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者说明: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找矿工作总是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观点所支配的。辽宁省关门山矿床,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断裂构造被认为是首要的控矿因素。根据这  相似文献   

2.
罗建民  张旗 《地学前缘》2019,26(4):6-12
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研究的思想、方法在地学领域也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大数据研究的对象是数据,研究的工具是计算机,研究的方法、手段是查明数据间相关关系,研究的特点是取向高概率做出决策。大数据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查明数据间的相关关系,研究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的思想、方法。本文提出大数据是应用“归纳法”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以及高性能计算机和大数据计算技术使“归纳法”得以升华的观点。文章通过对统计学、机器学习算法的深入探讨,得出大数据将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方式,改变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改变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查找因果关系开展科学研究的习惯。大数据必将开创一条跨越复杂的因果关系、直接获得研究结果的全新的科学研究途径。随着数据爆发式增长,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统计分析方法将很大程度地突破数据体量的限制,统计分析预测模型以其真实可靠的处理结果、对条件和结果良好的解释能力、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优势,将推动地质科学进入定量化研究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很盛行.这种思想把一切自然现象都解释为天意的体现,而反常的自然现象则是“天之谴告”,即天的谴责.在地学方面,他们把地震、山崩、洪水、气象反常等都纳入天意的表现.例如,公元前一六八年武都的地震、山崩;公元前一七九年齐、楚等地水灾和山崩,他们都认为是二十多年后吴楚七国之乱的先兆.“汉七国同日众山溃,咸被其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海啸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海啸、地震和它们的成因。作者认为,破坏性地震常伴生着破坏性海啸,但地震不会直接引发海啸。构造地震和地壳变动型海啸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伴生或共生关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破坏性海啸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地震震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知道,造山作用、地震和岩浆作用——火成岩侵入体的侵入和火山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花岗岩侵入体与强烈褶皺带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这些侵入体几乎与岩層的揉皺作用同时,或在最接近于造山时期的地质年代里,即那些受过褶皺作用的地带发生隆起的时候,大量地贯入褶皺带内。阿尔漢格尔斯基指出:“褶皺作用在时间上与隆起作用紧密相联;这就有根据可以认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者可以推测,它们是同一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献   

6.
十三陵盆地是北京地区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之一,它是个座落在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交界线上的山前盆地。 对十三陵盆地松散沉积下的基底地形,《华北地区的冰期和间冰期问题》一文认为是冰川挖掘出的基岩凹地,而且“是一个被泥砾填充和表面沉积物复盖的基岩凹地”。并指出;“只要是有冰川的地区,就一定会发生这样的地貌,虽然它们一般不是冰川流行的鲜明证据。反之,如果一个地区没有这样的地貌,就可以推断,在那里冰川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牛顿力学是研究宏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中有许多超乎宏观世界的现象,有些很神秘,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的事件。当你对其中的一个量子进行测量时,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也可以被感知,可以被关联测量。量子纠缠是量子系统区别于经典系统的最不可思议的特性。量子纠缠正是由于它过于神奇,很难验证,故引起学术界争论不断。但是,由于量子纠缠具有的强大功能,正在成为国际大国竞相发展的焦点。文中讨论了量子纠缠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探讨了量子纠缠应用的若干实例,包括量子纠缠的隐形传态功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进步,量子纠缠与大数据结合开创了量子机器学习方法等。至于量子纠缠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学,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但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粒子之间容易产生纠缠,纠缠特别容易出现在具有亲缘关系(因果关系)的群体中。我们研究地质学问题,最喜欢、最关注的即成因问题,如岩石成因、矿床成因、变质成因、沉积成因等等。成因关系即因果关系。因此从成因研究入手,可能是量子纠缠技术在地质学上应用的切入点。从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现状和国际生存空间角度出发,我们应当重视对量子纠缠技术应用的研究。将量子纠缠技术引入地质学领域是一件前无古人但肯定后有来者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张旗  焦守涛  卢欣祥 《岩石学报》2018,34(2):275-280
我们对大数据两年多来的研究表明,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是通过因果关系来认识世界的;而大数据不是,大数据是从数据出发,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升数据的价值。例如在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过分关注矿床的成因,关注成矿与岩浆、流体与岩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流体与岩体、矿床与岩浆之间主要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早先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几乎都是按照因果关系的思路设计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完美。我们采用大数据方法对全球全体玄武岩和安山岩的数据进行挖掘,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主要依据的是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多少年来,人们在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习惯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现在,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转变为对相关关系的追求。实践表明,追求因果关系不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大数据方法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大数据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原理自然模型的描述从传统的二值逻辑(0,1)中跨进灰色系统分析是目前的一种趋势,其原理是认为实体的变化过程存在着连续性,而不是非此即彼。在过程变化中由于一系列相关因子的共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多元化的,所描述的实体具体呈现递变特征,如何去分辨实体表征就必须有一定的映射方法,采用白化函数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方法实施之前,我们先讨论这次方法分析的前提。笔者认为化探异常特征有着与灰色原理相统一的形式和过程,本工区存在有铜的两次相对富集,一次被认为是早期基性岩浆上涌过程中,铜的富集属熔离作用,与镍、钻元素存在有一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可作为矿物原料进行工业开发的天然水,是一种宝贵的液态矿,苏联水文地质界称为“工业水”(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вода),又译作“工业原料水”.鉴定工业水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是水质和水量评价.工业水水质评价标准取决于资源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笔者把水中有用组分浓度与该组分的“单独提取  相似文献   

11.
论岩溶生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生态系统脆弱,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石漠化问题严重。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中。同时,第三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即:IGCP 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年)正在进行,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问题。 根据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无机和有机之间,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构成的系统。但根据美国地质学会编的Glossary of Geology,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态学的单元”。据此,我们可以把“岩溶生态系统”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内涵既包括岩溶环境如何影响生命,也包括生命对岩溶环境的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明数字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大数据研究思想和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接受并应用。文中应用大数据思想、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起"基于化探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优选系列模型"。系列模型不但对研究区Au找矿靶区做出了精确的定量预测(经随机抽样查证,在1/3的预测靶区发现Au矿化),同时获得了与Au成矿地球化学理论结果高度一致的元素组合,并且对各元素在找矿靶区预测模型中的重要程度做出定量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和控矿条件提供了定量依据。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依据地质大数据的思想和定量研究方法就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同时这也充分证明了通过"查明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取代分析事物因果关系"开展地质研究、找矿靶区定量优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比拟法在凤凰山铁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据比拟法,在凤凰山与西石门两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似的前提下,确定了影响矿坑涌水量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回归方法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比拟公式,预测了凤凰山矿床土0米水平矿坑涌水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正在进行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笔者在进行重庆地区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中,提出了所谓“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即把影响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因素归纳为10项指标,分别“打分”,按总分高低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的优劣。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鞍山和歪头山前寒武纪铁建造中普通辉石和阳起石共存。经镜下、化学成份和矿物相律的综合研究,作者认为,它们是平衡共生关系。这一共生组合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1)原岩成份中的ca/(Mg+Fe~(2+))比值高,(2)角闪岩相下限的变质条件。因此它们形成的范围较窄,在自然界分布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帕格-威廉斯矿区的A、B、C三条带中发现了金矿化,Valliant和Bradbrook把这三条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B”带是“A”带的向下延伸部分,这两条带被认为是主要矿带。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帕格-威廉斯矿区的地质环境和“A”带金矿体的地质特征。据地下和地表金刚石钻探以及地下和地表的开发和采矿,研究了“A”带。“B”和“C”带也被开发或进行了地质研究。对“B”和“C”带的主要描述,包括对该矿区矿化提供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细碧-石英角斑岩的成因、演化和分类、命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碧-石英角斑岩由于和铁铜矿床关系密切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但是,对于与成矿最直接相关的火山岩本身的分类、分布、演化和岩浆源性质等综合研究则较差.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岩石分类和命名,影响了综合研究的深入. 文献中尽管细碧-石英角斑岩常有“岩系”的尾缀,但岩系的各个成员并未被公认为独立的岩浆岩类.在长期的岩石成因争论中,它们是玄武-流纹岩的变质、蚀变产物的观点经常处于优势地位.在传统的岩石学中,它们往往附属在玄武一流纹岩系的名下作为变种对待.目前在文献中,并不是所有应该是细碧岩的都采用了“细碧岩”的名称,也不是所有以“细碧岩”命名的都应该是  相似文献   

18.
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从地质力学观点所建立的构造体系这一基本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李四光教授曾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并认为在更古的地质时代,在“古构造层”中有着“古构造型式”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因此,有必要将其列为进一步的攻研对象,这也是当前生产实践中经常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史与正  蒋卫国等 《湖南地质》2001,20(4):309-312,315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信息和数据库属性数据的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字地图是GIS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数字地图通过内业矢量化或全野外采集的方式形成后,数据的关系依靠拓扑技术进行处理。论述了数据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制定判定法则,判定它们的拓扑关系或添加一定的关系,使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建立或转换成另一种拓扑关系以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特别就“交点计数检验法”进行了完善,保证了各种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根据判别规则和方法,可以实现“缓冲区分析”、“自动裁剪线”、“自动形成封闭面”等拓扑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大型隐伏矿床的发现历史为依据,系统地总结了隐伏矿勘查的经验与策略,并从矿产勘查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找矿标志,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的关键。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指导隐伏矿预测和矿床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并不是以学科划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研究程度上两者可以转化。以直接信息为先导,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使找矿迅速突破。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对于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带)来说,随着地质研究与找矿工作的深入,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勘查准则。矿产勘查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效益的投资,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实践.集调查与研究于一体。矿产勘查不以研究“水平”论高低,而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勘查的实效,而非理论的高深;要看是否见矿,而非勘查过程的简繁。经验与理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