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作为旱涝指标,探讨了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旱涝成灾面积与年降水量、区域旱涝指数的关系,并提出了旱涝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旱涝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中国东部25个站524年(1470~1993年)的旱涝级别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的空间分布,比较了EOF方法和REOF方法的不同点,研究指出可用6个中心地区的旱涝情况来补充原来划分的6种旱涝型,使得旱涝中心更明确,旱涝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突出体现了REOF在旱涝型研究中的优点。最后给出了近五百年中国东部的主要旱涝中心及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Z指数旱涝指标,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夏季10年时间尺度的旱涝演变,进行了夏季旱涝趋势拟合,并利用功率谱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夏季旱涝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旱涝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a(1951-2000年)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水资源缺乏省份之一。为了较准确掌握旱涝成因,本文对气候旱涝与农业旱涝的不同意义作了分析,并对几种旱涝指标及气候与农业旱涝的差别进行了简述,以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呼盟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旱涝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较为客观符合实际的旱涝指数;利用K-均值法选取了农区代表站;列出了呼盟农区旱涝年表;指出了旱涝出现的基本规律;对旱涝出现的前期和同期500百帕环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呼盟农区春夏季旱涝虽然和乌拉尔山上空500百帕高度、鄂霍茨克海上空500百帕高度,东亚大槽强度及西风带强弱有关,但相关最密切的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北半球500百帕月平均极涡中心强度。在对旱涝环流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旱涝预报方程,指出了旱涝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近200年来旱涝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旱涝变化规律的研究就成为必然。本文用二值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旱涝变化的规律,旱涝持续性、转折性和周期性进行讨论。过去的研究往往把旱涝作为统一的时间序列进行考虑,我们研究发现,旱涝变化十分复杂,统一研究有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应用“二值滤波”法将旱涝分开考虑,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也对黑龙江省连续四十年来旱涝变化进行了探讨,对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定量地掌握旱涝及其变迁的规律,是旱涝预报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四川盆东地区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和气象观测降水资料为依据,以五百年旱涝等级分布图、干旱指数和平均旱涝等级及1951~1990年逐年伏旱、洪涝分布图为工具,探讨了盆东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功率谱分析和谐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盆东存在着旱涝变化的2~3年、11~13年、35年、138年和272年周期的规律性。并着重对有观测资料的近60年降水、旱涝变化进行了研讨,尔后,试作了公元2000年前盆东旱涝展望。  相似文献   

9.
山东日照市2种干旱指标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日照市年和各季节的旱涝情况使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和Z指数旱涝指标2种方法进行了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旱涝程度较轻。在此基础上,用Z指数指标对日照市1955年以来的旱涝进行了逐年分析,发现日照市年和各季节旱涝变化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及群发性特征,总体上旱情重于洪涝。  相似文献   

10.
1991~2000年中国旱涝等级资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凤英  张先恭 《气象》2001,27(3):46-50
给出1991-2000年我国160站旱涝等级资料,简要分析了90年代旱涝分布的特点并与80年代的旱涝分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贵州地区降水极端事件频发,旱涝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旱涝的监测评判也成为气象服务中的难题。该文以贵州省阳河下游地区的岑巩县为例,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开展旱涝监测判定方法研究,建立了旱涝监测判定方程和指标,并计算了岑巩县气象站1971—2013年共43 a夏季逐侯旱涝指数和岑巩县11个乡镇2013年夏季逐侯旱涝指数。结果表明:1基于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构建的区域夏季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岑巩夏季旱涝变化,作为贵州特殊地形下的夏季旱涝监测判定指标是比较合理的;2岑巩县夏季旱涝有明显的侯际变化特征,并且旱涝的侯际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和西风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春季旱涝对农场播种影响很大,通过对春季旱涝成因分析,找出春季旱涝与上年夏秋降水量关系,划分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气候旱涝分析方法,并选择“BM”方法作为本省气候旱涝定量分析方法。以哈尔滨气候区为例,利用“BM”方法建立了气候旱涝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气候旱涝定量化指标,并进行了动态追踪定量化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史料和实测降水资料重建的金华地区500余年旱涝等级序列,研究了旱涝灾害发生演变规律,初步揭示了旱涝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重庆区域旱涝指标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重庆市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区域旱涝指数,采用小波等方法分析了重庆近40余年年及四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的区域旱涝指数考虑较为全面,能较好地刻画重庆区域年及各季的旱涝变化特征;重庆旱涝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尺度周期信号在时一频域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对旱涝指标的研究甚多,但都没有考虑前期降水对旱涝的贡献,为此,本研究从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考虑前期干湿条件,得出了定量的旱涝指标。以长江中下游平原30个站1951—1988年的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旱涝的时空分布,并对典型的旱涝年份进行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宁苏地区500多年来的旱涝趋势及近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施宁 《气象科学》1998,18(1):28-34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技术研究了宁苏扬地区1470-1995年间旱涝变化的趋势。500多年可划分差异显著的6个旱涝气候阶段,进一步还揭示出了在各个旱涝阶段内低频振荡的周期和振幅的不同的特征以及最近一个阶段的旱涝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俊  施能  封国林  刘锦绣 《气象科学》2006,26(5):478-483
本文回顾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提出全球旱涝年定义方法,用最新资料对全球的旱涝年,旱涝季进行了补充计算与统一划分。给出了1948~2001年全球旱涝年和旱涝季表。据此,研究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了全球旱涝年、旱涝季、全球降水量与ENSO的关系。计算了南方涛动在解释年、季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方差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南方涛动在对全球,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中的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是59.5%;28.6%和47.2%。南方涛动在9~11月,0°~10°S纬度带内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解释方差高达到67.9%。南方涛动在20°N~30°S纬度带内的年降水量中有很大的解释方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旱涝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五百年旱涝等级图》资料,用W-K模糊沉底聚类法对我国进行旱涝区域划分,共得到8个旱涝区域。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旱涝周期和干、湿期划分以及一些总体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