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生烃组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剖析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该烃源岩富镜质组,贫惰性组,含一定数量的壳质组和腐泥组(10%~30%)。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参数密切正相关;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是早期生烃和晚期生烃的重要组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相似文献   

2.
普遍认为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以菌藻类为主,有机质类型好,其生烃潜力也高。新的研究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南陵—无为地区上古生界和中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有机质表现出"双重属性":反映母质来源的评价指标干酪根镜下鉴定和碳同位素组成显示为腐泥型特征,有机质类型好;而反映生烃能力的评价指标干酪根元素比和岩石热解等参数则表现出其生烃潜力整体只相当于Ⅲ型有机母质的水平。对于海相烃源岩不能一概以生源优劣来直接代替有机质的生烃能力。认识到腐泥型的有机质成烃降解率并不总是很高,这对于客观地评价浅水台地环境沉积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道秀  林洪枝 《沉积学报》1997,15(2):173-178
本文主要应用透射光、反射白光和荧光相结合的综合光学法对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份进行了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并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新技术对镜质组份中的超微组份进行研究。通过热解模拟剖析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1)发现了本区显微组份的独有特征,即镜质组本体中镶嵌有丰富的壳质和腐泥组份,并命名为壳镜组,同时结合无定形的细分,划分了壳镜组的亚组份。(2)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进行了划分定量。(3)盆地烃源岩共划分了三种类型、七个显微组份组合,其中A2,B1是主要给合,其次是B2,明确了壳镜组和超微类脂体是主要生烃母质。(4)研究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的生烃潜力,壳镜组具有单位有机碳生烃潜力高的特点,肯定了盆地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4.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未熟-低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含量平均占全岩体积的4.64%,矿物沥青基质含量相对偏低。显微组分中富含腐泥组,惰质组含量很低,相对发育壳质组和镜质组,具有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藻类体是歧口凹陷主要的生烃组分,矿物沥青基质是歧口凹陷烃源岩中值得重视的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5.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件腐泥型煤及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3者的综合体现;2)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3)"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蓝移"较强;5)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蓝移"程度在"生油窗"下限附近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6.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主要富氢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烃源岩显微组分总含量最高,恰克马克组烃源岩最低。中生界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镜质组含量高、壳质组和惰性组相对发育、腐泥组贫乏的特征。不同层位具有一定差异性,克孜勒努尔组和塔里奇克组中镜质组含量较高,恰克马克组壳质组相对发育。孢子体、壳屑体、角质体和藻类体是其主要的富氢组分,恰克马克组富氢组分相对含量最高。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有利于生气,镜质组反射率Ro为056%~187%,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冲断前缘烃源岩显微组分总含量与热演化程度均相对较高,为烃源岩的最大成熟生烃中心。烃源岩高生烃潜力与高的壳质组含量和低的陆源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分析、显微组分定量分析、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对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较低,大部分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富含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次之、贫含惰性组的特征。烃源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陆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生源混合输入的特征。莺歌海盆地梅山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生烃潜力相对较好,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较差—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和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具有相当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肖贤明 《地球化学》1997,26(1):64-71
应用现代有机岩石学方法,配合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的研究,认识了一种较特殊的烃源岩类型,其生烃母质以菌解无定形体为主,不仅其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其生烃早,“液态窗”范围介于镜质组R°为0.40%-0.95%之间。这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强(相当于ⅡB型干酪根),实际上已进入成熟-成烃峰期阶段,并广泛分布于塔北轮南及其以南地区,预测展布面积达1.0-1.5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煤岩学方法、热解分析和热模拟实验等,对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进行了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腐殖煤的生烃量与显微组分组成关系密切,煤中富氢组分愈多,其生烃量愈大。富氢镜质体荧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的主要生烃组分应是富氢镜质体和壳质组。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显微煤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煤岩显微组分组成以镜质组为主,壳质组亦普遍较富集。壳质组中又以角质体为主,且荧光较强。煤的母质类型多为Ⅲ型,有些为ⅡB型,个别偏ⅡA型,因而可以生成一定数量的液态烃。  相似文献   

11.
论有机质生烃潜能与生源的关系及干酪根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芳  陈建渝 《现代地质》1993,7(1):57-65
作者对我国若干盆地数百个样品的综合分析表明,(1)藻类等低等水生浮游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沉积 成岩氧化可形成贫氢的腐泥型干酪根(Ⅲ型或Ⅳ型):(2)不仅高等植物的某些特殊生化组分可对富集形成壳质型干酪根,其木质纤维组分办可形成相对富氢的腐植型干酪根;(3)不同类型十酪根中的镜质组分的化学结构明显不同;(4)沉积成岩条件对有机质的活化能和热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发育三种类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均不相同,上侏罗统海相高伽马值泥岩的最高,其次为海相泥灰岩,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煤系泥岩相对偏低,烃源岩的等级分别属于好烃源岩、中等烃源岩和中—差烃源岩。对比表明,这三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同类型烃源岩,说明盆地具有油气生成的较好物质基础。本区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高,但干酪根中氢原子含量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低等生物。根据干酪根H/C原子比、氢指数IH和碳同位素δ13C三项指标判断,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属于Ⅱ—Ⅲ型母质。上侏罗统高伽马值泥岩和泥灰岩已达生烃高峰阶段(Ro大多在0.8%~1.3%),有利于常规油、凝析油和湿气的生成,总烃/有机碳已达到15.88%~18.4%,接近Ⅱ型烃源岩液态烃的产烃率,说明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发育三种类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均不相同,上侏罗统海相高伽马值泥岩的最高,其次为海相泥灰岩,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煤系泥岩相对偏低,烃源岩的等级分别属于好烃源岩、中等烃源岩和中—差烃源岩。对比表明,这三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同类型烃源岩,说明盆地具有油气生成的较好物质基础。本区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高,但干酪根中氢原子含量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低等生物。根据干酪根H/C原子比、氢指数IH和碳同位素δ13C三项指标判断,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属于Ⅱ—Ⅲ型母质。上侏罗统高伽马值泥岩和泥灰岩已达生烃高峰阶段(Ro大多在0.8%~1.3%),有利于常规油、凝析油和湿气的生成,总烃/有机碳已达到15.88%~18.4%,接近Ⅱ型烃源岩液态烃的产烃率,说明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及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常发生在以下情况:①高含量的壳质组和(或)腐泥组;②厌氧、还原的沉积环境;③特定的古植物群落;④特定的岩性。介绍了产生镜质组反射率抑制的机制及识别抑制的方法,比较了采用镜质组化学组成法、镜持组反射率和荧光相结合方法(VRF)。氢指数-R0图版法、多显微组分荧光变化方法(FAMM)校正抑制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母质的已有认识,一方面,普遍认为奥陶系烃源岩生源单调,均为富氢的菌藻类;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学者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烃源岩及生成原油特征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与粘球形藻(GloeocapsamorPha Prisca)作为主要生油母质有关。塔里木盆地中一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生油岩由于有机质的双重来源,不同于国外奥陶系典型的Kukersite型生油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粘球形藻)。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既有煤型气又有腐泥型气。煤型气的来源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已无争议,但对腐泥型气的来源则存在着源自石炭系和奥陶系自生自储两种不同观点。研究了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有机显微组成特征,从有机岩石学角度将其细分为三个显微组分组、六种显微组分,其中的碳沥青组对于碳酸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及认识天然气来源具有指示意义。奥陶系岩石中沥青的成因与赋存状况的分析表明,奥陶系储层中的碳沥青主要为液态烃热演化的产物,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生烃潜力。同位素特征分析亦表明上、下古生界储层中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腐泥型天然气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本身。  相似文献   

17.
吴跃兴  蔡云开 《现代地质》1995,9(4):509-515
摘要:用热解色谱(Rock-Eval)对2个褐煤样、3个气煤样的28个分离组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镜质组组分之间生烃潜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镜质组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气母质,而且还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油母质。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在前人深部流体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热力学定量模型,对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活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东营凹陷不仅存在着幔源富二氧化碳流体(H2O+CO2)的活动,而且还存在着幔源富氢流体(H2O+CH4+H2)的活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也发现了幔源富二氧化碳的活动。深部流体上升过程中热能传递的定量研究表明,幔源流体是良好的热能载体。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的有机质异常热变现象证实了深部流体的热效应。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不仅需要热,而且是个缺氢的过程,富氢流体注入沉积盆地势必对油气的生成产生影响。加氢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加氢可大幅度提高烃源岩的产烃率;对腐泥型干酪根而言,加氢生烃效应最显著的阶段是在生烃高峰之后,产率可增加147%以上;腐植型干酪根的加氢生烃效应在各个阶段都较显著。在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分别发现了深部流体促进烃源岩生烃的现象。因此,深部流体在能量上和物质上对油气的生成均可构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源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源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油-油对比表明原油至少可分为三类;油-源对比表明有三套烃源岩,即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生油岩。气源分析表明天然气来源于腐泥型母质,属于成熟-高成熟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未成熟石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H3^1-H2^3段湖相白云岩,分布有未熟油的工业性油流,原油来自同层段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属自生自储式原油,通过凹陷中心云2井和云1井岩芯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白云岩系未熟油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机质丰度高和优良的成油母质类型(包括被细菌改造“腐泥化”的母质)和良好的岩性组合是早期成油的物质基础;双层水体的咸水碱性环境是早期成油的外界条件。其成烃模式表明,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存在早期和晚期两个成烃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