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对 196 3- 1999年间广西非汛期 (10月至次年 3月 )暴雨天气过程这一异常天气事件的时间分布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的分析得出 :广西非汛期异常暴雨天气事件的发生是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在广西地区的反映。关注这一特征 ,对提高广西非汛期异常暴雨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概述一九八三年天气异常。长江中下游和汉江流域洪涝严重,我省汛期开始的早,结束的迟,从五月到十月暴雨频繁,共发生暴雨174县次,比一九八二年多近一倍,暴雨日34个,其中区域性暴雨13次,成灾性暴雨三次,特别是七月下旬和十月上旬的两场暴雨,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灾害之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八三年汛期天气之所以异常,是与东亚  相似文献   

3.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广西汛期暴雨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吴兴国 《广西气象》2001,22(3):9-12,17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2005年江西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天气图、T213物理量场以及相关实况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11月8—11日江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和行星尺度环流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异常偏强且位置适中,孟加拉湾低槽偏强,中高纬度“双阻”形势以及东北冷涡异常偏强,导致了这次超历史强度的连续暴雨过程;高空低槽、西南气流、低层切变、地面倒槽和静止锋是主要天气系统;暴雨区始终集中在急流以北风速辐合最大处和地面静止锋的北侧。通过对物理量的比较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均低于汛期,但动力抬升条件则明显强于汛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营市天气、气候资料,对1980-1995年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暴雨产生的特点,并在天气特征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制作了汛期暴雨分县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西异常暴雨天气事件之异常指数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安宁  陈业国  吴兴国 《气象》2003,29(1):46-48
对广西异常暴雨天气事件之“异常指数”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暴雨天气事件中过程日最大暴雨范围,过程持续时间,过程强降雨,特强降雨发生范围等四项异常分指数,然后统计同一过程分指数之和,得总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出了4-10月各月广西异常暴雨天气事件。  相似文献   

9.
一、思路暴雨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充足的水汽供应、位势不稳定和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雨的三个必要条件,暴雨的预报力法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天气系统和这三个必要的物理条件相联系。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小尺度的,但许多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一些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场下产生的。这就为日常暴雨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根据的预报思路:即可以跳过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和预报,直接根据天气尺度有利的背景条件来制作暴雨预报。因此,我们把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作为汛期暴雨的首要过滤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汛期暴雨是我区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我区的汛期按其季节分为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前、后汛期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以西风带系统为主,后者以热带、东风带系统为主。前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其强度大、范围广、来得快、分布不均匀,24小时日雨量常可达100—200毫米,最大的可达500毫米左右。多数出现在内陆地区,因此容易在我区造成大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如何准确、及时地作出前汛期暴雨的预报,成是我台主攻灾害性天气项目之一。近些年来在前汛期  相似文献   

11.
普宁市近51a后汛期暴雨气候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宁1959~2009年后汛期(7~9月)暴雨日数、暴雨过程及影响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普宁后汛期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3 d、暴雨过程为3.9次,最长连续暴雨5d;普宁后汛期暴雨日数资料序列有较弱的递增趋势,并存在19 a左右的较长周期和6 a左右的局部周期振荡;造成普宁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热带天气系统,占后汛期暴雨影响系统的83.6%,其中热带气旋影响占62.7%,西风带天气系统仅占16.4%;影响普宁后汛期热带气旋出现暴雨的机率为87.0%,每年副高第二次季节性北跳后,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机率增大。造成后汛期日雨量≥150 mm的热带气旋,其登陆地点集中在海丰至电白之间;普宁后汛期暴雨前的单站要素变化主要有3种类型:持续降压型、高温猛降型和低压回升型。  相似文献   

12.
韦彩色  韦春霞 《广西气象》2006,27(A03):27-28
通过对东兰2006年前汛期四场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本地前汛期暴雨环流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预报方面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汛期行星尺度的驻波或环流系统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就构成大范围旱涝的长期天气过程。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影响的天气系统有时虽与其他年份系统过程相似,处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就容易形成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而在旱年的环流背景下,就不容易形成较大降水过程。由此可见,形成汛期大范围旱涝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太阳、月亮的活动,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浙江汛期早涝的成因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兰2006年前汛期四场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本地前汛期暴雨环流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预报方面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暴雨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武义县气象站1964—83的廿年资料统计,共有暴雨49次,其中汛期(指五月至七月上旬)暴雨占26次,为全年暴雨的53%。从降水量而言,汛期降水量是全年总量的38%,而汛期暴雨降水量之和又占汛期总降水量的16%,可见汛期暴雨对汛期以至全年的降水量都具有较大的贡献。本文将对这一期间暴雨的气候规律及特征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表明,韶关市7月份暴雨次数占后汛期暴雨的40%以上,1990年代以来暴雨次数明显增多,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由热带天气系统影响造成的。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相结合,研制出韶关市后汛期全市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经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地处华南地区西部,云贵高原东南麓。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后汛期(7~8月)暴雨是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对工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做好后汛期暴雨预报服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去对前汛期暴雨的研究较多,而对后汛期暴雨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预报员经验为线索,以环流特征为基础,以天气系统为依据,提出桂西北地区后汛期暴雨预报方法。为日常业务提供暴雨分析程序和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引言汛期区域暴雨常常造成洪涝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是我市汛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天气工作者熟悉区域暴雨的气候规律是作好汛期暴雨预报服务的前题,为有利于预报和服务,将汛期分为初汛期、主汛前期、主汛后期、汛末期四个时段,根据1970至1991年22年资料划分区域暴雨雨型,结合各雨型前期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落区特征,供预报时参考。现将统计分析结果综述如下: 1 预报时段的划分和气候特征我市汛期为五——九月,根据夏季风的  相似文献   

19.
1994、1995年陕西汛期暴雨特征分析侯建忠(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4、1995年陕西天气异常,连续发生特大干旱。但汛期暴雨却表现出北强南弱,陕北的暴雨多且强于常年,并不同程度地造成北部洪涝灾害。本文从大的环流形势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湖北省及长汉中上游有关省份1997年11月-1998年9月的降水资料,对1998年特大洪涝的汛前期异常降水,汛期降水特征,暴雨天气天气特征,与解放以来几个大涝年的比较及长江中上游汛期雨情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出1998年汛期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异常集中和强度大是造成严重洪涝的主要原因, 汛前期降水偏多对加重后期洪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