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不相接双星系统的子星间相互照射吸收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得到子星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对已知基本参数的33个晚型双星系统中的反映子星等温面和等势面偏离程度的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冷子星上等温面和等势面的偏离程度普遍较热子星的要大,该结果支持了Zhou和Leung所提出的用气旋和反气旋来解释恒星黑子和太阳黑子巨大差别的可能性.本文还考虑了临边昏暗效应在晚型双星系统中对子星之间相互照射吸收的影响,这种影响达18%以上.临边昏暗效应对热子星的影响普遍比冷子星要大.  相似文献   

2.
照射吸收引起的子星表面温度不均匀分布是子星包层大气斜压性的原因,同时又会影响到光变曲线的形态,要了解子星包层大气斜 压性形成的详细图景,要计算双星照射吸收对光变曲线的影响,首先要计算出经过照射吸收后双星表面温度的改变,本在最简单的双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椭球-球模型就椭球受球的照射吸收后所改变的表面温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照射吸收引起的子星表面温度不均匀分布是子星包层大气斜压性的原因,同时又 会影响到光变曲线的形态.要了解子星包层大气斜压性形成的详细图景,要计算双星 照射吸收对光变曲线的影响,首先要计算出经过照射吸收后双星表面温度的改变,本 文在最简单的双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椭球-球模型就椭球受球的照射吸收后所改变 的表面温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用相同的仪器条件在美国基特峰国立天文台观测了12颗晚型双星,并用卷积法测得了这12个双星系统的15个子星的自转速度,其中5个子星是首次进行自转测量。利用我们自己测得的自转速度值,我们也讨论了这些双星系统中的自转同步性。结果显示:所有轨道周期小于9天的双星系统子星都是周步自转的  相似文献   

5.
用相同的仪器条件在美国基特峰国立天文台观测了12颗晚型双星,并用卷积法测得了这12个双星系统的15个子星的自转速度,其中5个子星是首次进行自转测量。利用我们自己测得的自转速度值,我们也讨论了这些双星系统中的自转同步性。结果显示:所有轨道周期小于9天的双星系统子星都是周步的自转的。  相似文献   

6.
本讨论了对早型星适用的密近双星子星自转同步化理论,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及统计性质的符合程度,对(Ⅲ)中的39个不相接双星子星,均分别计算出两种理论所预期的同步时标,估计了样本星的年龄,并分析,比较了各样本星的理论同步时标与年龄,以及自转同步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样本,动力学潮汐同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而纯流体动力学同步机制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首次食双星V375 Cas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和新的历元,并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取得测光解。结果表明:V375 Cas是一个类似RZ Dra的早型半相接双星系统,小质量子星充满了临界等位面,而大质量子星几乎充满了临界等位面,此星对于了解早型密近双星的演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对早型星适用的密近双星子星自转同步化理论: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及统计性质的符合程度,对文(Ⅲ)中的39个不相接双星子星,均分别计算出了两种理论所预期的同步时标,估计了样本星的年龄,并分析、比较了各样本星的理论同步时标与年龄,以及自转同步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样本,动力学潮汐同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而纯流体动力学同步机制预期的同步时标则偏小,大约平均偏小3个量级。因此,我们认为,在早型密近双星中,动力学潮汐是子星同步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ζAur双星系统是一类特殊双星系统 ,由一颗晚型红巨星和一颗早型热星组成。红巨星有强大的星风物质损失 ,并在双星系统外部形成一向外膨胀的气壳 ;热星在星风气壳内作轨道运动。由于热星的紫外辐射可以激发星风物质而发光 ,星风物质的向外运动和双星的轨道运动使得ζAur型双星系统的光谱产生特殊周期性变化的PCyg谱线。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运动大气理论计算ζAur型双星系统的PCyg谱线形成 ,以确定这类双星系统中红巨星的星风物质损失率的方法是目前测定物质损失率方法中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化学组成特殊星(即CP星)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元素丰度的恒星,大部分属于A型和B型主序星。主要介绍了CP星的分类、特征以及主要的起源理论。CP星存在于双星中的比例非常高,在Am星和Hg-Mn星中双星的比例高达90%以上。当CP星是食双星的成员时,通过对双星的观测可以精确地确定CP星的质量、半径等物理参数;双星中物质交流以及最终的子星并合等也可能会形成CP星的特殊化学组成和强磁场。通过CP星双星的观测与研究,有助于研究CP星的起源和演化,也为解释CP现象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84年9月我们在McDonald天文台用2.1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焦点Reticon观测了33个Rs CVn型双星的H_α区光谱。本文给出了观测结果及H_α视向速度与等值宽度(EW)的测定结果(表1)。我们首次探测到HD 8357,HD 175742和HR 7428双星的H_α发射,对此三个系统的H_α发射特征进行了重点描述。我们还发现HD 8357系统呈双谱,并测定了两颗子星的视向速度曲线,求出了两子星的质量比。λAnd,UX Ari,RT Lac,AR Lac,HK Lac和HD 185151这六个系统具有持续的或偶发的强H_α发射,对此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其余24个系统的H_α轮廓呈吸收线,但它们的等值宽度都明显地小于光谱光度型相近的标准星的,而且随时间变化。我们认为H_α发射是这类型双星的共同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2.1米反光镜Coude Reticon观测,对31个RS CVn型双星系统的37颗子星的自转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以前测得的38颗子星的数据,对RS CVn型星是否同步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都显示出同步自转性质;但无论是短周期、正常周期还是长周期组的,都有少数与同步自转不一致的例子。这与过去认为短周期和正常周期的呈同步自转,而长周期的呈非同步自转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PG1030+590是最近发现的类新星食变星。我们首先给出该双星系统的高速光电测光结果及U、B、V和R光变曲线。通过利用激变变星的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求得其物理和几何参数:白矮星子星质量M_1=0.83±0.22M_⊙,晚型星子星质量M_2=0.35±0.06M_⊙,晓型星子星半径R_2=0.37±0.08R_⊙以及轨道倾角i=81°±2°。我们还利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围绕白矮星的吸积盘的半径R_d≈0.32R_⊙,并把这个结果与密近双星中吸积盘半径的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大中学校建立了天文台,很多天文爱好者也都购买了望远镜,怎样才能开展经常性的天文观测活动呢?我向大家推荐目视双星的观测,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对提高观测技能又卓有成效的观测活动。双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彼此之间有着物理联系的恒星系统,称为物理双星。如果两颗星看起来在天空中靠得很近,但它们之间没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则将它们称为几何双星,本文不讨论几何双星。双星系统中,两颗成员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较亮的那颗叫主星,较暗的叫伴星。通过双星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测定恒星质量,还可为我们提供双星轨道要素和恒星大小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81年9月至1983年12月对PU Vul进行了光谱观测,本文描述了其主要光谱特征及其变化。1981年9月PU Vul的光谱上只有吸收线,1982年10月出现很强的H_α发射线,1983年9月1日又出现H_β发射线,1983年10月H_α和H_β变得更强,11月发射线开始变弱,12月H_β发射线似已消失,但H-α发射线还是很强。整个观测期间该星光谱型基本与F型巨星相近。 这颗星很可能是一颗变化特别慢的慢新星,而且可能是由一颗M型巨星和一颗低光度的热子星组成的双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前文(Ⅰ)和(Ⅱ)的实测和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自转同步与相对半径、轨道周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几乎所有r>0.18的不相接双星系统子星都是同步的,而r<0.10的子星均处于非同步自转.在相接、半相接双星系统中,同步性与相对半径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由于子星间物质交流的影响,它们的同步性临界相对半径为0.21,大于不相接双星系统的0.18.  相似文献   

19.
共生星双星是一颗有强大星风物质损失的红巨星与一颗早型热星组成的特殊双星系统。由于早型热星在充满红巨星的星风物质的空间中环绕运行,要以产生P-Cygni型谱线,通过对P-Cypni型谱线的理论分析可以精确测定共生星双星的星风物质损失率。  相似文献   

20.
激变变星     
激变变星是密近双星系统,包含一颗白矮星主星和一颗晚型星伴星。晚型星伴星充满了其Roche瓣,并向主星转移物质,在主星周围形成一个吸积盘。这类双星对于我们认识吸积过程、密近双星的演化等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实测角度综述激变变星研究的现状,并讨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