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倒春寒标准及气候概率:我们确定倒春寒标准如下:1).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11.0℃。2).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滑动平均≤10.0℃,其中有连续2天≤9.0℃。凡符合以上二条之一者,为有倒春寒年份。根据以上标准,本站60—77年共18年中出现倒春寒的8年,占%。  相似文献   

2.
我地的春播期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 旬,若有3天以上的日平均气温(?)12℃或日 平均气温(?)14℃连续5天以上光照的天气被 称为倒春寒,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地区早稻播 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全地区性的倒春寒有1955年、1968年、 1970年、1976年、1980年及1982年共6年, 特别是1976年倒春寒日数长达15天左右,是 我地区早稻烂秧最多年。 本文试以历史资料对我地区倒春寒作分  相似文献   

3.
天气概况今年秋季冷空气来得早,九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全省都比常年偏低1—2度,其中6日到20日半个月,平均温度要比常华偏低2—4度,特别是9—12日,接连受两次较强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五—六天日平均气温在20度以下的秋季低温。这时正在抽穗扬花的杂交晚稻和正在孕穗的常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统计强天气标准为:雷暴大风——伴有雷暴的阵风≥17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2m/s;强雨—1小时雨量≥20mm或2小时雨量≥30mm;冰雹。凡在区域内出现上述之一的称为一个强天气日,连续2天以上出现,则称为一次连续强天气。在1979—1987年3—10月共出现强天气日为102天,其中连续强天气为26次,占62天,约为总强天气日的60%多。表1可见在3—8月份的强天气出现数中有50%以上都将出现连续。连续2—3天的在3—9月都有可能出现。而4天以上则都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5.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6.
王运旭 《气象》1978,4(2):8-8
每年3月25日—4月10日,是我地早稻、棉花的大播期。在这半个月内,遇到连续10天以上的低温阴雨或强寒潮带来的霜雪冻害(统称倒春寒),对春播工作危害很大。多年来,我们对农谚“冬暖春寒”进行验证,并用来预报春播期有无倒春寒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7.
一、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资料为田东县1954—1990年2—3月的日平均温度,按(1)日平均气温≤12℃连续三天或以上;(2)日平均气温≤14℃连续五天或以上的低温阴雨总天数划分为特少、偏少、正常、偏多、特多五个级别。分级标准见表1,各年实况和属级别见表3。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7,(2):7-7
一、确定倒春寒天气标准在历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这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2℃,并连续等于大于4天者;连阴雨日等于大于6天者;有冰雹或雪者。凡符合上述任意两条即称为“倒春寒”天气。二、选取预报因子我们用综合点聚图方法,主要选取季节转换和特殊极值的要素,从本站历年资料中选出10组预报因子。X_1年最高气温与12月最低气温X_29月降水量与12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贵州倒春寒的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的东侧,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春季南方暖空气势力增强北上,我省气温明显回升、但时有较强的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造成“倒春寒”天气,引起水稻烂秧烂种,危害农业生产。1单站倒春寒标准1.1单站倒春寒过程标准凡在3月用日至4月30日这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10.0℃连续3天或以上(从第4天起可见许间隔1天日均温<10.5℃),则定为一次倒春寒过程。详见《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灾害性天气划分标准》,后面简称文献1。如果过程在3月用日以前开始延续到3月21日以后,或过程在4月30日以前开始延续到5…  相似文献   

10.
一月上旬我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范围大(?)暴雨天气;一月中旬初,爆发了一次全区性的强寒潮,11—13日全区降温明显,桂北10℃左右桂南10—15℃。二月中旬初,桂南大部地区低温阴雨结束。三月除桂林地区3—8日,20~27日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12℃低温阴雨天气外,其它地区没有倒春寒天气,对春播有利。  相似文献   

11.
1 倒春寒定义 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11.0℃,称为倒春寒。若一年中先后出现倒春寒≥2次,或倒春寒出现在4月中、下旬,称为严重倒春寒。  相似文献   

12.
低温阴雨是我省早稻育秧期间严重的气象灾害。轻则影响早稻秧苗质量,重则造成大量烂秧,浪费种子,耽误农事。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春季低温阴雨特别是倒春寒严重的年份,早稻往往增产,而晚稻则多会减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低温阴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便为开展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1低温阴雨年景划分根据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影响,通常将日平均气温<12C连续3天或以上,或日平均气温<15℃连续7天或以上的天气过程,定义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轻重年景定义,则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如持续时间、平均气…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湖北一次强倒春寒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3年4月18—22日湖北倒春寒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h Pa中高纬稳定维持"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低纬地区环流比较平直多短波活动,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在湖北省上空交汇,造成湖北连续阴雨天气。(2)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在南下过程中,冷高压逐渐分裂成几股连续的冷空气,导致湖北出现倒春寒。(3)前期受暖低压影响,地面回暖显著,为后期气温陡降创造了条件。(4)此次倒春寒天气低层有明显的冷平流,随着冷空气的加强,冷平流的层次逐渐增厚。南支槽前暖湿平流和降水凝结潜热释放共同作用,使低层出现明显的暖平流。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三月下旬后期,我区出现自一九三六年以来最严重的倒春寒天气。这次倒春寒过程前后,中、高纬度环流演变比较特殊,与前冬环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着重分析头一年10—12月500毫巴平均环流形势与这次过程的相关关系。 一、概况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北方强冷空气前锋开始影响桂东北,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南移到桂南,全区各地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桂北由19—20度降到6—7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天气型对烂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悦贤 《气象》1975,1(2):26-26
我国南方早稻播种季节,常有低温和阴雨天气,易使秧苗产生烂秧死苗,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根据过去试验和调查:在广东地区一般早籼稻品种,出苗期要求日平均温度≥12℃,若<12℃幼苗就停止生长,甚至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因此,一般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最低气温≥7℃时进行播种。播种后若日平均气温≥15℃,连续5—6个晴天,就能正常扎根。  相似文献   

16.
一、天气概况一月份,全省气温比常年偏低1度左右。尤其是下旬,浙北地区偏低2—3度。雨日偏多,日照偏少。5—9日、20—31日连续两次连阴雨(雪),形成多雨寒冷的隆冬天气。浙江沿海海面共出现8次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影响而形成的大风有5次,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6,(1):32-32
为作好春播服务,我局找到了棉花、水稻、玉米、杂交高粱春播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具体为: 棉花:平均气温10—12℃,5厘米地温12℃以上,土壤湿度为18—22%,利于播种和出苗;日平均气温3℃以下,遇有连续5天左右的连阴雨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18.
岑士良 《贵州气象》1999,23(4):22-24
暴雨是花溪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尤其是连续暴雨天气或大暴雨往往会形成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为突出。按我国气象部门的规定,凡24h降水量达50mm以上,称为一次暴雨过程;达到或超过100mm为大暴雨,20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花溪区是暴雨频繁发生的地区,暴雨天气对生产、生活危害较大。1991年6月21日-7月11日降水特多,其中6月下旬降水量多达215.4mm,7月1日~11日上午9时共降雨达416.2mm。在这短短21d时间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7月8、9日连续两天出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8日降水量89.0mm…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秦岭巴山地区处于亚热带北界边缘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2.0—15.6℃,1月平均温度0.8—3.4℃,年极端最低温度-8~-16℃,7月平均温度24—26℃,年极端最高温度38—42℃,年平均降水量700—12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年雨量40%—50%,且多暴雨天气,年均出现1—4天暴雨,也有伏旱天气出现,平均  相似文献   

20.
六盘水市倒春寒发生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1年六盘水市3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以及1970—2011年的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六盘水市倒春寒天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倒春寒发生频繁且严重,中级以上等级的年份超过7成,其中,重级以上等级接近4成;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其次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