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比值法的假彩色图像增强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不同波段的特征进行研究,选取合适的波段进行比值处理。然后进行比值图像的假彩色合成,从而获得其中含铁比较丰富的区域分布信息,能够为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对比分析,文中论述的混合假彩色比值图像增强显示法的效果比较明显。与传统图像假彩色合成法相比,新的方法生成的合成图像不但能够突出显示出某些特征,而且还保留了详细的地形的细节信息。通过研究,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含铁岩体进行增强显示,在找矿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某地油气微渗漏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某地一些油气田区的遥感图像(本文为国土卫星彩红外片)上,常见有一些灰白色、浅褐色云雾状色调异常,经过地植物、土壤的地面光谱测试和土壤气体化探检查,发现色调;异常范围内、外植物和土壤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异常内还发现有烃类气体异常,这种色调异常极有可能与油气微渗漏有关。对这种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异常进行的计算机增强处理研究表明,正规化与频谱变量、时间变量标准化交换组合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的图像上色调异常显示十分明显。据永安地区国土卫星彩红外片正规化、标准化组合处理图像上显示的色调异常与已知油气田十分吻合,说明该处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Landsat-7的ETM和Radarsat1号卫星SAR图像,通过主成分分析、ETM与SAR图像的融合处理和混合波段比值等多种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提取浅地表土壤中的含水信息,图像上高、中、低含水率区和第四系风积层覆盖下的含水地段分别显示出不同的色调特征。经实地验证,圈定了新的含水地段,取得了明显的信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图像影像特征分析,并经地面调查证实,澜沧江兰坪地区铜矿化蚀变与围岩存在反射波谱特性差异,即在TM5(近红外)波段(1.55μm-1.75μm)蚀变岩呈高反射率。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提取与铜矿化蚀变相关的TM遥感信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方法研究。实践证明,该区主分量分析处理图像效果最佳。图像上显示的色调异常,通过与红土涧矿区地质勘查资料对比和根据兰坪地区图像上典型地物样区色调理论分析,评价了遥感异常的地质意义。由于图像预处理(几何校正、亮度拉伸、多元统计,最佳波段组合选择等)是针对澜沧江兰坪全区的特征进行的,故处理方法在全区内均有一定适用性。本文结合公式2、图4、表4、封二彩片5等实际材料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提取铜矿化蚀变遥感色调异常信息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理解和吸收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试以ERDAS等软件为应用平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方法对西藏雄村铜矿区的TM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并对矿区的蚀变信息进行增强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在雄村的外围地区又发现具有很好成矿远景的靶区。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代以来,中外许多地质工作者对桃林铅锌矿田进行过深入考察与研究,但对其控矿规律,尚存在不同认识。为探讨遥感技术的找矿效果,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遥感数字处理图像,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区遥感图像计算机处理是在S101系统上进行的,内容包括几何纠正、彩色增强、反差增强、频率增强、代数运算增强和非监督分类等。采用了合成、比值、卷积、一维傅里叶变换、集群分类等十余种基本功能,获得图像33幅。通过数字处理图像地质构造解译,能够更明显地确定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可以直观地了解断裂对成矿的控制特点,进而指出找矿有利地段,为成矿预测、矿产普查与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苏门答腊岛DMC多光谱数据地质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灾后苏门答腊岛DMC32米多光谱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校正、主要地名标注、波段B2(R)、B1(G)、B3(B)组合和直方图正态增强处理制作了影像图,图像总体纹理信息较弱,但对海啸受灾区有突出作用。为了突出不同区域植被的色差和纹理信息,对影像图进行比值增强组合处理实验,比值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对空间纹理有增强效果。依据DMC增强图像显示的纹理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图像中有较明显规律的线状和环状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和制图,作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构造活动及与之相关地质灾害的基础依据。通过对图像的纹理信息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线形纹理信息和一些环形和火山机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特征可能与该地区的一些地质活动有关,如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火山机构等。结合已知的地质、遥感三维立体图像和早期的TM图像资料,根据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线性纹理分布特征和典型地质体与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部分线性影像和环状影像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解译,认为北西断裂为岛内的主干断裂,其次是与其相垂直配套的北东向断裂。初步分析了可能控制或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断裂分布特征,推断出三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易发区和两处火山活动可能区域。所推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具备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形成、流通、堆积等先决条件,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影响,极有可能诱发上述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区均处于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根据地质构造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推断,区内地震及火山活动有可能受板块活动地震影响而再次激活,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以上遥感地质信息,在进一步经过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后,对岛内灾后重建及减灾、抗灾等活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燕琴  靳国旺  张继贤  黄国满 《测绘学报》2013,(4):554-558,567
为了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天线方向图未知情况下的机载SAR图像可视化效果和判读特性,提出利用方位向强度积分计算增强因子的SAR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沿方位向对SAR图像各距离处的强度值进行积分,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距离向增强因子并进行增强处理,从而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强度的影响,得到沿距离向色调一致的SAR图像。采用机载SAR图像进行了增强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增强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天线方向图未知情况下的机载SAR图像可视化效果和判读特性,提出利用方位向强度积分计算增强因子的SAR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沿方位向对SAR图像各距离处的强度值进行积分,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距离向增强因子并进行增强处理,从而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强度的影响,得到沿距离向色调一致的SAR图像。采用机载SAR图像进行了增强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增强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IHS彩色变换和主成分变换在苏州市TM多波段图像信息提取研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地物在多波段数据的彩色合成图像上具有较为稳定、特征的色调信息。利用苏州市水体、植被、城镇三大类地物的色调特征对TM_3(红)、TM_4(绿)、TM_5(蓝)彩色合成图像的色调成分H作了伪彩色密度分割,准确地反映了它们的分布状况。在主成分图像的IHS反变换彩色合成图像上,主成分的信息内容得到了定量、形象直观的反映,苏州市新旧城区的光谱差异、该市现状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特点得到了清晰的显现。水稻、菜地、山地之间的光谱差异也得到明显的增强。主成分变换和彩色变换相结合,为多波段数据信息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京西地区多种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京西王平村地区作为评价区,对多种遥感图像在地质上的解像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彩红外像片,侧视雷达像片和陆地卫星图像的应用条件,并分析了各种图像在解译中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深变质岩区遥感地质填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洪宾 《国土资源遥感》2000,11(2):35-38,42
通过深变质岩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影像群、影像组为基础,建立了变质岩影像岩石填图单位,进行了研究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的遥感地质解译,总结了变质岩区遥感地质填图的方法技术。该方法对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变质岩区填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喀喇昆仑地区康西瓦断裂以南被划为晚三叠世的变质杂岩,由两套影像特征迥然不同的岩石组成,其中一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晶基底非常相似,野外实勘证实这是一套深变质岩,其岩性组合及变形变质特征与塔里木板块的元古界一致;另一套为晚三叠世地层。两套地层间为一条在遥感图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但还未曾识别的大型断裂,根据对两侧地质环境的分析,认为它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在微机上实现真彩色遥感图像处理以及利用自行开发的系统进行环境遥感信息分析的具体应用。由于SGW-93系统是一个建立在微机和真彩色图像卡硬件平台上的系统, 因此, 就其通用性、实用性、可扩展性、性能价格比而言, 效果明显。另外, 系统软件不仅提供了真彩色遥感像片几何精校正、栅格化处理、像片镶嵌拼接、拼接图像硬盘漫游查询、直方图分析、密度分割、反差增强、边缘提取等方面的功能, 而且还提供了彩色动态组合页面分析、多边形面积统计、图像汉字叠加与编辑、各种图像文件格式转换、彩色图像打印等功能。解决了在微机上实现真彩色遥感图像处理和环境信息的有效提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覆盖区与铀矿化有关的遥感信息解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覆盖区遥感隐伏地质信息的解译一直是遥感地质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取覆盖区隐伏地质层体信息。通过遥感影像信息、透视信息①、地貌特征信息及水系格式信息等的综合解译,对覆盖层本身的影像信息及反映被覆盖的地质层体的遥感信息进行了研究区分,成功地解译了覆盖区与铀矿化有关的各种隐伏控矿因素的遥感信息。现以伊犁盆地为例,通过解译及综合分析,详细阐述如何解译覆盖区隐伏的控制铀矿分布的产铀建造;圈定了影响产铀建造产出条件及矿化富集条件的隆起和凹陷;同时对控制盆地形成和改造的断裂构造及影响铀成矿作用的相对稳定和相对活动区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遥感方法不仅对揭示该覆盖区的铀矿分布规律有意义,而且对指导该区进一步铀矿普查与找矿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川藏公路中段地质灾害现象的航空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藏公路巴塘至林芝段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地区是现今地壳运动十分强烈的地区之一,地形起伏强烈,气候变化多样,因此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川藏公路就穿过这样一个复杂的地区。为查明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90年代初,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沿川藏公路进行了彩色红外航空摄影,比例尺为1∶6万。通过彩色红外航片的解译及野外实地观测,圈定出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灾害现象,并对这些灾害的强度、活动性及其对公路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灾害成因及治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合理的大气物理假设前提下,本文通过对遥感方程的推导,论证了遥感传感器各通道接收的亮度Rij与地物的反射亮度Wij呈线性相关。依据这一地空波谱数据的相关关系,笔者在对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波谱实测基础上,经与TM遥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典型矿床的地面波谱反射率数据与TM图像最佳波段数据的相关模型,并据这些相关模型,将TM图像反演成与矿床地面波谱有关的地空相关图像,同时建立了矿床光谱识别模型,并据其进行了计算机图像矿床光谱异常识别。TM数据的地空相关性研究的应用结果表明,矿床的地面波谱研究及其与遥感TM数据的相关分析方法在成矿预测、找矿靶区定位中应用效果颇佳,是多金属矿产信息提取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山属大陆性气候区,裸露着无古代和古生代地层。华力西中-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生有金、铜等多种矿产。根据矿物岩石的反射波谱和TM数据统计特征,选用TM7、TM5、TM4合成图像和TM5/TM4、TM5/TM7比值图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构造信息,而且可以区分多种岩性和圈定有一定规模的热液蚀变岩石晕。用于1:50,000-1:500,000地质制图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TM资料在断裂构造及山地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资料经过定向滤波、主成分分析、线性增强和假彩色合成处理后,采用目视综合解译,获得线性影像综合解译图,经野外校核后编制完成庆元县15万断裂构造分布图。文章最后讨论了断裂分布与山地灾害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得出了在受深(大)断裂强烈影响的区域,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断裂交叉度和断裂密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火山构造作用引起的山地灾害斑块状分布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