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半衰期为3.825d。在一定空间中,一个月内即可与镭达到放射性平衡。当氡在水中的含量达到37Bq/1即符合医疗矿泉水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称之为氡矿泉水。根据国内多家医疗机构临床统计,氡矿泉水在治疗多种慢性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氡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有222Rn、220Rn等放射性同位素,前者来自238U放射性系列,后者来自232Th放射性系列,它们是产生环境辐射的主要来源。环境辐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伽玛射线辐射,它们主要对人体产生伽玛射线外照射,当人们长期生活居住在高水平的伽玛辐射环境中,会影响机体的血液等敏感器官的功能;另一类是放射性气体氡,它会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体内,长期生活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中,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功能。放射性核素属于造岩元素,是与地球的形成和运行共生的,它们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空气和水中。它们一般含量极低,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当它们相对集中和富集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有损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土壤氡气测量主要应用于探测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活动性并应用于地震监测预警,与CSAMT测量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本文在铜冶店孙祖断裂雪野段布设3条测线,分别进行土壤氡气测量和CSAMT测量,并在测线推测的氡异常带附近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氡气测试:通过对各测线氡异常带分布特征分析,结合CSAMT测量反演生成的视电阻率断面解译结果,推断铜冶店孙祖断裂在雪野地区形成数条近平行的次级断裂,呈现随着与主断裂距离越远构造应力逐渐消减,其活动强度越弱,氡异常幅度亦弱的规律。本次研究采取土壤氡气测量与CSAMT测量联合探测断裂取得良好效果,可在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推广使用,尤其在活动断裂勘查方面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地下热水中放射性浓度较高的226 Ra和222 Rn对于研究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阐明了实验室测定地下热水226 Ra和222 Rn放射性浓度的射气-闪烁法的仪器组成、测试原理、测试步骤、水样前处理和结果换算,讨论了在测试过程中各仪器和试验方法所需参数的选取及确定的具体操作。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所用放射性测试仪器FD-125型氡钍分析仪的最佳阈电压为2V,对应的最佳工作高压为450 V;所采用的3个闪烁室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005 428、0.005 567和0.005 060;进行前处理提取水样226 Ra时,pH值应控制在2.5~3.0之间,可确保方法回收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台站测氡仪校准困难的问题,提出标准仪器校准法,并将其与RN-FD循环式氡气固体源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台站应用最为广泛的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及AlphaGUARD P2000F标准仪器分别对FD-125测氡仪3个闪烁室进行校准后得到的校准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0.2%、3.4%、2.8%,均达到目前地震监测中氡观测的技术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氡仪标准仪器校准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装修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时尚;美化家居,营造一个温馨、高雅的生活空间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一种追求。现代装修已远离了砖、瓦、木、纸,天然石材以其色泽丰富、饱满,花纹古朴、新奇成为倍受推崇的用料之一。天然石材产自天然,自然有天然特点,含放射性是各种石材普遍现象,选用得当,并不可怕,否则,其产生的放射性将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天然石材放射性的危害 天然石材一般由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等各类岩石切割加工而成。其中的放射性是由存在于其中的铀、镭、针衰变产生的氢气形成。氡子体很容易被人体的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黔东松桃-黄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留茶坡组地层γ辐射测量、土壤氡气测量和天然放射性元素含量等资料,调查本区放射性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留茶坡组地层岩矿样、土壤样和拣矿样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与贵州省土壤放射性核素背景值、我国土壤放射性核素背景值对比绝大多数均较低。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对研究区放射性水平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绝大多数为无污染区,极少部分为重度污染。据水样中放射性水平与我国自来水标准相比较,多数低于我国自来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达到充分调查研究某风景区天然放射性辐射现状的目的,采用有原则的自由网格监测方法,对研究区内的γ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表面氡析出率、固体样与液体样放射性核素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评价,得到了研究区天然放射性辐射处于安全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雪野湖DR1地热井地热流体中氡含量达到379.74~563.33Bq/L,属于稀有的地热氡泉资源。为查明雪野湖地区氡泉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开展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土壤氡气测量、水氡测试等工作。研究区内氡泉(氡异常)分布在岩浆岩侵入区,受断裂构造裂隙带、侵入接触裂隙带控制呈带状分布。研究区广泛发育的酸性花岗岩类为地热氡泉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带提供了地下水与氡迁移、富集的空间条件,亦是深部热源沟通的通道,地热氡泉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河南登封香山煤矿氡气测量与电法勘探工作情况及其地质效果。利用放射性氡气测量的方法 ,基本查清了该区的构造情况 ,提出了北西向主干断层和北东向断层的切割和穿插有利于该区煤的生成和聚集。利用激电测深和五极纵轴电测深均在未知区找到了煤层 ,并对电测资料的解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济南平阴某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采用分析环境同位素的方法。先利用14 C定年,确定该氡泉水以古水为主;后利用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高程计算,确定出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标高为+140m,此结果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的补给区(泰山余脉标高+100m~+180m)位置一致,说明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为东南方向40~50km外的泰山余脉。  相似文献   

12.
利用AlphaGUARD P2000便携式测氡仪对宝坻断裂进行定期定点土壤氡气野外测量实验,确定适用于本地区科学有效的土壤氡气观测技术方案,分析土壤氡气浓度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断层构造及活动性等因素的关系,得出宝坻断裂研究区域中数据变化特性,对土壤氡气观测在地震监测、断层活动性跟踪中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为震情跟踪和异常识别提供了新的观测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涡阳地区深部构造和热源条件,在高炉镇附近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MT)测量和土壤氡气测量工作。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和土壤氡气浓度异常分布范围分析和解释,指导区内地热勘查工作。通过资料解释,基本查明区内构造的走向及其垂向延展特征,查明基底起伏变化情况并了解深断裂的控制性,预测地热成矿区有利地段。研究证明,利用MT与土壤氡气测量对隐伏断裂位置和地热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对20~140 mg/L麻醉剂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程度和复苏过程分为6和4个时期,研究140~340 mg/L的麻醉剂MS-222在12℃和22℃条件下对泥鳅的麻醉效果,比较180 mg/L的MS-222对不同规格(5.1、11.6、28.1 g)泥鳅的麻醉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MS-222溶液浓度为80 mg/L时,泥鳅达到麻醉3期,可以作为泥鳅长途运输的参考剂量;泥鳅呼吸频率受麻醉程度的影响,在麻醉3期之前无显著变化,但是4期之后出现显著下降(P0.05);在MS-222质量浓度为140~340 mg/L时,水温12℃条件下的鱼体至麻醉4期的时间(下称入麻时间)小于22℃,水温12℃条件下麻醉6期的鱼体至复苏2期的时间(下称复苏时间)亦小于22℃;在水温12℃和22℃时,MS-222对泥鳅有效麻醉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0 mg/L和220 mg/L;体质量小的泥鳅入麻时间短,复苏时间长(P0.05)。MS-222对泥鳅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在麻醉操作时,需综合考虑水温、个体规格等因素,使用合理的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15.
对麻城-团风断裂带的土氡(Rn)浓度进行测量,并与该区域地质剖面进行对比,探讨麻城-团风断裂带的位置、规模和产状等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断裂带整体走向北北东,穿过阎家河镇和夫子河镇,大致倾向西,倾角较陡,破碎带宽度达数十m至100 m。基于实测土氡数据和现有的土氡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认为,麻城-团风断裂带现今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断裂带土氡异常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特征,推测其原因为:1)麻城-团风断裂带活动性自北向南有减弱的趋势;2)麻城6.0级地震增大了近震区氡气的逸散速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氡气测量寻找地下水1992年,我单位承担了在林州市开发和利用地热和矿泉水的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利用氡气测量寻找断裂破碎带,进而寻找岩溶裂隙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氡气的富集需具备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测区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翼,四周为断层圈闭。区内地...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大孙庄已发现两眼地热氡泉井,地热流体中氡含量高达332.6~625.7Bq/L,属于稀缺的天然理疗热矿水资源。采用土壤面积测氡、土壤剖面测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水氡测试等方法,研究其形成机理。通过分析氡的物源条件、空间条件、动力条件,结合地热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大孙庄地热氡泉形成机理模型,为在具有类似地质背景条件的地区勘查开发地热氡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克隆并鉴定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的一种c型溶菌酶基因(Fm-Lyz),其cDNA全长为770 bp,包括71 bp的5′非编码区(UTR)、222 bp的3′UTR和47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58个氨基酸。SMART分析显示,Fm-Lyz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LYZ1结构域和1个含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发现,Fm-Lyz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溶菌酶同源性最高;进化树结果显示,Fm-Lyz与不同对虾的c型溶菌酶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m-Lyz在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感染后,Fm-Lyz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最高表达量时间分别为感染后24、12 h,暗示Fm-Lyz参与了墨吉明对虾的抗菌免疫防御。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6.05±1.71)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抽取尾部静脉血,研究血清中K~+、Na~+、Cl~-、Ca~(2+)等4种无机离子水平变化以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MS-222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Na+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逐步升高,Ca~(2+)浓度呈现出峰谷式波动,各离子浓度变化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l-(0.911 6)、K+(-0.551 9)、Na~+(0.337 5)、Ca~(2+)(0.208 9),红细胞数升高的同时发生了Cl-外流;2)随苯唑卡因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峰谷式波动,Na+浓度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呈现小幅波动,Ca~(2+)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离子浓度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a~(2+)(0.970 1)、Na~+(0.315 2)、Cl~-(0.265 3)、K~+(-0.049 9),红细胞数降低的同时发生了Ca~(2+)内流;3)两种药物处理后,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次序基本一致,均为K~+-Na~+最高,其次是K~+-Cl~-和Na~+-Cl~-。  相似文献   

20.
一、不同地质现象与氡异常的关系 在各种动力作用下,氡、地下水、气体等流体主要沿各种岩石孔隙和裂隙运动。如果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是均匀的、连续的,那么在地表所测的氧值应符合一定的规律性,不存在异常区,当地下发生地质变化时,地质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这时岩石中氡的聚集条件和运移条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