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统计检验功效和降水自然起伏的分析,建立利用人工增雨催化效果与催化效果统计量关系的方法来评价人工增雨效果的方案。用该方案评价辽宁1992~1997年飞机人工增雨的效果,在检出率P=0.80和090时,相对增雨分别为3697%和3764%。  相似文献   

2.
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对流云尺度小、生消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对其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是十分困难的事.本文利用2003年在"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试验区获取的对流云人工增雨监测资料,采用成对对流云试验方案,开展对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催化云催化前后雷达特征量和地面雨量变化分析,以及催化云与非催化云自身对比分析和双比分析,初步得出:人工催化后10~20 min增雨效果不明显,人工催化30 min后才能产生明显的增雨效果,其效果在100%以上.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VB6.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双比分析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8年贵溪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检验及系统应用检验,利用系统提供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约31.9%,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对统计变量的选择和排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选择按连续方式排序的旬流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在区域回归试验中,可在9年的试验期内,以0.0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检测出仅为历史期平均流量4.3%的人工增雨效果,明显提高了统计检验的功效。应用这一方法,对1994-2002年夏季6~8月在新疆天山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雨试验的效果做了检验,得出增雨期间乌鲁木齐河平均流量增长3.5%,统计显著性水平0.035;降雨量增长19.9%,显著性水平0.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98年夏季河南省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例,研究和一种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为效果评价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1998年夏季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为:相对增雨10.7%,累计影响面积1200km^2,增水120万t。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民权县1991-1992年高炮作业的增雨效果,以日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1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或雨量减少的21%以下,但总的看,以年雨量统计单元,民权县的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雨14%两年共增雨的172.2mm。  相似文献   

8.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2009,28(1):195-202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飞机人工增雨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玉林  曾光平  杨梅 《气象》2000,26(4):37-40
采用非随机化-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对江西柘林水库区域(1979~1982)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进行重新评价;通过与共它非随机化试验方案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柘林水库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结果,是一咱比较理想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每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平均增雨量1.37mm/4h,相对增雨率24.92(α〈0.05);经准确度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假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陕西省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出适用于作业后即时分析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年秋季飞机增雨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6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4mm,作业后3h平均增雨量1.1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升 《四川气象》2004,24(4):33-35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4月5日河南省人工催化增雨作业数据,分别采用作业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评估方案、区域趋势协变量多元回归评估方案、FCM(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评估方案、以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和以降水量与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协变量由降水量和整层大气降水量2个组成的CA—FCM方法,由于引入了不受催化影响的物理协变量作为控制因子.以及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相关性,其评估效果最好,显著水平高于0.05;其他评估方法评估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比分析法效果评估方法对六盘水市2008—05—03—08和2008—05—08的29次火箭、高炮催化作业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双比分析法统计结果得到显著的增雨效果,平均增雨为457.7%。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15.
非随机化人工增雨试验效果的统计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增雨抗旱救灾、水库蓄水发电外场作业均采用非随机化作业方案.非随机化试验通常有序列试验、区域对比试验和历史回归试验以及本文提出的多因子分层回归试验.由于自然降水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使得这些方法难以客观定量评价人工影响的效果.本文采用统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四川省2010年度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统计每次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面积、回波高度、垂直累积液水含量等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适宜作业云系的一些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和催化影响的物理效应,得到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和效益评估提供了客观证据,对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雷达回波检验人工增雨效果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713-C型雷达对 1次飞机增雨过程进行了跟踪探测 ,发现有利于人工催化的云区 ( 20dBz) ,经过人工催化作业后回波增强到 30dBz并产生增雨。也有一部分云区 (小于 20dBz)虽然也进行了人工催化 ,但无明显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1992~1996年内蒙古西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及相应的天气气候资料,分别从增雨作业方式和作业效果两方面,对飞机人工增雨进行了较完整的分析和探讨。1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式1.1安—26飞机增雨作业方式1.1.1直线式飞行作业:飞机在作业区上空...  相似文献   

19.
陕西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玲  郭强  李燕 《气象科学》2010,30(3):378-381
应用针对陕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2003、2006年春、秋季飞机增雨分别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春季11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1.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0.3 mm;秋季13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1.3 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说明了统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该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开发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增雨效果的及时、客观、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20.
应用雷达回波检验人工增雨效果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13-C型雷达对1次飞机增雨过程进行了跟踪探测,发现有利于人工催化的云区(20dBz),经过人工催化作业后回波增强到30dBz并产生增雨。也有一部分云区(小于20dBz)虽然也进行了人工催化,但无明显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