上侵喷发过程中发生了岩石圈的混染。  相似文献   

12.
Quaternary lavas of the normal island-arc basalt—andesite—dacite association in the islands of Java and Bali range from those belonging to tholeiitic series over Benioff-zone depths of ~ 150 km to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over Benioff-zone depths of 250 km. More abundant and diverse calc-alkaline lavas are found over intermediate Benioff-zone depths. On average, basaltic lavas become slightly more alkaline (largely due to increased K content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o the Benioff zone. Levels of incompatible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K, Rb, Cs, Ba, Nb, U, Th, light REE) show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f almost an order of magnitude.Low average Mg-numbers (~ 0.52) and Ni and Cr abundances (15–25 and 35–60 ppm, respectively) of basaltic lavas suggest that few lavas representing primary mantle-derived magma compositions are present. Calculated primary basaltic magma compositions for most tholeiitic and calc-alkaline volcanic centres are olivine tholeiites with 15–30% ol. The single high-K calc-alkaline centre considered yielded transitional alkali olivine basalt—basanite primary magma compositions. These calculated magma compositions suggest that the percentage of mantle melting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o the Benioff zone (from >25 to <10%),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of magma separation increases from ~ 30 to 60 km.Calculation of REE patterns for basaltic magmas on the basis of peridotitic mantle sources with spinel lherzolite, amphibole lherzolite or garnet lherzolite mineralogy, and model REE levels of twice chondritic abundances, indicates that change in the conditions of magma genesis alone cannot explain the observed change in light-REE abundances of basaltic lava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o the Benioff zone. Complementary calculations of the REE levels of mantle sources required to yield the average tholeiitic, calc-alkaline and high-K calc-alkaline basaltic magma indicate that light-REE abundances must increase from 2–3 to 7–8 times chondrit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o the Benioff zone. The percentages of mantle melting favoured on REE evidence are lower than those indicated by major-element considerations.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incompatibl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mantle magma sources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dehydration and partial-melting processes affecting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The possible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大石寨组发育两套火山岩,即林西地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细碧-角斑岩类和大石寨地区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细碧岩的主元素以富铁为特征,成分类似于N-MORB,微量元素表现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细碧岩类形成于大石寨裂陷槽强烈拉张的中心位置,是地幔源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生。大石寨地区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的化学成分表现为大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大石寨裂隙槽拉张中心以外的环境,是地幔物质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严重混染的产物。大石寨裂隙槽中火山岩的这种独特的成分和组合特点可能反映了裂隙槽的形成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强烈拉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景谷岔河地区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岔河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澜沧江构造岩浆带的南段.晚二叠世在岔河一带喷发了一套安山岩-流纹岩与粗面岩组合的杂色火山岩系.熔岩普遍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以钙碱性和碱性岩为主,其次是拉斑玄武岩系.据CIPW计算,除碱性岩系外,均含标准石英分子.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无Eu异常的富轻稀土右倾型.微量元素分配形式为亏损P、Ti元素的锯齿状.w(Zr)/w(Y)值大于3.5,w(Ti)/w(Y)值小于500,W(TiO2)平均为0.82%.岩浆来源深度为138 km.表明岔河地区火山岩属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江西周潭群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恭任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2,22(4):335-342
周潭群斜长角闪岩的基本组成矿物是斜长石和角闪石,不同样品中还可以出现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等。所有斜长角闪岩显示石英拉斑系列特征,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显示轻微的轻稀土亏损和Eu亏损,与由岛弧及洋拉斑玄武岩形成的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分布型式及稀土特征一致。根据微量元素蛛网图的斜率和Nb、Zr异常情况以及低的Zr/Nb比值、V-Ti、Y-Cr、Zr-Ti-Sr、Zr-Y相关性,认为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为岛弧型玄武岩,周潭群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元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指示它们的母岩浆起源于亏损程度低的地幔或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6.
滇西三江地区澜沧江南带广泛发育三叠纪火山岩。在北部云县一带,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出露齐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和上三叠统芒汇河组(T3mh)。忙怀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为一套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小定西组发育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芒汇河组具有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与玄武岩共存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具有弧火山岩与大陆板内火山岩的双重属性,推测其形成环境为过渡型的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对南澜沧江带南部景洪附近采集到的石英安山岩样品进行Ar-Ar年龄测试,得到的坪年龄为236.7±2.2Ma,为中三叠世。结合火山岩年代学结果,推测澜沧江洋主碰撞期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与晚三叠世早期分别为碰撞后的应力松弛阶段与洋盆继续俯冲期,到晚三叠世末期,俯冲作用结束,澜沧江洋关闭。  相似文献   

17.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结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构造组合:洋脊型/准洋脊型组合,岛弧及陆缘弧组合,碰撞型组合,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山岩-构造组合的特点及构造含义。对在造山带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构造岩片”研究方法、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使用条件、准洋脊型火山型组合的构造含义、蛇绿岩带-火山弧的成对性、岩浆作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以及火山岩的深部“探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丰  汤德平 《岩石学报》1989,5(2):49-64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是一套玄武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类分别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奶头山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其他各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的产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与玄武岩有成因联系,可能是玄武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本区新生代火山岩是大陆裂谷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是在地幔增温和底辞上升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滇西昌宁—孟连地区依柳组、平掌组地层初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1993,17(4):302-309
<正> 滇西昌宁—孟连出露的火山岩系,1/100万普洱幅(1965)因其伏于中石炭统之下而称之下石炭统,1/20万凤庆幅(1981)、孟连幅(1982)分别创立平掌组、依柳组用以表示北部和南部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后被广泛采用并认为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已经解决(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近年来有不少专事火山岩研究的工作者,如李涤辉(1989)、杨开辉(1989),也认为是一套地层并视为下石炭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