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构造学呼唤地质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8,17(1):23-31
地球科学、特别是大型构造学在争论中的发展,伴随着地质哲学“渐变论”与“灾变论”、“活动论”与“固定论”,“水平论”与“垂直论”的争论与发展,和近年来的“新灾变论”的挑战。西方地质哲学诞生的三十多年,使地质哲学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研究,构建了地质学的基本框架;但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陷。地球科学、特别是大地构造学呼唤地质哲学;建立新的宇宙-地球观;建立新的地球演化观;建立新的人与地球  相似文献   

2.
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孟祥化  葛铭 《地学前缘》2002,9(3):125-140
通过 10余年来对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及构造演化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 ,笔者编制了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科学是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复杂系统研究要求重组现有的科学划分 ,实现跨越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层序地层学、地质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古地理学、古构造学、天文学、海洋学及矿床学等不同学科的协同 ,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求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 ,以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这就是笔者提出以宇地系统观来综合研究地球、层序、事件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依据宇地系统作用原理 ,研究了中朝板块从元古宙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事件和演化历史。从 180 0Ma至第四纪共划分出 2 0个超旋回或巨旋回周期和百余个奥尔特周期 ;还研究了海泛事件、隆升间断事件、跷跷板运动事件、臼齿碳酸盐事件、热事件、反极性事件、岩溶事件、火山喷发事件、风暴事件、物源区类型及古构造演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应用宇地系统周期等时原理对中朝板块拗拉谷、鲕滩台地建造、前陆盆地演化和陆相裂谷盆地 ,按长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古地理演化的精细研究 ,再现了中朝板块构造、古地理和地层格架的演变 ,并对具全球性意义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沉积圈及成矿作用等重大地球  相似文献   

3.
张嗣伟  王洪波 《地学前缘》1998,5(2):195-200
近十几年来,摩擦学学者也开始对地质摩擦现象发生兴趣,并提出了“地质摩擦学”这个概念。然而,人们对地质摩擦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文章在综述地质摩擦现象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质摩擦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应用关于科学发展的库恩模型分析了地质摩擦学的发展,并提出了地质摩擦学的定义,确定了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建立了地质摩擦学的学科框架,从而为地质摩擦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认为建立地质摩擦学,将使摩擦学和地球科学这两方面的研究人员紧密地联合起来,统一处理和研究地质摩擦现象,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把摩擦学和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应用到地质摩擦现象的研究中去,以解决分散在地学领域各分支学科中的由于缺乏某些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地球的节律可能是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既有不同的类别,又有时限不同的级别。节律具有突发性和旋回性或周期性,总的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球节律可能最终受到天文因素背景的控制。节律现象因受到地区性因素以及一些非线性因素的叠加和干扰,形成不同程度的耦合和偏离,表现十分复杂。文中讨论了较长周期的沉积旋回周期和构造岩浆旋回周期。大陆地质是地球动力学的信息库。文中讨论了陆壳形成、大陆在地史中的聚散演变;讨论了联合古陆和超级大陆的周期,也涉及板块运动、大陆聚散及其受深部过程的控制和驱动力问题;最后论述了地球阶段性有限膨胀的可能性及其初步检验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质作用的驱动力和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明 《世界地质》2002,21(3):209-217
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是产生地壳运动的根本原因,对地质作用驱动力,尤其是驱动力作用方式观点上的分歧是出现众多大地构造学派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大地构造学研究的特点和前缘,板块构造理论是当今大地构造学的主流;地幔柱构造则是对它的重要补充,地球动力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将有助于大地构造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对地质信号进行频谱特征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将地质领域中的周期性现象视为地质信号的反映,一个实际地质信号由若干个不同圆频率周期的地质信号叠加而成,而且受到复杂地质作用的干扰(视为嗓音)。采用频谱处理方法可以将实际地质信号分解成背景成分及若干个具圆频率周期的地质信号,并识别出其中的噪音成分。运用米兰科维奇理论和地质信号频谱特征分析原理和方法,对一实际密度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表明频谱特征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地质信号研究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徐学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流体地质作用,流体地质学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较大,而未象固体地球科学的岩石学、矿床学等那样受重视...  相似文献   

9.
试论地球内部流体与地质作用——现代地质科学研究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把以地球固体部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建立起来的地质科学称为传统地质科学,它只在该学科研究的起点——沉积地质学和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成矿地质学两个领域不自觉地将地球内部流体放到了重要地位,而在其间的绝大多数研究则忽略了对地球内部流体的讨论,在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范围内已找不到关于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转移、转换等方面所存在的大量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完整答案。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将地球内部流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贯穿到了所有地质学研究的领域当中。其基本出发点应是:地球内部流体广泛存在,并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它与固体地球部分同样重要,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不仅在各种地质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 它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切地质作用的最初根源, 也就是说, 流体作用贯穿于一切地质作用( 包括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矿作用、地质自然灾害等) 过程的始终。地球内部一切地质作用又通过地球内部流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可将地球内部流体按其与特定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具包含循环性质的初始流体、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三类。针对目前的研究大量地集中在过程流体和终结流体方面的现状, 在体现现代地质科学和传统地质科学本质区别的地质作用初始流体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论述, 并提出了可能成为现代地质科学基础性学科的(地球内部) 流体统一地质学。  相似文献   

10.
天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文地质学是天文学的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是利用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观测资料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天文地质学的兴起是地球科学进入到成因研究阶段的产物,它的研究可望促进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共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天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天文地质学是天文学和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是利用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来探讨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天文地质学的兴起是地球科学进入到成因研究阶段的产物,它的研究可望促进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共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3.
肖荣阁  杨帆  李娜  屈云燕 《地学前缘》2012,19(3):137-138
陨石及陨石坑是天文学研究中最现实直观的地质现象,也是现代科技时代人们最热衷的自然科学景观现象。探讨撞击构造及撞击周期涉及行星撞击对地球形成演化的影响,涉及对地磁场及自转地轴变化的影响,涉及地球内动力变化及大地构造演化;撞击作用及撞击构造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经济矿产,如金刚石、多金属矿产及有机沉积矿产,蒸发沉积矿产等;陨石撞击会引发全球性毁灭性灾害,地球生物周期性灭绝大部分与陨石撞击有关,因此陨石撞击研究涉及自然灾害预防,是近代和未来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大陆构造沉积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构造沉积学王东坡,刘立,薛林福,高福红,王德勤(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长春130026)(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关键词大陆动力学,沉积学,地球深部层圈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和发展在地学中引起了一场变革是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推动和指导地学各...  相似文献   

15.
对《新疆地质》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新疆地球科学领域,特别是对解放后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勘查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回顾和介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21世纪,应高度重视地质矿产信息产业的发展,深入探索符合新旨实际的地球动力学理论,进一步落实地矿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要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地矿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科技勘查开发一体化新格  相似文献   

16.
深部地质研究通常与地球物理相联系。实际上,地球物物理方法所确定的仅仅是地球内部的不均匀层及壳幔界面的几何形状和地球物理参数。解释壳幔成分,各个不同层面物质的物理状态,性质及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应是变质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深部地质研究应是地-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研究的迂程。近十上来,深部地质研究迅猛发展。全球地学断面(GGT)测量和深部大陆科学钻探构成当前深部地质研究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代表了当  相似文献   

17.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6,13(6):102-110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与地质学史都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特征,两者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互有关联,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地球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客观规律,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地球表层系统各地质学科中,大地构造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探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史,对地质学史也有重要意义。文中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分为6个阶段,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过程,说明社会环境、科学路线、科技水平、思维方法等是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21世纪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将成为地球科学的主流之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应迅速融入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同时也要积极创建新的大地构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有关矿床学研究问题,各家所说多有所长,在有关文献中育这样一段话;即:一些国家强调,对矿产资源的地质研究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区域地质(包括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种研究(包括各重要类型矿床对比、新的发现、采选技术的新发展、矿业经济动态等)和基础理论的探索(包括基础地质、成矿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全面矿床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成秋明 《地学前缘》2021,28(3):6-25
数学地质或者数学地球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学科定义,导致了学界对该门学科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常常不把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笔者曾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的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席十余年,见证和领导了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从数学地质向数学地球科学的转变,以及学会相关的杂志、会议等名称和内容的更新。期间于2014年在学会年度报告中提出了数学地球科学的新定义和学科内涵,2018年在庆祝学会50周年的数学地球科学手册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定义、内涵、贡献和前缘等。本文将在以上数学地球科学新的学科体系框架下探讨数学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科学进展、学科前缘和科普教育。在回顾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与数学地质学的差异,介绍了数学地球科学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和能源预测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从国际地球科学前缘方向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前缘,介绍了定量研究地球复杂性、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与复杂人工智能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回答诸如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数学地球科学家对地球科学的贡献?数学地球科学是否处在地学前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内涵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邱振  邹才能 《沉积学报》2020,38(1):1-29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工业化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迫切需要创新构建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理论。通过简要概述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基本内涵,提出“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概念,综述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与页岩油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层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并展望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挑战。研究指出非常规油气资源沉积富集与重大地质环境突变密切相关,是全球性或区域性构造与海(湖)平面升降、火山活动、气候突变、水体缺氧、生物灭绝与辐射、重力流等多种地质事件沉积耦合的结果。未来需要从地球系统科学出发,采用“非常规思想”,以地质事件分析思维深入开展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为寻找非常规油气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