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伯伦  储昭庆 《贵州气象》1995,19(5):31-33,35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我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条件,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修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柳红  陈卓煌  王华  唐力生 《广东气象》2019,41(4):68-70,77
根据茶叶的生长特性,基于英德市1970—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英德市的光、温、水等气候要素及影响茶叶生长的低温冻害、暴雨和干旱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英德市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均适宜茶叶生长,尤其是≥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符合茶叶生产的气候需求。近些年低温冻害和干旱出现次数减少,暴雨灾害相对增多,茶叶生产应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江南茶叶生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2017,(8)
正该书通过人工气候控制试验、田间试验和典型年份相关信息,构建了江南茶区茶叶主栽品种(龙井43、乌牛早、鸠坑、福鼎大白茶等)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研究了茶叶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茶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茶叶生长气候适宜度和茶叶气候品质评价诊断等模型;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茶叶生产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茶叶生长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茶树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探讨了遥感  相似文献   

4.
广西河池市气候与板栗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板栗生长发育期的观测和调查,总结河池市板栗生产和气候条件的关系,找出板栗生产中的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并从气候角度提出河池市发展板栗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余庆小叶苦丁茶生产气候条件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小叶苦丁茶生长发育对的气候要求,从发挥余庆县小叶苦丁茶生产的气候优势角度,提出余庆小叶苦丁茶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影响平凉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6 个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全区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区划,将全区划分为日光温室最适宜、适宜及次适宜种植区等三种种植区,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找到合理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8.
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叶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分析了浮梁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现浮梁茶叶产量与5月中旬~6月上旬的降水量呈正相关,与3月下旬~5月上旬日照时数、5月中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以这3个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对浮梁茶叶的生产种植进行了科学区划。另外,针对不利于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优质高产建议:一是选择海拔在600m左右的山区建立优质茶叶基地;二是选择福鼎大白等抗寒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三是注意预防冬季冻害、春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9.
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计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为开展生产于春季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技术支撑。针对茶叶质量指标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运用农业气象技术确定茶叶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与茶树芽叶质量、颜色、滋味的关系,设计乌牛早茶树、龙井43茶树、鸠坑茶树在春季生产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将龙井茶叶的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候品质分为特优、优、良好和一般4级,开展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与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无关的第三者,开展的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容易为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提高茶叶生产企业信誉度和产品知名度,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购其满意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10.
湖北历来就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大省之一。根据近20多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概况,揭示了存在于全省粮食生产中的结构性弊端;同时,从气候生态环境对发展粮食生产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有利于湖北粮食生产的种种气候生态因素,提出了在湖北省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信理  熊文愈 《气象学报》1995,53(2):217-224
综合考虑梯度输送和阵性穿透作用,并对植被上方的过渡层作适当处理,提出了植被微气象的一阶闭合模型。它对温、湿、风等物理量垂直分布的模拟精度良好。引用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对模型中参数作多维非线性搜索,结果客观可靠。由于植物本身的调节适应能力和反馈作用,大气与植被间的动量与水热交换机制和过程不尽相同。在动量输送过程中,梯度产生项和阵性穿透皆不可忽视,尤其在群体下部,更为重要;而在热量和水分输送过程中,阵性穿透作用在低矮密集植被中的贡献甚微,梯度产生项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揭示重庆市名优茶产品巴南银针的主产区茶树生长的气候优势,本文以巴南银针茶叶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条件与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茶叶种植区气候可行性;综合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析春茶生长期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特点;基于气候适宜度理论以及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巴南银针茶叶产区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以及气候品质等级。结果表明:巴南银针茶叶产区热量条件优越,无早春冻害,能够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以及春茶的早采高产;春茶生长期,从一芽一叶开采期开始计算,气候适宜度平均值0.7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生产;春茶气候品质等级维持在2级到1级,气候条件利于春茶品质成分积累,保证了优质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of sulfate and nitrate production in clouds on the East and West coa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Sulfate production measured on the mid-Atlantic Coas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o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ast. Nitrate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 on the mid-Atlantic Coast but, on average, insignificant o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ast. Measurements of sulfate and nitrate scavenging coefficients by cloud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茶树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明市茶树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光照及平均温度、积温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树生产的需要 ,制约茶树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 ,以此为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三明市茶树生产的实际情况 ,将茶树生产分为 3个生产区域 :乌龙茶为主绿茶为辅区、绿茶为主乌龙茶为辅区和绿茶与乌龙茶并重区 ,并提出茶树生产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荣生  袁玉付 《气象》1996,22(5):55-57
根据盐城市的大、小麦产量,农技措施和气象资料,采用极限产量权重法组建大,小麦产量(y)的预报模式:y=ym-y农-y灾-y气或改写为:y=ym(1-(∑ai+∑Bj+∑Cn))对盐城市大、小麦产量进行分段预报,经多年试报,结果与实产的相以误差均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采集的近20000张茶园图像,分别筛选出1000张茶园结霜和1000张未结霜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的EasyDL经典版图像识别功能,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茶园结霜识别模型,进行茶树结霜图像智能判别。茶树结霜智能识别模型的准确率、F1评分、精确率、召回率分别为99.2%、99.2%、99.3%、99.1%。模型检验结果为:样本地20张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5.51%,20张非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9.99%;非样本地(江南茶区)80张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7.53%,80张非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5.11%。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1971—2020年宁波市127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和茶叶生产相关资料,分析了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风险因子集,通过加权指数求和的方法建立了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风险模型,对早春霜冻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和分年代的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出现的年平均天数分布总体呈现西低东高的特征,霜冻年平均天数的范围在0.23~21.43 d;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区域、宁海西部和宁海东北部的茶山区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宁波东部沿海地区;20世纪70—90年代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域基本呈增长趋势,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呈减少趋势,高风险区域8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70年代最少,21世纪00—10年代,宁波市茶叶早春霜冻低风险和中风险区域呈减少趋势,较低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第3次农业气候区划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三明市第 3次农业气候区划 ,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竹类、食用菌、蔬菜和茶叶等 8类 2 7项的专题农业气候区划 ,包括确定指标、建立模式、以ARC/INFO生成区划图、进行分区评述 ,并提出趋利避害措施等过程 ,由于精度的提高 ,使区划结果对三明市的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的气象风险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峰本  黄滢  周启强  许文龙 《气象》2006,32(11):113-117
对海水养殖灾害及适生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海水养殖气象灾害风险及以盐度、海温为特征的各类海水养殖生物适生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并建立风险指标数据库;利用1968-1982年的盐度、海温、降雨、气温、风向风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相关气象要素为因子的海温、盐度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天气的监测预报并结合风险评价标准,实现海水养殖的气象风险分析预报,为海水养殖业防灾减灾、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