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研究区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和物性资料等,对定边地区长82所有探评井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长82储层的物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2储层主要由灰色、灰褐色极细-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铁方解石为主;成岩作用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为微喉型、微细喉,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质》2023,(4):691-700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与差异性,总结了深层砂岩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有效孔隙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3号构造沙一段以及4号构造东三段,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1号构造东三上亚段与高尚堡构造沙一段。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相对较高的变质岩岩屑和石英碎屑含量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碎屑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溶蚀以及长石受挤压应力破裂成缝,构成深层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3方面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依据相关的钻井资料,结合岩心、薄片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砂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得出: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等;研究区储层空间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等,属于近中孔-低渗型的储层;成岩作用是该区储层发育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地下水》2014,(6):192-194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王槐子沟油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在该地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及大量物性资料的研究分析,对长6储层的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粒、细-极细粒长石砂岩及粉砂岩,个别为钙质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且以小孔和微孔为主,为典型的低渗、特低渗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中的压实、压溶及胶结作用是形成研究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特征的主要因素,溶蚀和破裂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以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压汞等室内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了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区长8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以自生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最为发育,储层具有低排驱压力,较高中值压力,储集岩岩性致密,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6.
探究W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区内下一步勘探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以及压汞等相关资料分析,展开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W地区长8储集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长石溶孔、粒间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它微相;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集原生孔隙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改善了目的层段砂岩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压汞法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216井区延长组长2和长6段储层岩石特征、孔隙结构、面孔率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长2和长6段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2段与长6段的砂岩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很少见到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2)在长2段中的填隙物主要是自生矿物,而长6段中主要填隙物是胶结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粒间孔和溶孔。3)长2的储集体属于中等孔喉分选,孔喉的连通性相对较差;长6的孔隙结构相差较大,大多为中小孔以及微细-细喉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4)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及试油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华庆地区长63段低渗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低渗储层的成因,并探讨了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63段储层的厚层块状砂岩主要由具有液化流性质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形成的相对较厚块状砂岩纵向叠置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具有低孔特低孔-特低渗透超低渗透特征;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及晶间微孔隙,为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杂基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差是华庆地区长63低渗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其形成起到强化作用。沉积鼎盛时期水动力强的主力沉积期次,形成泥质含量较低的砂岩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而较大的储层厚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运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了两北地区三叠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三叠系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其次为裂缝,属于中孔、中-低渗型储层。在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下,储集性能明显变好。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具有良好储层物性,方解石、长石、岩屑在大气水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溶蚀孔隙,改善了储集性能,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深部碎屑岩储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油层组的储层地质特征,通过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长9油层组的沉积、储层和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9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整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储层物性差,为超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要储集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主要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剪切作用对有机质光学各向异性体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泸阳县白沙镇西不远处发育一条含大量凝析油的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中发育了一种光学各向异性体,Ro,min=0.34-0.81%;Ro,med=1.01-1.84%;Ro,max=2.52-3.20%,最大双反射率可达87%。研究表明,光学各向异性椭球体的R0,max轴的分布与S面理一致,表明了剪切应力对有机质光学各向异性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能源资源。其分布于极地地区、深海地区及深水湖泊中。在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外大陆边缘和洋岛的周围,其分布与近代火山的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同位素组成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主要是由自养产甲烷菌还原CO2形成的。典型的大陆边缘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低(<0.5%~1.0%),不足以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带高含量的甲烷。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时代主要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并且天然气水合物与火山灰或火山砂共存,表明其形成与火山-热液体系有一定联系。火山与天然气水合物空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的底物可能主要是由洋底火山喷发带来的CO2。由前人研究结果推断 HCO3在脱去两个O原子的同时,可能发生了亲核重排,羟基 H原子迁移到 C原子上,形成了甲酰基(HCO),使甲烷的第一个 H原子来源于水。探讨了甲烷及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力,也就是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化的能力,植物N/P比值波动的影响不仅来源于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的变化,也来源于其他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的变化,尤其是与Ca的化学计量的变化。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利用3种C4植物和11种C3植物,研究了植物N/P化学计量比值的波动随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的变化模式:对C4植物来说,N/P比值的波动主要受生物量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影响;而对C3植物来说,则同时受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控制,它们之间的相对控制能力的大小将决定植物N/P比值波动的变化梯度,C4植物和C3植物的N/P比值的波动都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本研究对了解物种丰度和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N与Ca,以及P与Ca的化学计量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沔城M1孔的沉积特征与古环境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汉平原沔城M1孔湖泊沉积物进行沉积特征、粒度、14C年代、孢粉分析,重建了晚冰期以来该地区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的过程和序列:晚冰期后期有一扩张期,气候温湿并出现湖泊相沉积;晚冰期末期气候温凉偏干、河流环境;全新世初期(10-8.9kaBP),气候转向温湿;全新世大暖期(8.9-3.5kaBP),总体上气候温暖湿润,其中6.8-4.9kaBP是最宜期,4.9-4.8kaBP和4.4-4.2kaBP为两次降温事件,4.8kaBP积水湖盆开始形成,3.9-3.5kaBP为云梦泽鼎盛期;全新世晚期(3.5-1.7kaBP),气温较大暖期有所下降,其中3.5-2.5kaBP温凉偏湿,2.5-1.7kaBP较为温湿,湖泊较为稳定,1.7kaBP开始,云梦泽萎缩,钻孔所在位置出露水面。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和地学意义。其资源意义表现在高纯CO2天然气可视为珍贵的矿产资源,在工农业中有广阔的用途。CO2地质研究的其它地学意义在于它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中枢,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极好指标。全球高含CO2天然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主要分布在北美洛基山东麓、中国东部、南中国海、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还有欧洲喀尔巴阡地区和高加索地区。这些地区正好是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激烈、构造十分发育、地热流值异常高的含烃或高含碳酸盐物质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H2O—HF体系相关系及氟对花岗质熔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0.1GPa压力下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相关系实验获得,随体系F含量的增加,石英的温度稳定域上限升高,长石的温度稳定域上限降低;石英、碱性长石的晶-液平衡热力学计算表明,F导致花岗质熔体中组分SiO2的活度增加,组分NaAlSi3O8和KAlSi3O8的活度减小,且NaAlSi3O8活度较KAlSi3O8活度减小幅度大。这些结果显示了F在花岗质熔体中与Si以外的阳离子Al、Na、K等产生了结合,且F与Na结合的优先性大于K,破坏了具有电荷平衡离子Na、K的AlO2-四面体,使熔体架状网格中Si/(Si+Al)和K/Na比值增大。通过F与H2O对花岗岩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比较,作者认为F不与Si结合是它与OH-在干扰熔体结构方面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17.
Elastic and thermoelastic constants of large single crystals of Ca2MgSi2O7 and Ca2ZnSi2O7 have been derived from ultrasonic resonance frequencies of plane-parallel plates and their shift upon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dielectric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Both species possess quite similar properties. As observed in other isotypic magnesium and zinc compounds, the mean elastic stiffness and the deviation from the Cauchy rel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zinc compound, due to a covalent contribution of the Zn–O bond. Positive thermoelastic constants T44 and T66 in Ca2MgSi2O7 allow temperature-independent ultrasonic generators and oscillators to be manufactured.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3株柳杉树盘,交叉定年后,测定了3株树轮δ13C的年序列,分析了3株树轮δ13C序列中所含的共同环境变化信息。用二项式拟合法去除气候因素引起的3个δ13C序列的高频变化,得到3个低频变化序列。分析了theLowDome冰芯记录的大气CO2浓度与树轮δ13C序列低频变化趋势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转移函数,重建了天目山地区1685年以来大气CO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用3株树轮δ13C序列重建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南极冰芯的记录及前人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吻合。这一结果表明用同一地区不同树木个体的树轮δ13C序列的低频变化序列可以重建出基本一致的大气CO2浓度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19.
The high-pressure behavior of a vanadinite (Pb10(VO4)6Cl2, a = b = 10.3254(5), = 7.3450(4) Å, space group P63/m), a natural microporous miner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in-situ HP-synchrotro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up to 7.67 GPa with a diamond anvil cell under hydrostatic conditions. No phase transition has been observed within the pressure range investigated. Axial and volume isothermal Equations of State (EoS) of vanadinite were determined. Fitting the PV data with a third-order Birch-Murnaghan (BM) EoS, using the data weighted by the uncertainties in P and V, we obtained: V 0 = 681(1) Å3, K 0 = 41(5) GPa, and K′ = 12.5(2.5). The evolution of the lattice constants with P shows a strong anisotropic compression pattern. The axial bulk moduli were calculated with a third-order “linearized” BM-EoS. The EoS parameters are: a 0 = 10.3302(2) Å, K 0(a) = 35(2) GPa and K′(a) = 10(1) for the a-axis; c 0 = 7.3520(3) Å, K 0(c) = 98(4) GPa, and K′(c) = 9(2) for the c-axis (K 0(a):K 0(c) = 1:2.80). Axial and volume Eulerian-finite strain (fe) at different normalized stress (Fe) were calculated. The weighted linear regression through the data points yields the following intercept values: Fe a (0) = 35(2) GPa for the a-axis, Fe c (0) = 98(4) GPa for the c-axis and Fe V (0) = 45(2) GPa for the unit-cell volume.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lines gives rise to K′ values of 10(1) for the a-axis, 9(2) for the c-axis and 11(1) for the unit cell-volum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P-elastic response of vanadinite and the iso-structural apatite is carried out.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elastic anisotrop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海洋有孔虫的硼同位素能够反映海水酸碱度值的变化,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甚至可能超出冰芯所能企及的范围。天然样品中硼同位素的测定方法最为常用的是热电离质谱法,分为正热电离质谱法与负热电离质谱法。目前海洋有孔虫硼同位素分析主要应用负热电离质谱法,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所需要的样品量比较小(<1ng B),实验精度却相对比较高(0.6‰~2.0‰;  2sd.)。近年来,基于常规负热电离质谱法发展的全蒸发负热电离质谱法通过分析完所有样品而有效降低分析过程中所发生的分馏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并使样品的信号最大化,该方法精度能够达到0.7‰(2s.d.)。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规负热电离质谱法和全蒸发负热电离质谱法的各个分析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涂样、质谱分析、同质异位素干扰以及实验分析精度等方面。随着实验分析技术的进展,海洋有孔虫硼同位素已被用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百万年和千万年)和短时间尺度(冰期-间冰期)的大气CO2浓度变化。现有的研究证实利用海洋浮游有孔虫硼同位素重建的大气CO2浓度变化与Vostok冰芯记录的大气CO2浓度变化吻合地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