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1992至2022年中有关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477篇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出:(1)地理教学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回落后又出现增长趋势;(2)地理教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区域地理、地理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核心素养;(3)近30年地理教学发展趋于现代化和专业化,地理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方法多元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两点展望:加强地理教学研究机构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支撑,通过采用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1989—2019年的湿地保护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结构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湿地保护研究的发文数量、核心关键词共现、时区等可视化分析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湿地保护研究总体经历了新兴起步到迅速增长、逐步趋于平稳的发展历程;(2)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及生态补偿是湿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3)湿地保护研究视角多元、研究主题丰富、研究方法多样,大致形成了六大研究主题,湿地评价方法体系完善、技术方法创新及湿地立法仍需重点关注;(4)近几年湿地保护研究创新点有待突破,随着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以及自然保护地的整合,未来湿地保护研究有望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探究土地污染研究现状及其时空格局,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从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及内容等角度对1957-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土地污染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共涉及13 077篇文献、15 714位作者、5 663个研究机构、2 141种期刊。结果表明:土地污染文献数量增长符合指数模型,土地污染研究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核心作者177人;土地污染核心研究机构较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土地污染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92.80%;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核心区期刊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为172篇,居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发文量为115篇,位居第二;从关键字分析来看,重金属污染和土地污染修复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地污染修复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5.
陈婵  朱竑  杨蓉 《地理科学》2023,(3):434-444
重点刊物刊文是反映学科总体发展、内容结构、技术方法与机构分布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内综合性刊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为来源,选取其中193篇地理学研究论文为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和可视化结构图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载文数量、发文作者、引用情况、研究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时空间尺度特征方面对地理学相关领域2001—2021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刊载的地理学论文呈现如下特点:(1)载文数量逐步增加,并呈现自然地理、GIS与遥感科学相对凸显,而人文与经济地理相对弱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主要研究单位与学者相对集中,未能及时反映出学科发展新动向;(3)研究热点聚类表明传统地理学主题与新技术方法的结合已形成庞大的研究体系,与《地理学报》期刊相比呈现出明显错位;(4)研究方法上,自然地理与GIS、遥感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主流,但人文与经济地理有待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相结合;(5)论文研究的时空间尺度跨度大,更偏向中观、宏观层面的分析,微观层面视角的地理学研究成果目前尚未在该刊出现。总体上,现有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球科学系统内部对地理学的...  相似文献   

6.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通过梳理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首先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将国内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探索、初步成长、繁荣发展3个阶段,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研究者及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研究内容、研究前沿进行量化分析,发现:①核心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弱,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②发文机构之间合作度低且地域主要集中在南方;③研究内容主要为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社区参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及传统村落与生态旅游;④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前沿分别是传统村落旅游新业态、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新路径及传统村落旅游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该文对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历程、研究者与发文机构、研究方法与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热度高、增长趋势明显、政策导向显著,经历了起步探索、初步成长、快速发展3个较稳定的发展阶段;(2)国内初现领军人物,但国内外尚未形成较强的核心团队和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3)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但呈现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趋势;(4)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文旅融合资源、乡村旅游与文化关系、乡村文旅融合影响、乡村文旅融合路径四方面。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构建理论体系与建立科研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9.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韩增林  李彬  张坤领  李璇 《地理科学》2016,36(5):643-652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82~2013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经济研究的3 44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及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表明:自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主要围绕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滨海旅游”等展开;韩增林、张耀光、郑贵斌、殷克东、李靖宇、徐志斌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为发文较多的机构;《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海洋经济相关研究载文量最多的期刊,《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域研究与开发》、《资源科学》等是主要的载文核心期刊。除了传统的海洋经济研究视角下,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及优化、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产业集群、现代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人海关系的脆弱性、滨海旅游等的研究外,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海洋经济相关理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研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及“一路一带”战略对海洋经济相关研究的新要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湿地科学》2012,(4):520
2003年创刊的《湿地科学》,历经9年的连续出版,期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不断提高。至2011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这些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为:CNKI中国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地理教学中有关深度学习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排序及分析、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地理教学中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效评价、课堂教学策略与组织构架、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论证三个领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教师地理教学与学生地理学习之间桥梁的有效搭建、课堂学习的成效评价等是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2.
国外现代景观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凤慧 《地理研究》1987,6(3):81-90
景观地理是地理学传统的综合研究领域,近年来主要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势:(1)从传统的经验综合走向系统综合;(2)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不断革新;(3)基础研究的重心开始向景观的动态特征转移;(4)应用研究在进一步加强;(5)景观生态研究迅速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景观地理研究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北京市16个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进行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采用模糊定性分析法(fs/QCA)解析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组合路径。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沿着“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体系培育—文旅产业功能提升”脉络,持续向传统村落地域系统释放综合效益,进而推动传统村落全面振兴的动态过程。(2)案例村落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差异较大,不同效益维度呈现梯级分化的典型特征,各村自身在4个效益维度上的水平具有非均衡性。(3)单因素必要性分析中,所有单变量因素均无法单独成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4)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组合路径共有3种类型,即成熟发展路径、快速发展路径及渐进发展路径,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影响要素组合。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为传统村落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贫事业具有世界意义。回溯中国贫困地理研究特征和学术贡献,归纳其学科范式,对今后地理学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重要学科价值。基于CiteSpace 6.1.R2对1988—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中国贫困地理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和区域减贫实践促进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机构、作者和发文数量逐渐增长,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需求导向性;(2)城乡减贫政策差异和异构形成了中国乡村贫困地理和城市贫困地理研究分异格局,反映贫困地理研究的城乡二元性;(3)减贫政策调整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学科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贫困地理研究的范式演进性;(4)在地理学学科范式框架下,发展地理学和贫困地理学以贫困地理研究为共同领域,发展地理学旨在建构减贫过程、方法和决策,而贫困地理学重在解构贫困过程、方法和决策,代表了两个“学科”共同的研究基础和不同的学术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5.
邹君  刘媛  谭芳慧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18,38(8):1292-1300
以脆弱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概念,从“内损性-暴露性”2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湖南省新田县的3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案例村落的景观脆弱度均为中等脆弱等级:谭文溪村脆弱性最大,河山岩村次之,黑砠岭村脆弱性最小。从脆弱度得分贡献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是影响传统村落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暴露性是次要因素。内部结构因素中,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是主因;外部扰动因素中,旅游开发是主因。从各要素的相对脆弱率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分列前3位,是当前传统村落脆弱性最明显、脆弱程度最深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明确湿地碳汇研究进展对于寻找突破点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01—2021年湿地碳含量研究的1 183条文献进行了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的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5年后发文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到顶峰后呈波动增加趋势;2)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的主要机构;3)我国湿地碳汇研究从湿地—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起步,发展到湿地土壤修复模式的探究,现阶段主要为碳中和背景下湿地固碳植物的选育与驯化;4)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湿地碳汇计算综合评价体系缺乏、较少从湿地修复与保护双角度出发去考虑湿地碳库在“碳中和”中的相关影响问题。本研究指出了加强区域合作,结合本土化数据构建我国湿地碳汇参数库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旅游重点村和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典型村落整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典型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其中传统村落高密度区分布于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南-闽北、晋东南一带,核心区呈“品”字形格局;民族村寨高密度区位于湘桂黔交汇处,由西南向西北和沿海地区逐渐减少;旅游重点村以京津冀和沪苏浙为双核心向西辐射到青甘、川滇一带;森林乡村则以北京以及浙江与安徽交界处为双核中心向周围辐射分布;(3)影响典型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等。全国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能为全国典型村落的开发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与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的本质是,解读地理知识产出空间结构,更深层次是地理科研活动空间不均衡的阐释。基于论文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以1986—2018年《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地理科学进展》(简称“4地”)发表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39所中国地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发文指数,界定高校发展形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地理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 从发展历程分析,“985”高校是中国高校地理研究的核心,而“211”高校在2005年后普遍发展,形成以中、高发文量为主的集聚区,其他类高校形成高、中、低发文量均衡分布的态势;② 从空间集聚分析,东部高校逐渐形成“北上广南”的地理研究集聚区;中部高校于2004年后呈现快速发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发展最为突出;西部高校总体呈现“西北强—西南弱”空间格局;③ 综合分析表明:中国高校地理学发展势头强劲,但“985”高校、东部高校地理发展内部差异较大,且短期内西部与中东部高校、其他类高校与“985”“211”高校地理发展不均衡依然维持。在未来发展中,除引进优秀科研团队、政策扶持外,中国高校地理发展还应抓住区域特色,培育自身地理团队,以实现区域研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NKI、CSCD文献搜索引擎,以及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1992—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知识图谱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全景式展现。结果发现:1)近25年来,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是学者的主要科研阵地;2)研究的优势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建筑、规划类和师范类院校;3)研究经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家级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4)在研究热点方面,人居环境、居住环境、宜居城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等是学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热点词汇。5)在研究主题与知识基础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广泛,主题尚不集中,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居住生活满意度、人居环境科学、人口发展是受到关注较多的8个热点主题,其知识基础建立在31篇经典文献之上。6)在具体演进轨迹方面,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呈连续发展且彼此联系紧密的态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问题或政策的学科发展导向,以及学者间的合作交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技术方法的革新与应用等是其演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以“美丽中国中脊带”区域9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本体价值禀赋、遗产资源组合优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及区域旅游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响应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TOPSIS法计算各单元旅游响应度,并运用ArcGIS 10.2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1)各单元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差异明显,南方高于北方,胡焕庸线东侧高于西侧,呈现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中部、北部的空间格局;省际之间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传统村落资源丰富,但旅游开发利用程度整体不高,79.38%的研究单元旅游响应度在3级以下。(2)传统村落旅游响应3级及以上的景观亚区均位于胡焕庸线的东侧,空间分异明显;景观区、景观亚区传统村落数量与该区域旅游响应相关性不强;景观大区传统村落数量与该区旅游响应度有一定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