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塌陷的优势频率较低,集中在1—3 Hz;爆破的优势频率较高,集中在1—6 Hz;地震的优势频率较宽,集中在0—20 Hz,为进一步甄别爆破、塌陷、天然地震提供了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力仪高频信息和地脉动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磁反馈零位检测技术改装的重力仪进行高频信息的观测。阐述重力仪高频信息频谱分布特征、数据采集、数字计算和随机信息的处理方法。利用高频信息可以很好地观测和研究地脉动,给出北京香山地震台利用重力仪高频信息观测所得的地脉动功率谱。分析了地脉动特征及其与台风过程的关系;讨论了某些大地震前所出现的地脉动异常现象。得出北京地区正常地脉动频率分布范围为0.13-0.32Hz,优势频率为0.2Hz,相应的卓越周期为5s的脉动频率异常,也可能在地脉动的正常频率处(0.2Hz左右),出现幅度很大的脉动幅度异常,后者又往往与台风引起的幅度异常相混淆。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一次特大型岩质滑坡,能量相当于ML 2.7地震,与该市辖区内构造地震、爆破、岩溶塌陷等波形进行对比,得到不同类型地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频谱特征,此次滑坡波形特点为:波形初动不清晰,在滑坡过程中波形振幅变化不大;由于地表吸收,高频衰减快;0—4 Hz低频段近台波形丰富,优势频率为0.6 Hz。  相似文献   

4.
唐兰兰  王海涛 《内陆地震》2009,23(3):377-385
利用振幅分布、周期比以及频谱分析3种方法对爆破事件和天然地震进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地震平均最小振幅分布概率为69.85%,而爆破事件平均最小振幅分布概率为35.21%;天然地震周期比均值为1.431 1,爆破事件周期比均值为0.848 2;地震频谱优势频率集中在1~8 Hz,爆破频谱无明显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震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环境干扰成为影响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设计干扰源管理模块,为监测人员提供工作平台,对典型干扰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随着干扰源记录的不断补充,充实了干扰源数据库,可为今后干扰事件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利用该模块对干扰源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地球物理台网数据质量,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与台网运维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河北省地震预警站网的运维体系、运维理念和运维机制。体系化、专业化的运维队伍是进行预警站网运维工作的基础,同时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指导运维工作的开展。将运维工作纳入学科管理,通过学科评比提高运维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积极性;通过制定波形大异常处置、波形质量检查等制度,引导运维队伍由传统的“测震运维”理念向“预警运维”理念转变,在“保运行”的基础上,注重数据质量和运维时效性的提升,保障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7.
陈佳  李孝宾  杨军  叶泵 《中国地震》2016,32(2):216-221
2011年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云南省宾川县大银甸水库开展了大容量气枪激发实验。为了深入研究气枪震源激发波形的特征,本文对不同距离台站记录的波形进行了频谱分析,对气枪激发震源的能量进行了计算,并将彩凤台气枪信号的波形、频谱特征与天然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次激发相当于M_L0.7的天然地震。对相近震级天然地震波形的频谱与气枪激发波形的频谱进行对比后发现,气枪震源激发波形频率小于15Hz,主频多数集中在2~5Hz;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中低频信号较相当震级的天然地震明显;1次激发释放的能量为8.90×10~6J,相当于2.4kg硝铵炸药的当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7年7-9月红山基准地震台钻井作业期间测震波形数据,截取环境噪声相对平静及干扰时段的地震波形记录,采用噪声频谱密度分析方法,对钻井干扰噪声频谱特征加以分析,掌握干扰频段,去除钻井作业对测震数据所产生的噪声干扰。该结果可为提高地震波形质量、地震事件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苏北测震台网地面台站和深井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以来台网附近 ML ≥2.8地震波频谱特性。分析可知:地面记录与井下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地面记录地震波拐角频率较井下约大0.28 Hz,地震波峰值频率比井下约小0.22 Hz;对于ML >4.5地震,地面记录地震波的优势频率范围小于井下记录;地震矩和矩震级地面台站记录数值较大,差值分别为3.104×10^14 N·m 和0.32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成都、重庆、拉萨地磁台记录到的汶川MS 8.0地震、汶川地震余震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在4级及以上中强度地震前3个月内地磁相对观测HHT频谱中能观测到一定程度的地震前兆异常,各分量的优势频率大部分在0.01 Hz,但并不是距震中300 km内的每个台站的地磁相对观测分量HHT频谱中都能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 对弱震区(河南及邻近地区)形变及重力数据进行时频谱计算。 对扰动事件、 地震响应、 可能的构造运动信息、 以及固体潮瞬时频率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重力的干扰成分主要集中在0.3~0.5 Hz、 0.001~0.1 Hz频段, 其中部分振动干扰呈条带分布; 0.1~0.18 Hz频段可能包含有构造运动的信息; 0.1~0.18 Hz信号的能量变化、 固体潮瞬时频率特征参数可作为应力场变化的表征, 特别是作为形变及重力远场变化的表征, 具有较好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2008年4月25日至5月12日间的四川台网14个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到的地脉动波形资料,把速度波形做适当的数据校正和滤波处理后,经积分转换成位移波形.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存在低频异常颤动,地震前2~3天开始0.1~0.3Hz频段傅里叶谱幅值逐渐增大;各个台的位移振幅值逐渐增强.其中靠近龙门山断裂带的台站记录到的地脉动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提出3个思考,研究了2~4 Hz干扰的性质以及演变的过程,结合仪器响应以及背景噪声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4 Hz干扰已成为成都地震台测震资料中的固有干扰,2011年开始出现且现今广泛存在于成都地震台5.5级及以下且震中距大于20°的远震波形、4.5级及以下的近震波形内。成都地震台的背景噪声水平于2011~2012年陡增,2012年达到峰值。干扰的演变规律与台基背景噪声变化走势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与仪器响应并无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将空气及地面以下两层视为三层有耗散的线性媒质,求出第三层中的水平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在地表处的积分形式解,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其频谱特征。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异常的优势频率为0~2Hz,与实际观测资料相吻合,在超低频或甚低频,有比较明显的电磁场异常。并讨论其对地震电磁辐射监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成都、重庆、拉萨地磁台记录到的汶川MS 8.0地震、汶川地震余震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在4级及以上中强度地震前3个月内地磁相对观测HHT频谱中能观测到一定程度的地震前兆异常,各分量的优势频率大部分在0.01 Hz,但并不是距震中300 km内的每个台站的地磁相对观测分量HHT频谱中都能明显地观测到异常,这可能与台站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娜  王霞 《山西地震》2022,(1):1-6+11
应用S变换和广义S变换获得山西地区地震、爆破、塌陷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S变换可显示不同地震事件较完整的时频分布信息,广义S变换对事件在具体频率的分辨率上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两种方法可得到对应事件较完整的时频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地震的震源机制较复杂,高频能量丰富,地震频谱频带范围较宽,一般在0~20 Hz左右,高频成分较多,峰值多在10 Hz;爆破的震源简单,一般主要产生在P波群,爆破的频带较窄,一般在0~10 Hz,频率偏低,一般在3~4 Hz左右;塌陷属于瞬时压缩源,能量释放时间短,波的传播路径简单,频带窄,集中于0~10 Hz,主频率集中在0~3 Hz。  相似文献   

17.
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3个月青海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无地震记录和无仪器故障的连续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FFT频谱分析,确定优势频率为0.03 Hz。通过Butterworth滤波器提取50.2~0.4 Hz的波形资料,运用亮度函数SSA扫描方法对提取资料进行扫描计算,亮度函数空间分布表明青海境内东昆仑地震断裂带内存在周期为30 s的辐射源,并对其呈现的时空特征做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玉树7.1级地震前,由于受到青藏块体向北运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射源有沿东昆仑地震断裂带由西向东逐步向玉树7.1级地震震中运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发生的2次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以及同时期在关岛西南部海面上发生的超强台风Utor活动情况,对云南省部分数字地震台站观测到的异常扰动信号的频谱特征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震前低频扰动现象是否与台风引起的巨浪产生的地脉动效应有关。结果显示,"震前扰动"现象确与台风路径以及台风的强度密切相关,异常扰动信号开始时间基本与台风进入大陆架时间一致,台风引起的异常扰动信号的优势频率为0.15~0.3Hz。  相似文献   

19.
地脉动及特殊波形的频谱特性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化然  郭瑞芝 《地震》1998,18(1):75-82
利用功率谱和Sompi谱分析方法,对大震前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等记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较大地震前短周期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频谱的峰值频率fm,拐角频率fc相对频带宽度△f相对峰值Sm/S0,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b│及Sompi谱的卓越频率fd等特征量均可能出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少数为上升)异常变化。(2)各频谱特征量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3)  相似文献   

20.
井下地震计波形记录的P波垂向分量存在频谱极小(spectrum null)现象,导致接收函数的结果不稳定.本文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基于平面波入射的传播矩阵理论,发展了用于计算井下地震计的接收函数正演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井下地震计波形垂向分量频谱极小现象,研究其对接收函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井下地震计波形记录垂向分量的频谱极小开始出现的频率和地震计的埋深相关.该现象可造成反卷积提取的接收函数不稳定,且不稳定情况出现在频谱极小附近的频段,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高斯因子压制其对接收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