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 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
引用本文:杨文涛,王敏,杜远生.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 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J].地质论评,2014,60(2):260-274.
作者姓名:杨文涛  王敏  杜远生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2013 076)、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120766)的成果。
摘    要:中生代是济源盆地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造山以及太行山在中侏罗世隆升对济源盆地的沉积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段时间,盆地始终处在一个盆山相互作用的阶段,将盆地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一构造沉积响应过程。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地层、沉积及其充填特征的研究,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TS1、TS2、TS3、TS4,其中TS1充填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油房庄组,它是在扬子、秦岭及华北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形成的内陆克拉通型层序。TS2、TS3分别充填了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义马组)、中侏罗统杨树庄组,它们都具有前陆盆地型充填特征,分别响应的是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沿洛南—栾川断裂以及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TS4充填的是中侏罗统马凹组,受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层的磨拉石堆积。在此基础上,可将济源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归为3个阶段:早—中三叠世大陆基底隆升与内陆克拉通型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与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太行山隆升与山间盆地。显然,济源盆地响应了秦岭造山及太行山隆升,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造山表现为两次逆冲推覆作用,而太行山主体隆升应在中侏罗世晚期,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破坏进入高峰期。

关 键 词:中生代  秦岭造山带  太行山  济源盆地  盆山系统演化
收稿时间:2013/3/13 0:00:00
修稿时间:2013/10/28 0:00:00

The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Mesozoic Jiyuan Basin with Its Response to the Uplift of Qinling Orogen and Taihang Mountains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3;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