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西走廊沙区水面稳定性指标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兆丰  仲生年 《中国沙漠》1999,19(3):285-288
民勤、武威-古浪、临泽3个沙区9个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沙面稳定性主要与植被盖度≤0074mm细沙土含量、0.3-0.1mm中细沙含量及〉0.5mm粗沙含量有关;0.3-0.1mm的中细沙是沙面中最不稳定的因素,≤0.074mm细沙土主要为粘土成分。  相似文献   

2.
论述河北省海滩现代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影响。河北海滩沉积物质比较复杂、粒径变化从8.0-0.26(粉砂质粘土-砂砾),分选变化从好到极差。沉积物组合可分为黄河泥沙沉积、滦河泥河沉积和沿海小河泥沙沉积三大类型。海滩的开发利用形式有港口、旅游、养殖几种方式,在海滩开发模式的选择中,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祖陆 《地理学报》1990,45(4):457-466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可分为地面古河道(埋藏深度0—8m)和浅埋古河道(埋藏深度8—40m)。两类古河道部大致可分为三条古河道带,呈SW-NE向近平行展布,每带一般宽5—15km,最宽处可达20km。 古河道沉积层主要由细砂或粉砂组成,为古河床之曲流砂堤或天然堤沉积。各期古河道沉积层之顶、底板主要为粘土或亚粘土和淤泥层所构成,为古黄河泛滥相沉积物。 本区古河道按形成时间顺序可分为三期,下部第一期古河道大约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中部第二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上部第三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中硒含量异常,通过食物链会影响人畜健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土壤全硒量为0.043 ̄0.785mg/kg,平均0.295mg/km;土壤水溶态硒含量为3.50 ̄20.5μg/kg,平均8.25μg/kg,平均8.25μg/kg。土壤硒的含量取决于母质、土壤形成因素和发展过程以及土壤性质等。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铁的化合物等对硒有明显的吸附固定作用。土壤硒含量有明显的地理分异,东部湿润地区硒  相似文献   

5.
大柴旦湖滨日晒盐田的建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大柴旦湖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认为,湖表卤水东北部的湖滨地带,地表具有1.5-2.0了的沙质粘土层,适用建造土质日晒盐田。在对土壤粒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盐田建高中防止卤水渗漏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700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相是该突变事件背景下的产物,且该突变事件还具有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征候,林峰桥同期淤泥质层中Fe3+/Fe2+比和粘土百分含量异常值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7.
王峪口水库库岸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峪口水库库岸滑坡地层主要为一套上新统砾石层、夹砂层、粘土层.区内滑坡具有明显的分期性与群发性特点.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套地层夹有饱水软化的粘土层和易于液化的饱水砂层;地震则可能是其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大柴旦盐湖DC1303沉积剖面硼矿层及其下伏沉积地层的矿物学、有机质烧失量(LOI)等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首次探讨硼矿层下伏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沉积以来大柴旦湖水水化学演变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根据剖面的岩性、矿物组合和有机质烧失量(LOI)将研究剖面划分为3个沉积单元:I.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623~423cm)、II.灰黑色淤泥夹结核层(423—407cm)、III.柱硼铁石矿层(407—395em)。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底硼矿层形成之前的较长时期内,大柴旦湖是碎屑沉积为主的非盐湖相沉积环境,直到单元I顶层20cm沉积物中才开始出现少量石膏。此后快速进入硫酸盐型盐湖沉积阶段(II)和湖底柱硼镁石矿层形成阶段(Ⅲ)。有机烧失量在I1、I2和I3单元中呈阶段性增加预示区域气温稳步上升,由此导致山区降水量增加和湖区蒸发量增强。湖泊环境变化是区域水文气候条件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最老红粘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红粘土的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亚洲季风形成演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黄土高原中部厚达303m的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的古地磁年代学表明红粘土形成于8.1Ma,是目前黄土高原上发现的最老的红粘土沉积。这个事实表明大约在8.1Ma:本区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十分发育,使得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六盘山地区呈断块上升,而六盘山以东地区下沉接受红粘土沉积。这可能指示了毗邻的青藏高原有一次显著的构造隆升。  相似文献   

10.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降尘粒度特征和沉积速率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消洪浪  张继贤 《中国沙漠》1997,17(2):127-132
从多年降尘实测资料入手,分析了粉尘粒度特征、沉积速率和时变过程。提出了气象要素相关估测模型.确定0.25mm为本区粉尘沉积粒径上限。周围沙漠是粉尘沉积细砂部分的尘源,粉砂和粘土部分沉积来自一个较大的时空范围,二者几乎各占降尘量的1/2。研究区年平均粉尘沉积速率4358kg/hm2,每年5月的季风转期具有年内最大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发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发生的自然环境背景,特别讨论了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和地貌因素对灾害的影响.制定了孕灾环境区划,全区按地貌类型划分为北部平原和南部低山丘陵孕灾区以及10个易灾亚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区域承灾能力和人类活动对灾害的影响.最后根据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外部强迫因子对灾害发生的影响,讨论了一般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武定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定县属抬升区,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与灾害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境内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武定县具一定规模和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44处,北部相对集中分布,认为武定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灾情较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武定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景可  陈永宗 《地理研究》1990,9(2):29-38
本文论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与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分析影响侵蚀强度时空分布和侵蚀泥沙输移的环境因素及流域条件。  相似文献   

14.
HUANG Song 《地理学报》2010,20(3):357-374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reflect the progress in the aspect from the single protec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geopark established by UNESCO has closely combined 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s with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which has become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geological heritages. The geological heritages in Xinjiang,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large quantity, rich variety and high grade.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geomorphic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contributes to the creation of various geological heritage typ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s them under control. The main types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s in Xinjiang are the geologic- geomorphic landscapes and the water landscap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eological heritage districts: Altay, Junggar, Tianshan, Tarim and Kunlun-Altun, among which Tianshan and Kunlun-Altun are most important. Based on the first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s in Xinjiang,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is the primary cause for the backward situation in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6 major protection steps—from determining the protection types, the protection forms, the protection modes, the protection grades, the protection sequences to determining the protection zones, brings forward the idea of optimal-selection which integrates geoparks with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reas and other protection areas as well as 5 corresponding modes, and makes a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reserve list for 209 important geological heritages in Xinjiang.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公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近年公路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 提出在道路选线和施工时, 应重视地质环境调查, 必须对路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提高防灾意识。对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作整治时, 应注意调查灾害区的地质环境及其灾害的机制, 必须重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施用抗滑和边坡治理方法。应加强重点路段潜在危险的路基和边坡进行预测预报, 提高减灾防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贫困地区环境类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指出贫困是困惑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存在592个重点扶贫县,按照环境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型,即:(1)中部山地高原环境脆弱贫困带,包括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蚀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喀斯特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封闭型贫困区等类型;(2)西部沙漠高寒山原环境恶劣贫困带,包括新疆、青海及西藏三省区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高寒区等类型;(3)东部平原山丘环境危急及革命根据地孤岛型贫困带,包括东北沿边地区、华北平原低洼盐碱地区;东部岛状分布的丘陵山区革命根据地贫困区.文中还论述了环境与贫困度的关系,即环境愈脆弱,贫困度愈高,脱贫难度愈大.但致贫因子又错综复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然环境较好,而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技术落后,也阻碍致富.同一环境不同的政策机制,可以引发不同的结果.环境改造与脱贫,一定要有宏观战略规划和分类指导的方案,并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贫困地区即使解决了温饱,依然是低标准,向贫困开战仍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艰巨工程,只不过那时的贫困线划定标准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质灾害频发的理县为研究区,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水文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选取11个影响因子,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研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量模型计算各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从信息量模型得出的极低和低易发性分区中选取非滑坡样本,在此基础上将样本数据代入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2种机器学习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并通过接收灵敏度(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出的高易发区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滑坡点数量更为集中,在仅占6.666%的区域分布了74.026%的灾害点,评价结果优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OC曲线中两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分别为0.893、0.874,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比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该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年小江流域的TM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再根据流域地质分布和地貌发育情况,将流域地貌类型划分为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两个一级类型景观,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貌发育程度结合高程情况,将岩溶区又划分为6个岩溶景观,非岩溶地貌分为两个二级类型景观。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并通过Fragstats 3.3软件在流域尺度上计算了一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岩溶区的景观生态特征总体上体现了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地表水资源溃乏,土层薄、土壤资源零星分布且易流失,造成未利用地面积大,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程度低的特点。非岩溶区景观生态由于耕地和林地占绝对优势,石漠化面积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景观的异质性较低,结构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型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依初始主导环境因素将农村工业发展型式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城市扩散辐射型、矿产资源开发型、外资外贸推动型、人力资本推动型、市场加工循环推动型,并依是由权力精英或是由经济精英发动将6种基本类型划分为12种亚型;本文重点对各个型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型式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它们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