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经济大国,海岸线总长35000公里,其中有各类海岸,如砂滩、砾石、岩石、珊瑚礁,以及复合海岸、人工海滩和人工岛等。海岸动力有风浪、潮流、海啸、冰凌等,并伴有地震灾害。日本海岸带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与濑户内海)一带形成临海工业带,海港集中,城镇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海岸,资源组合和资源优势均不同,应根据各类海岸的特点,因类而异、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基岩海岸的开发我国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葫芦岛,胶东半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杭州湾以南沿海,台湾东部沿海以陡峭的断层岸直插太平洋而闻名于世。基岩海岸的自然资源类型复杂,但以多深水良湾为其主要特点;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奇山异石遍布,火山锥与火口湖点缀,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众多港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1套以激光扫描仪为核心的船载激光扫描系统,对海岛海岸带地区进行动态远距离测量,获取地物点的三维几何信息和激光回波强度信息,实现对海岛海岸带数据信息的采集,从而展示海岛海岸带各类地物的空间分布,充实该类区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浙江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发育,因其组成物质抗冲蚀能力强,岸线后退不明显;砂砾质海岸普遍发生侵蚀,尤其是无计划的人工挖沙,造成沙滩减小或消失;淤泥质海岸大多处于缓慢的淤涨状态,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某些岸段发生侵蚀,特别是受到台风暴潮的影响,岸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后退和滩面下蚀。侵蚀岸段主要见于杭州湾北岸澉浦至金丝娘桥岸段,杭州湾南岸临山至西三岸段及瓯江口北岸盘石至黄华岸段。淤泥质海岸后缘为滨海平原,组成物质为粘土质粉砂,抗冲蚀能力弱,为防止和减轻海岸侵蚀,沿岸建造各类海岸工程(海塘、丁坝、导堤等),提高防潮抗浪能力,在朝滩种植大米草,互花米草,消浪促淤明显。另外,在海岸开发活动中,应加强海岸侵蚀监测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类型体系及其分布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包括2类、3亚类和13个三级形态类型的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体系,简要介绍了各类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总结了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海岸风沙地貌具有分布范围广泛,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分布地形多样,河口地区分布较集中,区域特征显著,类型与规模差异较大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各地的沙源、气候与地势等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发育条件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6.
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简要分析了胶州湾海岸湿地退化过程以及海岸湿地退化对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近40~50a来由于围垦、滩涂养殖、污染、城市化、填海造陆、河流断流、海面上升等原因,胶州湾海岸湿地呈现严重的退化趋势,表现为各类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潮上带湿地植被退化和景观分维数下降,潮间带湿地底质和潮下带湿地水质不断恶化等。认为海岸湿地退化导致胶州湾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生物多样性受损,并且对珍稀鸟类保护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统计分析了海南岛海岸带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活动断裂、海岸侵蚀、土地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口港湾淤积、崩塌、滑坡等。控制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和风力等5种,其中水土流失的控制因素既有水动力因素也有风力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形成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日益深入,个类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合理划分海洋资源类型、建立各类海域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海域使用综合效益对有效推行海域使用论证、强化海域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海洋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在分析其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海域管理所涉及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海域使用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1海洋旅游资源特征分析辽宁濒临黄、渤二海,海岸绵长,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类型多样,其间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由于海岸类型、海岸与海…  相似文献   

9.
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及其在黄、渤海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岬湾海岸是一种稳定的海岸存在形式,在天然海岸中岬湾地貌占51%。岬湾海岸研究是研究砂质海岸稳定性及演变的重要内容。岬湾海岸理论在海岸稳定性、海岸工程预测以及海岸综合治理方面有其重要的工程价值。文中详细讨论了岬湾理论中最具工程意义的抛物线型岬湾海岸线及基于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开发的可视化应用软件MEPBay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该理论对黄、渤海海岸的适用性。MEPBay软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岸形态过程,也是海岸工程师在岸线保护及海岸管理实践中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丁健  杨潇  孙苗 《海洋信息》2023,(1):28-33
面向公众的海洋数据信息开放平台能够为海洋管理者与社会提供准确的海洋数据与便捷的数据处理渠道,以满足海岸带管理者的各类需求。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数字海岸平台的功能与特点,着重从平台概况、数据来源、分析工具、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介绍,梳理了数字海岸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信息获取、决策支持与开展相关合作等方面的运行模式。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空间规划信息数据共享决策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12.
赵子丹 《海洋科学》1986,10(6):50-54
海岸按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岩质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多位于平原河流及大河河口附近,我国很多海岸是淤泥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基本特征是滩面宽广,坡度平缓、滩面的组成物质很细,且粘性颗粒所占比重很大。从淤泥质海岸波浪运动的动力特性来看,一是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沿程衰减较快,这在我们六十年代进行水槽试验时就发现过。根据美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绪良 《海洋通报》2004,23(3):66-72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山东省沿海发生的海洋灾害分为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生态灾害4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将山东沿海分为3个海洋灾害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沿岸风暴潮、赤潮和海水内侵海洋灾害区,龙口-成山头海岸侵蚀、海水内侵和海雾海洋灾害区,半岛南部-鲁南台风、暴浪和海岸侵蚀海洋灾害区。提出了山东省沿海各海洋灾害区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岸自然条件、海岸利用现状和项目用海需求等三项专题分析研究,确定海岸基本功能、明确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和管理保护措施,达到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岸开发秩序,调控海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在尽量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海岸资源浪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资源,推动广东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海岸沙丘风暴侵蚀研究的简要回顾,概括了我国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概况,以及国外近期在海岸沙丘侵蚀机理、海岸沙丘风暴响应过程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科学问题。针对我国海岸风暴侵蚀研究的不足之处,应及时开展海岸沙丘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估、典型岸段的风暴侵蚀机理拓展研究,以及海岸沙丘功能维持和生态养护技术示范和应用等,探究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机理,建立一套海岸沙丘风暴侵蚀评估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白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这段海岸与其以南以北的海岸类型比较,在海岸发育、海岸地貌类型以及海岸冲积  相似文献   

17.
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日趋加剧,砂质海岸普遍遭受海洋侵蚀。基于广东台山浪琴湾海滩和望头湾海滩2个岬湾砂质海岸的调查资料,对其海岸侵蚀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风暴潮与人为因素是目前岬湾砂质海岸侵蚀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防止砂质海岸侵蚀、保护砂质海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的灾害地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卫星遥感、测深、浅地层剖面及钻孔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及近海海洋灾害地质,编制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灾害地质图。黄河三角洲海岸灾害地质以海岸侵蚀为主,根据1976—2001年海岸的变化速率,可将海岸分为快速侵蚀海岸、中等程度侵蚀海岸、稳定海岸和淤积海岸四类,快速侵蚀海岸和中等程度侵蚀海岸长期以来遭受侵蚀。灾害地质因素有浅层气、灾害地貌、活动断层、海底滑坡、底辟、隆起脊、埋藏冲沟一古河道。浅层气主要分布在老黄河口附近渤海海底,近岸少见。浅层灾害地貌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斜坡上的扰动区。扰动区位置在整个三角洲上变动明显,有向岸移动的趋势,斜坡坡度减小,扰动强度减弱。底辟除了发生在废弃三角洲侵蚀区外,还发生在三角洲外的渤海海底下部。隆起脊位于黄河口东部渤海海底,沿NE—SW方向发育,顺隆起脊发育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1987年和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2001年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7年至200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3种类型大量减少,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滨海草地的减少,使海岸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遥感图像和野外地质填图,本论文图示并阐述了青岛-崂山南部海岸地质、地貌特征。认为控制海岸方向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及酸性岩墙。海岸的形成归因于构造作用,属于构造海岸。根据海岸与构造线方向,将区内海岸划分为纵海岸、横海岸和斜海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