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2.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晚侏罗世是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带记录了强烈的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记录了该期构造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1)自早侏罗世富县期至晚侏罗世芬芳河期,鄂尔多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和冲积扇,中侏罗统直罗组底部砾岩发育时期为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的关键时期;(2)Qm-F-Lt图解中,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投点落入了稳定克拉通范围,中侏罗统直罗组和安定组的投点落入了石英再造山旋回范围内,预示着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迅速增强;(3)中侏罗统安定组内部发育了一套全区可以稳定对比的泥晶碳酸盐岩,生物化石发育,该套泥晶碳酸盐岩上下地层的颜色由早期的灰绿色突变为紫红色,古盐度突然升高,预示着古气候环境突变,构造活动更为强烈;(4)根据盆地内热流体的记录及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发生的起始、强烈活动时限分别为168.0 Ma和161.0 Ma。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总结了西藏措勤盆地相关区域的地层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笔者及研究团队对措勤盆地及邻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古生物鉴定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在结合前人在相关地区取得的地层学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厘定了该地区上二叠统—侏罗系的地层序列。措勤盆地的上二叠统是以文布当桑组为代表的灰岩和以木纠错组为代表的白云岩。三叠系存在着广海陆棚相和碳酸盐岩台地两种地层序列:前者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三叠统嘎仁错组、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卡尼阶珠龙组、上三叠统诺利阶江让组、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敌布错组;后者自下而上划分为木纠错组、待建的中三叠统、上三叠统诺利阶麦隆岗组和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的确哈拉组。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瑞替阶难以区分开。中侏罗统的岩性为深海-半深海相泥岩夹有基性-超基性岩。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目前尚未发现提唐阶的化石,因此推测下白垩统多尼组和吐卡日组之间有沉积间断。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都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冈底斯地区在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发生了2期构造伸展事件,在晚三叠世诺利期末期和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发生了两次构造抬升事件。构造伸展和挤压抬升造成了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变化,导致了深水和浅水沉积相的垂向叠置,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良好的沉积建造组合条件。上二叠统—侏罗系地层序列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加大地层古生物学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曾胜强  王剑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3-67040033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 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造山过程及关键时限的沉积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静乐盆地与浑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侏罗纪地层序列完整,物源指向于阴山-燕山造山带中段,通过对盆地内侏罗纪沉积特征的研究,可以演绎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的造山过程。在盆地沉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武-静乐盆地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的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及浑源盆地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国际地层年代表推荐年龄及中侏罗统的沉积速率,对整个侏罗纪沉积序列转换的关键时限进行了限定。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底部砾岩沉积时期,侏罗纪沉积演化序列经历了早期湖进至晚期湖退的转换过程,暗示着区域应力场由早期的拉张向晚期的挤压转换,孕育着侏罗纪造山运动的开始,具体时限大约为168 Ma;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沉积地层的颜色由其下的灰绿色突变为其上的紫红色,孕育着湖盆地形的突然抬升,区域氧化性增强,气候环境的突变,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具体时限为161.0~159.0 Ma;中/晚侏罗世沉积序列具有继承性的发育特征,随着湖盆地形的进一步抬升,侏罗纪沉积范围迅速退至造山带前缘,以砾岩沉积为主,为同期造山运动的产物,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高峰期,具体时限为159.0~153.0 Ma;晚侏罗世晚期,区域上以玄武-安山岩及凝灰质角砾岩沉积为主,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造山期后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侏罗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伴生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侏罗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红沟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中侏罗世早、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以沼泽相煤系地层和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为主的生油建造,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气候较为干燥,形成了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岩储集建造。根据古生物、岩性、电性、含煤性、构造、古气候等地层划分对比标志,重新确立了盆地的地层系统,建立了盆地中新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为盆地石油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中生界盆地形成时间及其盆地原型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盆地内有无三叠系陆相沉积及其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关系和中生界原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等问题认识不清.区域地质调查在盆地西部月牙山北发现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整合接触,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古流分析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柴达木中生界盆地起始于中三叠世.中生代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活动型山间盆地,盆地经历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三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中-晚三叠世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断陷型盆地和晚侏罗世-白垩纪坳陷型盆地三种原型盆地类型.中-晚三叠世盆地分布比较局限,沉积以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生烃能力;早-中侏罗世盆地范围扩大,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今的阿尔金山地区及其山前地带,沉积中心在阿尔金山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成为主要物源区,开始分割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沉积,沉积物为红色磨拉石建造.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柴达木盆地生烃潜力及合理进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桂东北中生代恭城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研究华南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事件动力学过程中浅表地质响应的重要窗口。盆地内上二叠统乐平组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天堂组不整合覆盖,天堂组与下侏罗统大岭组、中侏罗统石梯组为整合接触。沉积相分析表明,乐平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天堂组底部砾岩、含砾粗砂岩代表盆地早期山前快速堆积的冲积扇相沉积,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砾岩、砂岩和泥质岩则代表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乐平组和天堂组底部岩屑石英砂岩均以980 Ma和~2500 Ma锆石为主,暗示晚二叠世以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自南部云开地区。然而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长石岩屑砂岩则以1790~1875 Ma和2370~2490 Ma锆石为主,并伴随有燕山早期(189~174Ma)锆石,指示早-中侏罗世时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北东部武夷山-南岭地区,与古水流方向分析的结果一致。恭城盆地早-中侏罗世时沉积物源的变迁规律很好地记录了华南东南部从印支期挤压应力状态向燕山早期伸展拉张作用的转变以及区域构造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印支期扬子西南缘沉积盆地大地构造性质及盆山格局演化过程长期存在较大分歧.对楚雄盆地西侧祥云剖面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和碎屑物源分析.结果显示,上三叠统云南驿组和罗家大山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上扬子地区的中-下三叠统和二叠系,而上三叠统白土田组和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地体和康滇古陆.结合沉积环境演变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三叠世早期,区域内造山作用相对较弱,楚雄盆地碎屑物源供给不足,为欠补偿盆地;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虽然楚雄盆地的构造演化受哀牢山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的控制,但是楚雄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快速崛起的松潘-甘孜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
前人长期认为措勤盆地的晚侏罗世古地理格局为"南陆北海",即盆地南部为古陆环境,北部为大面积的碎屑岩相滨浅-斜坡环境。然而,近几年来,在措勤盆地内部的仲巴县仁多地区、申扎县雄梅地区、班戈县保吉地区,及其北侧毗邻的改则县物玛地区、双湖县多玛地区相继发现了厚度数百米到上千米厚的上侏罗统碳酸盐岩地层。这些地层的发现说明盆地南部并不是地层缺失的古陆,盆地北部也不是大面积的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盆地并非表现为从南向北水体明显加深的趋势,而是中部和北部为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南部为斜坡环境。措勤盆地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为生物礁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措勤盆地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的生物礁应该有广阔的分布,显示出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西藏保吉地区晚侏罗世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戈县纳木错西岸的保吉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14属21种及未定种。它们分别是:Goniocoracf.annulata Roniewicz,Calamophylliopsis cf.moreauna(Michelin),Thecosmilia?sp.,Calamophylliopsis?sp.,Micrabacia?sp.,Stylosmilia michelini M.-Edwards et Haime,Cladophyllia turbinata(Gregory),Cladophyllia?sp.,Thamnasteria?sp.,Ovalastraea?sp.,Montlivaltia?sp.,Latiastraea goldfussi(Koby),Donacosmilia cf.silinensis Liao,Thecosmilia baingoinensis sp.nov.,Placophyllia cf.rugosa Becker,Cladophyllia rollieri Koby,Thecosmilia cf.costata Fromentel,Goniocora?sp.,Pleurocora crassa(Reuss),Calamophylliopsis moreauna(Michelin),Trocharaea?sp.等。这些珊瑚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中二叠世,因此不能划为中二叠统下拉组。通过与已有上侏罗统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分析,该套地层应属于吐卡日组。本研究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了保吉地区的上侏罗统并非缺失,而是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了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并非缺失,也不仅仅是接奴群或者是拉贡塘组为代表的碎屑岩沉积,而且也有上侏罗统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为开展措勤盆地礁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因此,笔者建议将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作为措勤盆地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14.
一、含矿岩系特点本矿床位于江南古陆东侧,吴兴-昌化加里东期隆起区南缘,北东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处的中生代晚侏罗世寿昌期断陷盆地中。上与白垩纪红层,下与晚侏罗世火山岩,均呈不整合接触(图1)。其含矿岩系属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在矿区内的分布面积约11平方公里,西北和东南侧分别与晚侏罗世火山岩和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呈断层接触(图2)。寿昌组沉积中心在竹林桥附近,总  相似文献   

15.
措勤盆地东部班戈县保吉乡各昌茶玉地区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0属15种及未定种,分别为Actinaraea?sp.,Allocoenia?sp.,A.matheyi(Koby),Clausastraea?sp.,Hydnophora?sp.,Latiastraea minima(Koby),Latiastraea?sp.,Meandraraea?sp.,Stylosmilia crassitheca Liao et al Li,S.corallina Koby,Thamnasteria?sp.,T.concinna(Goldfuss),Thecosmilia.baojiensis sp.nov.,Thecosmilia?sp.,Trocharaea cf.patelliformis Gregory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第1—41层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产出的层位原来被认为是混杂在中侏罗世蛇绿岩中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根据剖面中化石及岩性组合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并得出了该地区不存在原来所认为的中二叠统下拉组与中侏罗统蛇绿岩构造混杂现象的认识。本次萨波直不勒组与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建组剖面相对比,其岩性更细、灰岩夹层更多,珊瑚化石更为丰富,代表了更远离陆源碎屑源区的沉积环境,进一步证明晚侏罗世冈底斯地区地势是从北向南逐渐加深的,措勤盆地在晚侏罗世处于活动型深海-半深海相和上斜坡相的沉积环境中。保吉地区萨波直不勒组顶部存在上斜坡相68 m厚黑色泥页岩,TOC(总有机碳)平均值为0.83%,属于中等-好烃源岩,剖面第20层12 m厚黑色泥岩TOC值为0.65%,属于中等烃源岩。萨波直不勒组顶部为上斜坡相沉积,分布范围应该比上覆的吐卡日组更广泛。经计算,措勤盆地内萨波直不勒组烃源岩的生烃量约为44.373亿吨。萨波直不勒组的泥页岩为措勤盆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同时其中的碳酸盐岩夹层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储层,建议对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开展钻探取样工作,获取更为翔实丰富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是一个具有沉积钠盐、钾盐远景的蒸发岩盆地。最近在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中发现多处具有钾、钠异常的盐泉这一重要的找钾盐线索,然而目前对上侏罗统夏里组的古环境演变仍然不甚了解,限制了对晚侏罗世羌塘盆地的成盐(成钾)条件和可能的层位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因此本文以热磁分析为主,对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上侏罗统夏里组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岩石磁学研究,并讨论其古环境意义。最后,根据成盐(成钾)理论,综合分析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成盐(成钾)的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κ-T曲线、磁滞回线和热退磁结果共同表明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夏里组的主要载磁矿物;磁学参数分析表明夏里组上段赤铁矿含量相对增加,揭示夏里组上段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分析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表明,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上段最为具备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现今上、中和下侏罗统的残余分布及控制因素,指出侏罗纪为连续的沉积过程,下侏罗统的断陷盆地原始沉积中心集中在阿尔金、红山和冷湖构造带以南的地区;中侏罗世为坳陷型盆地,沉积面积大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范围广阔的大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新生代晚期的走滑冲断作用对于侏罗系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赛什腾山和北部的南祁连山隆升使侏罗系被分割成南北两个残余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新近纪末期;在班-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19.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新近纪末期;在班-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20.
杨文涛  王敏  杜远生 《地质论评》2014,60(2):260-274
中生代是济源盆地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造山以及太行山在中侏罗世隆升对济源盆地的沉积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段时间,盆地始终处在一个盆山相互作用的阶段,将盆地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一构造沉积响应过程。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地层、沉积及其充填特征的研究,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TS1、TS2、TS3、TS4,其中TS1充填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油房庄组,它是在扬子、秦岭及华北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形成的内陆克拉通型层序。TS2、TS3分别充填了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义马组)、中侏罗统杨树庄组,它们都具有前陆盆地型充填特征,分别响应的是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沿洛南—栾川断裂以及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TS4充填的是中侏罗统马凹组,受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层的磨拉石堆积。在此基础上,可将济源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归为3个阶段:早—中三叠世大陆基底隆升与内陆克拉通型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与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太行山隆升与山间盆地。显然,济源盆地响应了秦岭造山及太行山隆升,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造山表现为两次逆冲推覆作用,而太行山主体隆升应在中侏罗世晚期,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破坏进入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