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CT轴位扫描46例新生儿,观察脑实质密度及脑脊液腔系统的变化。结果 HIE以脑白质密度减低为主力(100%),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正确率97.6%。结论 CT诊断HIE较有优势,但应密切结合临床。早期正确诊断该病,对新生儿预后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CT检查的技术特点和影像学特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扫描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对病灶显示的阳性率高;CT扫描及增强扫描能显示病灶大小及周围的情况。结论 CT扫描及增强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有助于临床TNM分期及制定治疗计划,是乳腺癌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在早期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14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患者的能谱CT资料,将能谱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经能谱CT诊断,14例患者共检出区域淋巴结58个,诊断淋巴结转移9个;经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共62个,其中淋巴结转移11个。对比能谱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94.1%,准确率为90.3%。结论:能谱CT对早期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术前区域淋巴结评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鼻窦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鼻窦癌患者及5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鼻窦CT断层扫描、CD24单独及联合诊断鼻窦癌的价值。结果:采用CT断层扫描诊断的阳性共48例,CD24检测阳性共51例,平行联合诊断阳性共59例,系列联合诊断阳性共40例;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鼻窦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对鼻窦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全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结节性硬化病CT表现的认识。结果:本病CT有特征性表现,即双侧侧脑室周围多发高密度结节影和钙化斑。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结节性硬化脑,为该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前后的主要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评价BAL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范围、形态、边界及对比BAL前后的变化。结果:PAP的CT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归纳为:地图征、碎石路征、肺水肿样及肺实变征。BAL后15例显著改善。结论: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评价本病BAL后的效果,确诊依赖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CT室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CT引导同轴定位活检针经皮肺穿刺)和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巴氏切割针取材),每组20例,根据CT扫描图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86%、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Kappa检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25,P=0.000)。穿刺病灶大小是影响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SPN的因素。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对SPN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论述分析CT诊断脊柱的价值,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及方法。资料和方法 总结报告了52例经手术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脊柱结核。结果 进行描述了其主要CT表现。结论: 对其骨破坏的分析及诊断价值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对照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CT表现和分度的关系。方法:对8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IE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颅脑CT显示全部85例均具有脑内异常密度减低区,CT值约6~18Hu(平均11Hu);合并颅内高密出血(52例),CT值约58~85Hu。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及重度21例。48例进行了CT复查。其中19例轻度患儿脑水肿均在11天内消失而恢复正常;12例中度病例中,脑水肿征象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1例出现硬膜下少量积液;17例重度患者,其中出现脑软化6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萎缩3例,脑积水2例,脑内钙化灶2例,脑穿通畸形1例,死亡4例。结论:本组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分度与CT诊断分度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颅脑CT能准确显示HIE患儿脑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CT复查能显示患儿脑内病灶的恢复及遗留病变。颅脑CT表现结合临床分度能对本病的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在24h~72h内行颅脑CT扫描证实。结果:HIE据CT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男26例,女19例)。结论:CT检查可对新生儿缺氧...  相似文献   

12.
外部性脑积水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与临床表现特点及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E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临床与CT复查.结果:24例CT上均有不同程度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脑前纵裂增宽,并多伴有基底池扩大.复查显示,3个月全部为典型表现,6~12个月CT征象逐渐减轻,24个月大部分病例逐渐或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结论:EH是发生在婴儿早期的良性自愈性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评分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对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4例参加军事训练出现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士兵患者,所有对象平均年龄为19.1岁。所有患者分别由骨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采用X线、MRI扫描及CT扫描来评价胫骨应力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同时由骨科医生对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像学检查评分与治愈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价不同医生采用不同影像学设备评价患者的可靠性。结果:临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X线(r=-0.529,P=0.029)、MRI扫描(r=-0.641,P=0.006)及CT (r=-0.573,P=0.016)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治愈时间与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评分无相关性,与MRI扫描的影像学评分虽无相关性,但有相关的趋势(P=0.09)。MRI扫描的可靠性最佳(α=0.849),CT次之(α=0.779),X线第三(α=0.623)。结论:胫骨应力性骨折临床严重程度与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与治愈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及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EH的CT特征为:额顶区蛛网膜下隙对称性增宽(≥5mm),前纵裂池增宽(≥6mm),可有脑沟增宽,额顶叶边缘呈"花瓣状",可伴有双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脑室轻度扩大或不扩大,VT/ST率小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估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收治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COVID-19确诊患者46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中病灶累及全肺感染体积、磨玻璃密度体积(GGO体积)和实性密度体积(SO体积)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型26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更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3种临床分型肺部病变的CT表现均以GGO为主;普通型的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均与临床分型具有显著相关(0.86、0.87和0.84)。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指标分析(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与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脑栓塞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处病灶)经临床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的静脉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MR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CT平扫及MRI序列检查结果,评估其影像表现。结果:8例确诊患者中浅表型静脉性栓塞6例(单侧5例、双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深部中央型静脉性栓塞者2例(单侧/双侧基底节丘脑静脉梗死各1例),临床表现均较轻且病情进展缓慢,预后效果较理想。12处病灶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T1WI图像呈低信号,DWI图像则呈高信号,T2WI图像呈高信号9处,混杂信号3处;6例行MRI增强扫8处病灶强化环厚薄均匀,但形态欠规则。结论:MRI相较于CT检查,能帮助医师更直观、清晰地了解静脉脑栓塞患者的病灶信息,对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拟定和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采用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及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CT征象及CT强化特征。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基础疾病分布、临床症状比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病灶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小病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大病灶患者在空洞及紧贴胸膜影像学征象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大小病灶的CT影像学特征在病灶分布、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及结构疏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动脉期CT净增值、总CT净增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显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CT影像学征象的差异性和特征性,对无法确诊者应于治疗后实施随访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MRI和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影像诊断水平和临床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临床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检查时间外伤后半小时至3天不等.结果所有病例的胼胝体损伤灶在CT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密度异常.MRI上表现为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FL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位于胼胝体膝部4例,胼胝体压部2例,胼胝体嘴部1例,胼胝体广泛性损伤1例.8例中都合并有1处以上的胼胝体外其他部位的颅内损伤,包括多发性脑挫伤、脑内血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例有MRI复查资料.结论 MR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不仅对较小和轻微的挫伤敏感,而且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