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西藏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北缘敌布错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并非原来推断的中二叠世"下拉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含有三叠系。新发现的三叠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早三叠世印度期至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的嘎仁错组(新建)、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的珠龙组(新建)和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江让组。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发现说明冈底斯西部发育早三叠世印度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而非原来认为的三叠系缺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新疆东昆仑卡尔瓦西地区马尔争组中上段地层,揭示该套地层的沉积旋回及韵律特征。沉积标志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区马尔争组地层为浅海至半深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对研究区马尔争组采集的牙形石标本进行研究和分析,10件样品中采集到2枚Neogondolella regale化石标本,该牙形石广泛分布于早三叠世斯派斯特期末期—中三叠世安尼期早期。因此,该区原定为二叠系马尔争组的形成时代可能是早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3.
西藏西部阿里狮泉河地区的昂杰组、下拉组和左左组中发现牙形石化石。昂杰组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中二叠世空谷期早中期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Vjalovognathus shindyensis组合带。下拉组顶部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晚二叠世长兴期晚期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左左组中含有早三叠世的Neospathodus sp.和Gladigondolella sp.,左左组和下拉组整合接触,左左组主体时代为三叠纪。狮泉河地区在早二叠世末期就开始由冈瓦纳相碎屑岩沉积转变为特提斯相碳酸盐岩沉积,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和早三叠世依然维持在海相沉积环境中。冈底斯西部在晚二叠世和三叠纪为古陆的观点有待于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南部“法郎组”牙形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杨守仁  刘疆 《地层学杂志》1995,19(3):161-170,198
根据近年牙形石研究,在“法郎组”中从下而上识别了3个牙形石带:1、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Neogondolellamaantangensis组合带;2、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N-eogondolellatadpole组合带;3、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带。根据牙形石N.excelsa谱系演化、牙形石发展事件、牙形石分带及其与国内外的牙形石带对比,论证了“法郎组”的时代,“法郎组”可解体为瓦窑组和竹杆坡组,全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而不是拉丁期。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6.
李亚  纪占胜  武桂春  姚建新  王玉净 《地球科学》2018,43(11):3932-3946
前人研究表明西藏南羌塘盆地存在中三叠世地层,然而一直以来缺乏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在西藏改则县古姆乡座倾错地区原被划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的地层中测制了两条剖面,在硅质岩样品中分析和鉴定出18属33种(含未定种)放射虫化石,主要分子包括Cryptostephanidium longispinosum(Sashida)、Eptingium manfredi Dumitrica、Falcispongus falciformis Dumitrica、Hindeosphaera spinulosa(Nakaseko et Nishimura)、Muelleritortis firmum(Gorican)、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 Dumitrica,Kozur et Mostler、Paroertlispongus chinensis(Feng)、Paroertlispongus hermi(Lahm)、Paroertlispongus weddigei Lahm、Paurinella aequispinosa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coccostyla(Rüst)、Pseudostylosphaera compact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japonic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vi(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tenue(Nakaseko et Nishimura)、Triassocampe imitata Bragin、Triassospongosphaera triassica(Kozur et Mostler).座倾错放射虫化石组合指示这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期早期.结合之前的工作积累,将南羌塘盆地三叠系划分为表示稳定型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的下三叠统孜狮桑组、表示半深海-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沉积的中三叠统座倾错组、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以及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萨门熊组.该发现为了解中三叠世南羌塘地区的真实面貌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证据,也进一步证明中三叠世南羌塘盆地不是陆地剥蚀区或隆起区,而是一种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区.   相似文献   

7.
拉萨地块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该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及古地理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对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开展的详细地层和牙形石相关研究,在木纠错组上部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期Epigondolella sp.牙形石分子,在下拉组顶部发现了时代跨越晚二叠统长兴阶和早三叠统印度阶的牙形石Hindeodus typicalis;从而将研究区木纠错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至晚三叠世诺利期,指示拉萨地块西部三叠纪应仍为连续的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在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湖—错坎巴昂日东湖一带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首次发现牙形石Epigondolella sp.、Metapolygnathus communisti、Metapolygnathus spp.、Metapolygnathus primitius及有孔虫Gaudryina sp.、Jacullella sp.、Verneulinoides maurtii (Terquem)、Gaudryina triassica Trifonova、Ammodiscus sp.等。其中,Epigondolella与Metapolygnathus均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典型牙形石和常见类型,有孔虫亦显示为晚三叠世常见分子,从而为厘定该套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生物依据,对于该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形成于早三叠世和中三叠世早期的观点有待于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四川隆康,塔藏含火山岩地层时代新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行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一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少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研究的贵州紫云石头寨上二叠统长兴组—中三叠统新苑组牙形石,共计5属14种,其中Hindeodus julfensis在华南系首次发现。文中对下三叠统罗楼组上部—中三叠统新苑组下部共建立了3个牙形石带,它们是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Neogondolella regale带和N.constricta带。其中N.regale在华南属首次报导。此外就N.timorensis带的时代归属作了讨论,认为该带应属早三叠世晚期。而N.regale带为安尼阶最下部的牙形石带。文中还对牙形石的生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告2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海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海相火山岩的时代应改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2.
徐琳  胡林  肖进  李宁  伊海生  赵宇 《中国地质》2021,48(6):1781-1789
措勤盆地下二叠统昂杰组之上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前人先后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解体,建立了多个地层单元。本次报道剖面为盆地中的二叠系-三叠系的连续整合沉积剖面,通过牙形石研究在这套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下二叠统-下三叠统的5个牙形石带,即:Mesogondolella siciliensis-Sweetognathodus subsymmetricus带、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带、Jingondolella aserrata带、Clarkina meishanensis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并将下拉组时代修订为下二叠统空谷期-中二叠统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或关岭组下部及底部普遍发育多层凝灰岩。已有研究显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出现了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还未寻找到,这些问题是否与火山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对四川沐川地区河口剖面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部的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为(242.5±1.2) Ma(MSWD=0.93,n=22),此年龄结果与国际地层年代表(2020版)建议的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年龄(242 Ma)较为吻合,证实沐川地区雷口坡组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和拉丁期。凝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富K2O、MgO,明显负铕异常的特征,其物源可能来自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大陆岩浆弧。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可能是导致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生态环境间歇性恶化和生物迟滞复苏的重要原因,安尼期-拉丁期交替时期发生的火山活动可能影响了生物的演化,故难以寻找到划分中国中三叠统安尼阶-拉丁阶界线的标志化石,加强对中三叠世火山活动的研究,对中国三叠系划分方案、中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探索三叠纪生物演化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羌塘中央增生(变质)杂岩带地层的解体有助于厘定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和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时空演化过程。长期以来,该缝合带三叠纪地层研究薄弱,已有认识缺乏与洋陆俯冲古地理格局的联系。蓝岭高压变质带北侧3个露头中新发现一套中—晚三叠世台地相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硅质岩沉积组合,它们以断块状叠置于中二叠世蛇绿混杂岩之上,内部层理近水平状,层序并未倒转,但顶底不全。依据岩性组合、相对层厚和化石分布,将层序较完整的西南侧岩块大致划分出三个沉积亚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礁相。边缘礁相砾屑、生屑灰岩中含丰富的六射珊瑚化石,已鉴定出的珊瑚总计6属1种,分别为Conophyllia sp.,Omphalopylliasp.,Coryphylliasp.,Pamirastraeasp.,Margarophylliacf.capitata,和Craspedophylliasp.,指示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诺利期。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上三叠统的对比,发现北羌塘地体、中央增生杂岩带和南羌塘地体分别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构造接触关系及地层特征综合显示蓝岭北侧的中上三叠统代表北羌塘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沉积,具体类型为增生楔上叠盆地。结合区域内中上三叠统的产出背景和生物化石时代,推测古特提斯洋闭合于晚三叠世诺利期中期。  相似文献   

15.
田传荣 《地质论评》1983,29(5):438-439
土隆村三叠系剖面,地质构造简单,牙形石极其丰富,整个三叠纪牙形石明显地可分为12个带。其中早三叠世6个带,中三叠世2个带,晚三叠世4个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总结了西藏措勤盆地相关区域的地层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笔者及研究团队对措勤盆地及邻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古生物鉴定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在结合前人在相关地区取得的地层学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厘定了该地区上二叠统—侏罗系的地层序列。措勤盆地的上二叠统是以文布当桑组为代表的灰岩和以木纠错组为代表的白云岩。三叠系存在着广海陆棚相和碳酸盐岩台地两种地层序列:前者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三叠统嘎仁错组、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卡尼阶珠龙组、上三叠统诺利阶江让组、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敌布错组;后者自下而上划分为木纠错组、待建的中三叠统、上三叠统诺利阶麦隆岗组和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的确哈拉组。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瑞替阶难以区分开。中侏罗统的岩性为深海-半深海相泥岩夹有基性-超基性岩。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目前尚未发现提唐阶的化石,因此推测下白垩统多尼组和吐卡日组之间有沉积间断。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都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冈底斯地区在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发生了2期构造伸展事件,在晚三叠世诺利期末期和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发生了两次构造抬升事件。构造伸展和挤压抬升造成了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变化,导致了深水和浅水沉积相的垂向叠置,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良好的沉积建造组合条件。上二叠统—侏罗系地层序列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加大地层古生物学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谭睿昶  李荣  王垚 《古地理学报》2018,20(3):389-408
为认识中三叠世拉丁期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演化及其海平面变化特征,文中主要选取贵州关岭扒子场剖面,以岩石学特征研究为基础,建立中三叠统拉丁阶垄头组的沉积演化序列,来恢复其沉积时期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中三叠统垄头组按其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分为3段: 下段主体为核形石灰岩—叠层石沉积旋回,代表潮间带至潮上带环境。中段下亚段由核形石灰岩—泥晶灰岩—玛瑙纹层状灰岩旋回组成,最顶层的玛瑙纹层状灰岩指示地表暴露环境;中段上亚段为核形石灰岩—叠层石旋回,代表潮间带至潮上带环境。上段由代表潮间带至潮下带的核形石灰岩—似球粒灰岩旋回组成。垄头组沉积特征表明,该沉积时期黔西南地区海平面整体表现为持续上升,但在中段沉积时期发生过一次海平面下降事件,导致沉积物持续遭受地表暴露,随后海平面开始上升,又恢复到潮坪沉积环境。与国内外中三叠世拉丁期海平面变化研究结果相比,贵州地区垄头组中段沉积时期的海平面下降很可能是拉丁期大海退的产物,但自中段上亚段至上段沉积时期,海平面逐渐上升,与同时期的黔西南地区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一致。该结果对于认识玛瑙纹层状灰岩成因及中三叠世晚期生物复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三叠纪牙形石经过近年的研究,暂时可以分为8个牙形石化石带,其中早三叠世6个带,中三叠世2个带,它们分别为: 中三叠世:8.Neogondolella mombergensis带 7.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  相似文献   

19.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为奥仑尼克阶一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可识别出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①Neospathdus cristagcdli间隔带,②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③Neospathodus waageni?BC涓舸躈eospathodus homeri-N. triangularis组合带,⑤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⑥Neogongdolella 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Neospathodus-Chiosella-N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在Neospathodus horneri-N.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eospathodus homeri和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N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1.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在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0.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本文建议贵阳青岩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望谟甘河桥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的辅助剖面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