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5万区调中的基本层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层序是一段地层沉积特征的客观表现,可根据实际观察到的单层覆规律和界面特征来划分,不受其成因或环境解释的影响,根据其控制因素可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包括自旋回性基本层序和他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野外应注重其顶底界面的识别。其垂向叠覆具有规律性变化特点,在层序发展不同阶段,基本层序的叠覆规律亦相应变化。基本层序不具级别意义,其规模受所描述的地层所控制。米级旋回的研究仅限于他旋回性基本层  相似文献   

2.
该区张夏组沉积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的特点,共划分1个三组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14个五级旋回层序和58个六级(米级)旋回层序。各级顺层序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诹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加深-间断面为界。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该时期的海平面具有高频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华池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将其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最后建立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Exxon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中,由不整合面及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所限定的地层单位被定义为 层序,即三级沉积层序;构成三级层序的单元为体系域,体系域由若干准层序和准层序组所组成。基于海岸沉 积的层序地层模式,准层序被定义为“由海泛面所限定的层或层组组成的一个相对整合的序列”;作为准层序界 面的海泛面被进一步定义为:一个将老地层与新地层分开的面,穿过该面存在一个突然的“水深加深”。因此, 从海泛面到准层序,其定义由于不具有普遍性而表现出欠完整性。虽然类似级别的地层单元后来又被Exxon的 科学家修改为“高频层序”,但是,准层序这个欠完整的概念一直被广泛使用着。与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大 致同步,或者在更早的时期,地质学家就已经注意到那些由岩层所构成的沉积旋回,以“洛非尔旋回层” 为典 型代表;这种类似的旋回性沉积记录,后来被进一步定义为“米级旋回”,而且将米级旋回进一步解释为异成因 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间断-加积-旋回机制;PAC机制) 的产物,这种异成因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 旋回相关的极地冰盖的消长所造成的海水体积变化,以及由这种数万年至数十万年级别的海水体积变化所产生 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这些厚度为数厘米至数米的沉积旋回,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常常构成有序的叠加形式, 这种叠加形式成为研究三级层序内沉积趋势变化的主要标志。再者,对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关联的沉积 旋回的研究,成为另一个地层学分支---旋回地层学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对Exxon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不协调 的研究是第1个进展、对长周期层序的形成机制的探索为层序地层学的第2个进展,那么,从旋回的有序叠加 形式到层序的识别与划分,不但表现出了旋回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交融,而且也代表了层序地层学的第3个 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一套厚3000 余米的碳酸盐岩地层,叠层石生物层和凝块石生物丘特别发育。它们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构成具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之顶覆以厚度不等的澲湖相白云质泥页岩。常常3 ~5 个米级旋回层序呈有序叠加构成五级准层序组,少数米级旋回层序还可识别出5 个七级韵律层而呈现出1∶5 的叠加关系。因此,七级韵律层、米级旋回层和五级准层序组分别与岁差旋回、短偏心率旋回、长偏心率旋回间存在有成因联系。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在雾迷山组中可识别出26 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归为6 个二级层序。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测井、地震和岩芯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4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长6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讨论沉积充填演化序列和储、隔层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56  
郑荣才  彭军 《沉积学报》2002,20(1):92-10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本文详细地讨论了陕北志丹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四种具不同成因、产状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 6油层组划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个级次的旋回层序,其中超短期、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在三角洲的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分布模式。而中期、长期旋回层序以发育具完整湖进-湖退旋回的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和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基础上,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对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露头碳酸盐岩进行了层序地层解剖。研究区共识别出二种界面类型 (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淹没层序不整合界面 )、三种准层序组构特征 (潮坪、浅滩和滩下陆棚 )和两种主要类型的体系域构成 (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在此基础上把该套碳酸盐岩划分为 7个三级层序,其中Sq1~ 2对应于蓬莱坝组地层、Sq3~ 6对应于鹰山组地层和Sq7对应于大湾沟组地层。Sq1~ 2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和灰岩组成;Sq3~ 4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灰岩和颗粒灰岩组成;Sq5~ 6三级层序由潮下浅滩相旋回的颗粒灰岩组成;Sq7三级层序由滩下陆棚环境藻灰岩和泥质瘤状灰岩组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实践中分层注水(气)、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等措施的实施,使得对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要求精细程度越来越高。以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某试验区为例,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井震结合,建立了于楼油层单层级别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为单砂体精细刻画和储层分类评价提供地质依据。于楼油层纵向上可细分为2个三级层序、12个4级层序和29个5级层序,分别对应长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提出了单层对比划分的原则。研究中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传统的地层对比方法有机结合。单井上主要通过电导率曲线,识别湖泛面,即5级层序界面;井间主要依靠测井曲线形态、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合变化、流体性质等特征,最终实现地层的等时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1.
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组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西金-羊(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组合.据其岩层垂向叠置规律及不整合面特征,可划分出3个Ⅲ级旋回层序,14个Ⅳ级旋回层序及各旋回层序所对应的冲积扇、滨湖、浅湖、最大湖泛面、风成沙漠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的有规律叠置,构成了土城子期3次湖扩张-湖萎缩沉积序列,其顶、底为明显的不整合面所界定.通过对旋回层序的划分和对比,建立了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从而揭示了中生代侏罗纪上统土城子组沉积期的盆地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晋北晚古生代高分辨率含煤层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此方法是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体积划分和相分异反演出可容纳空间的单向迁移方向、地层叠置样式、基准面升降及界面位置,进而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即层序),并由长期旋回到短期旋回逐级进行对比。此后,作者用该法对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山西大同晚古生代煤系进行详细划分对比,澄清了过去某些模糊认识,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地层划分与对比精度,是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此外本方法在储层对比和储层预测方面也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lotofprogresshasbeenmadeinthestudyof Carboniferoussedimentologyandstratigraphyinthe Dianqianguibasinanditsadjacentareas,whichin cludethecomprehensivesummariesonchronostratigraphyandbiostratigraphybyJinetal.(2000)and Kuangetal.(1999);theoverallandsystematicsum mariesonCarboniferouslithostratigraphybyDong(1997),Yin(1997)andZhao(1996);thecompre hensivestudyonCarboniferoussedimentaryfacies andpaleogeographybyChenetal.(1994)andFeng etal.(1998)etc..AsshowninFig.1,theDian qiang…  相似文献   

14.
闽浙赣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广泛搜集闽浙赣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层序及其广泛分布全区的标志性地层(碳酸岩层)、旋迴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三省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综合性拼接剖面,阐明中生代陆相火山活动的历史,得出了中生代火山岩浆具有逆向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柳永清 《地质论评》2001,47(1):53-56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发育大量分属4~7级的高频层序,依据旋回平均厚度的频率分布、不同级别旋回叠加样式和比率、沉积发育样式和跨越整个地台的可对比等特征认为,它们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是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其中Ⅳ、Ⅵ级分别对应于长、短偏心率旋回,时限分别为0.4Ma和0.1Ma.应用轨道旋回规则的周期间隔给出了中寒武世各级层序、地层阶和相应界面的年龄值.  相似文献   

16.
突泉盆地的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级别的火山-沉积旋回,包括2个一级旋回,5个二级旋回.主要发育于红旗组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万宝组暗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差.上古生界二叠系暗色泥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今后进一步加强油气基础调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科的分析和对比,对金桥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含煤地层段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表露头良好,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时空格架示意图。  相似文献   

19.
合肥盆地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洪三  张勇  任凤楼 《沉积学报》2008,26(6):982-993
合肥盆地的白垩系是叠置在侏罗纪前陆盆地上的断陷构造层,其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综合应用横跨盆地二维地震剖面、测井、岩芯、露头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对合肥盆地白垩纪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划分,建立了该期地层格架。共划分出一级层序:构造层序界面(构造层序)界面2个:SBK1(TK1)、SBE(TE);二级层序(层序组)界面1个:SBK2(TK2);三级层序(层序)界面4个:SBK11(TK11)、SBK12(TK12)、SBK13(TK13)、SBK21(TK2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肥盆地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阶段:早白垩世层序组(包括朱巷组和响导铺组层序组):为西缓超东陡深的不对称箕状断陷格局,西南部和北西部各发育一个大型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带,西南部冲积扇—冲积平原大部分已经被剥蚀殆尽;东部和东北部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构成扇三角洲平原(裙),两者之间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晚白垩世层序组(张桥组层序组):北断南超的格局占主导,早白垩世时期的大型三角洲体系域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北部发育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平原;而南部或西南部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带已经大为缩小到信阳—舒城断裂北缘。  相似文献   

20.
徐丹 《四川地质学报》2013,(2):129-131,143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录井、测井、露头、岩芯等资料作了开38、39井区沙河街组地层成因单元分析及沉积旋回特征,进行了层组划分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区发育的三种沉积体系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