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徽省霍邱县彭店新农村示范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通过露采坑回填、排水系统修筑等工程措施以及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治理后,不仅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还改善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实现了废弃矿山与新农村建设点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废弃矿山对新农村建设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榆神矿区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连娟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47-49,54
榆神矿区属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排平衡状态的破坏和水质污染的问题.针对影响水环境变化的因素提出开展采煤保水研究、调整矿山开发规划、矿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兵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215-217,222
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对地下水均衡的破坏,及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几种。通过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污染、水土流失,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矿区和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达到矿地和谐,为废弃矿山周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兰中孝  张才兵  廖德武  王源 《地下水》2023,(6):161-163+178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尤为迫切。本文以贵州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认为: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搬迁工程措施、工业场地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措施、矿区残余房屋拆除措施、煤矸石堆修复工程措施、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复绿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实现良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2022年冬奥会所有雪上运动项目将在崇礼县进行,届时将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但是该县境内在冬奥会交通走廊及赛场周边共有7个露天开采矿山点,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损于城市形象,本次工作任务是消除奥运通道沿线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对视觉景观的影响。本文选择其中最为典型的三道营铁矿有限公司铁矿为例,阐述其恢复治理的思路,以供探讨治理方案。思路为少投入,多见效,治理重点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复绿效果。矿区中较大的废石堆、渣堆、露天采坑,主要采用削高填低、分阶整平、覆土绿化的治理措施,矿区地势较低、容易汇水的地段修建截排水沟,将地表汇水引入露天采坑储存,并可作为绿化用水。设计的矿山工程从施工可行性、施工工艺复杂性、环境治理效果、工程投资费用大小及效益产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南部,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区周边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共有煤矿31座。煤炭资源是平顶山市的经济命脉,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引起煤矿塌陷区和露天采坑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大面积地形地貌、林地、植被破坏;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造成大量农田毁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严重恶化,给城区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针对城市周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应采取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科学合理措施,将平顶山市城市周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对将平顶山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28日刚上班,“噼噼啪啪”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打破了平顶山市石龙区大庄国土资源所的宁静。石龙区龙河街道办事处捞饭店村村民张伟利等人抬着一面镶有“一心为民,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探矿工程》2021,48(S1):397-40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本文以某矿区为例,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经济建设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781铀矿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程度现状分析、提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从而消除了铀矿渣核辐射威胁,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改善了矿区及附近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结果表明:通过治理前后水样及矿渣堆放射性测量结果对比、治理后的矿渣堆积区的各种测试值均相对治理前大幅度降低。说明方案科学、可靠、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门头沟区龙泉镇门头口村煤矿自然地理状况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矿区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次生地质灾害。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治理工程设计。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与园林工程相结合,为矿山环境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南省遂平县781废矿基本自然环境、矿区破坏现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论述。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通过781废矿区的矿山治理,可控制废矿渣中的核辐射对人和牲畜、水质、植物等的危害,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5.
李洪凯 《地下水》2012,(1):135-138
河南省某高速是省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河南知名旅游高速通道。近年,随着城市建设需要,高速公路沿线采石等采矿活动比较频繁。矿业开发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断改变和破坏着矿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存在易引发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沿线某灰岩采坑为例,论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拟采取边坡整理、覆土、护坡、矿渣堆平整、挡墙、道路修整、标志碑及生物工程等治理手段恢复受损矿山地质环境。该治理工程可为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安全,改善该条观光旅游线路的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提升河南旅游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内环绕北京的十四个县(市、区)作为最早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是承接北京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重点区域,对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程度对区域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地质灾害频发,对圈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生产矿区地质环境"边开采,边治理",强制推行露天开采环保作业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治理对策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4)
生态环境治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矿山修复技术是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结合眉县某中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岩石裸露边坡设计和管理配套设施设计两个方案,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通过采用截水沟+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恢复生态措施,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破坏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露天矿山被开采,不仅使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也衍生了诸如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威胁着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山开采后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芦山废弃矿区为例,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恢复治理措施,为小型露天矿山的恢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也促进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掌握甘肃肃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铁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恢复治理分区,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通过本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少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拉拉铜矿矿区水环境调查和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矿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除尾矿水、生活污水极严重污染(Ⅴ类)外,其他水属清洁(Ⅰ类);同时筛选出主要污染因子为来自尾矿水中的Cu,Pb,Zn,Cd和生活污水中的总氮、总磷,进一步探讨了污染物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提出对泄漏的尾矿水可通过吸附、沉淀,除去金属毒物;对生活污水可通过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除氮、除磷,同时还应对矿山水环境加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