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黎  刘涵  杜海波  周兵 《地下水》2012,(4):77-77,134
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一典型井的水位埋深数据为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傅立叶级数频谱分析及自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建立地下水埋深的非平稳时序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该典型井未来水位埋深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其误差来源,阐述其应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可行性,从而对如何提高该模型预测精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新方法——数据处理组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水的周期性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并以江西抚州地区水位为例,进行了水位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复杂性,采用模拟生物有机体演化方式的数据处理组合方法,预测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克服了常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在预测复杂对象时精度低的缺点。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能很好地反映地下水的周期性动态变化特征,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桂林甑皮岩遗址地处典型的峰林平原区,面临地下水运动破坏遗址区稳定性的问题。为掌握水塘岩溶渗漏过程特征,揭示遗址保护区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保护遗址区的稳定性,分析了遗址保护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位动态特征,并根据岩溶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的水均衡要素建立水箱模型的基本物理结构和水塘水位衰减方程,将模拟水位与实际水位对比分析,量化地表水与降雨及遗址洞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塘水位动态与地下水水位动态存在水位高差、上升起点、衰减速度和峰值滞后的差异性,两者动态过程的差异反映遗址区岩溶介质的沟通能力较强;地表水渗漏过程主要控制因素是水塘底部的岩溶渗漏能力;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塘的方式以主径流带管道流集中补给为主。遗址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交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动态模式,地下水与地表水互相转化特征显著。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交互有利于削弱地下水潜蚀力,缓解地下水对覆盖层的侵蚀破坏。   相似文献   

5.
胡娟 《地下水》2012,(4):71-73
对阜康市平原区地下水埋藏与分布条件进行分析。根据近10 a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数据,从砾质平原区、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冲洪积平原下部三个区域,结果得出阜康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年际变化呈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总结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分析了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引发如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灌区盐碱地面积增大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针对如何控制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开展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工作,就是为了掌握地下水动态情况,探索其变化规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以及提出水资源保护(防止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浸没)研究地下水补给等问题的重要依据。随着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引起地下水发生一些新变化。如有的渠灌区,河网  相似文献   

7.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电导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郭效丁  魏永强  宋玮 《地下水》2012,34(5):64-67
分析灌区上层含水层的电导率分布特征,发现灌区高盐区和中盐区大部分分布在灌区中部和北部45#附近,水位均低于5 m的地区.但个别井点水位埋深很大,电导率很高,其地下水盐化并不是由于水位过高引起的.利用76#连续监测资料采用小波方法分析其水位与电导率的关系,得出水位变化与电导率相反的结论,为确定其变化机理,监测不同深度下的电导率值,结果得出灌区地面以下富集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推断灌区地下水分层广泛存在于灌区.依据地下水分层现象和上层含水层电导率分布状况,为灌区地下水盐碱化过程研究和井渠联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贵  宋立志  张国建 《地下水》2010,32(5):72-72,107
在分析安阳市区2007—2009年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将研究区分为漏斗上游区、漏斗下游区和漏斗区;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地下水开采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是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平华  白万备  邓勇 《中国岩溶》2013,32(3):299-304
针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结构等资料不完备,本文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微积分原理,建立了地下水水位统计预测模型和水位延迟模型,并在焦作矿区得到验证。焦作矿区岩溶地下水对于降水响应结果表明,当延迟时间为10个月时,岩溶地下水水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3,而延时2个月和5个月时,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71和0.78;模型观测孔水位预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超过0.9的观测孔达60 %,相关系数超过0.8的观测孔则高达95 %;模型水位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降雨、矿坑排水、地下水蒸发3个影响因素中,煤矿区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量响应最敏感,说明降雨量,尤其是长期稳定的补给量是地下水水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类模型适用性强,简易方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殷玉忠  刘佩贵 《安徽地质》2017,27(4):289-293
为实现构建水位和水量双指标相结合的地下水水资源控制管理模式,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分析了阜阳市地下水动态特征,制定了研究区浅层下水水位水量适宜区间,并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水量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适宜水位埋深确定为1.5~3.0m,枯水期或春季可适当调整,但建议最大埋深不宜大于3.8m,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适宜水位埋深可确定为1.0~3.0m,局部地区根据具体要求可做适当调整;现状条件下,阜阳市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基本位于制定的适宜水位埋深区间内,间接反映出,在现有开采井布局、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前提下,该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较适宜,同时间接验证了制定的地下水适宜水位埋深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海口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兰  郭纯青 《地下水》2005,27(1):39-43
介绍了海口地区的自然地理地下水的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介质条件和补、迳、排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水位降深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对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开采地下水的灌区,一般都没有设立专用的观测井,多利用生产井来进行水位观测。这样,在每年长达七个多月的开采期间,就只能测得动水位而测不到真实的静水位,而水位的预测工作却是建立在静  相似文献   

13.
邯郸市区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化工区、邯郸市城区漏斗以及由城区漏斗发展演化而来的城区南、城区北地下水水位漏斗。首次系统论述邯郸市区不同时期出现的地下水水位漏斗,分析地下水水位漏斗与降水量、开采量、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关系,阐述上述漏斗多年动态演化特征及漏斗区要素,指出地下水下降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诸如水质恶化、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等,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探讨,人为因素对中国城市地下水动态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影响黑龙江省地下水动态主要因素分析规律,指出黑龙江省地下水动态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规律,潜水和中深层承压水动态变化明显,水位变幅较大;深层承压水动态变化缓慢,水位变幅小。文章强调研究地下水动态、掌握地下水均衡及预测地下水动态趋势,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性。文章还划分了黑龙江省地下水动态基本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5.
灌区地下水年最高水位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民 《地下水》1993,15(3):93-96
本文简述了灰色预测 GM(1,1)模型、残差建模原理。应用建立的模型对宝鸡峡灌区周城——苏坊地区的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进行了预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相比较,结果甚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地下水水位估值中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许多区域水资源或水环境问题,地下水水流模拟往往要采用数值方法,需给出每个节点上初始水位值,以反映流场的初始状态。另外,地下水水位动态长期监测分析,需由观测点水位估计任一点的水位。文中阐述了地下水水位估值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泛克立格法原理,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段地下水数值模拟分析区为例,分析了用一次、二次漂移的泛克立格方法模拟地下水初始流场的估值情况和对真实流场特征的反映情况。指出在进行区域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导因素的定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叶思源  宋凡  周鹏鹏 《水文》2018,38(1):21-2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地表径流量),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阐明了近50年来各项指标的演化规律;在掌握研究区自然社会指标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降水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面蒸发呈现增加趋势,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山前水库修建引起的地表径流量呈现减小趋势;上述指标变化影响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其中逐渐加剧的人类活动(包括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构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最主要驱动力,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60.6%,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作用次之,其贡献度为39.4%。  相似文献   

18.
李计生  王静  李斌  李亚林  徐敬东 《冰川冻土》2014,36(5):1288-1297
依据实际观测的1984-2013年地下水水位资料、2013年地下水水质化验及2011年水利普查有关成果,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 1984-2013年30 a来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特征为稳中下降, 个别地方地下水位略有上升; 地下水埋深在1.30~80.00 m之间, 年内地下水水位随灌溉制度变化显著, 年调节能力强. 地下水水质均超Ⅲ类,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肥, 氨氮指标最大值超Ⅲ类标准0.7倍, 是造成灌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泾惠灌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雪静 《地下水》2000,22(4):164-165
泾惠灌区六十年代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以后,全年渠井庇例就逐步调整到6:4,使“三水”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和水价调整,致使地下水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至今累计降幅达8.85m。今后应重视“地库”调蓄作用,实行“两水”统管,增加渠水引入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应完善灌区地下水观测井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动态即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即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所作的变化,其本身就是一个时间序列。本文试图利用时间序列的趋势、周期分析法,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