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为例,依托真实情境,创设了一条基于全球、全国、长三角、杭州萧山区等不同尺度空间下“主题公园布局影响因素分析”的认知主线。该教学设计渗透地理空间尺度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区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培养其区位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素养。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课从自然地理条件阐述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背景、底色和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如何教学好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现将教学构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的区位因素(二)”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多项活动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孝伟 《地理教学》2011,(11):41-42
最近在省教研室网站上看了一节视频课,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以下是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6.
徐健  彭黎  时群 《地理教学》2023,(1):57-59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文章依据戚勒和赫尔巴特提出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式教学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南。本文以区位论思想为指引,构建区位评价能力体系,基于挑战式学习构建“准备—调查—行动”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并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转化、挑战式学习的实践运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塘颖  周泽甬 《地理教学》2023,(7):43-46+50
本文借助POI兴趣点可视化呈现技术,探究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选址决策分析。本文以“浙南青田咖啡店布局”为例,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助力中“洞见”了一个真实复杂、利弊共存的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及选址决策模型,以期为一线教师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大数据与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霞 《地理教学》2007,(3):43-44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得到了“鱼”,而且得到了“渔”呢?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为例说明,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路 以国家课程及高考对本课题的考查要求为主要依据,把地方课程作为本课题学习的重要载体。故笔者重点选取云南昆明呈贡县的斗南花卉、云南罗平县的油菜种植、云南普洱的普洱茶、云南富源的魔芋种植和云南富源的大河乌猪养殖为主要教学切入点,把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展开讨论,并让学生课后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28日,位于湖北武汉经济开发区内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新大楼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公司走出十堰,落户武汉。为什么要“迁都”呢?下面试从工业的区位因素来讨论“迁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磊  尹梁明  杨登宇  郭源园 《热带地理》2022,42(11):1829-1839
文章引入“多样化联系空间”视角,使得空间附着了更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内涵,并以此作为城市微区位和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基础。理论上,企业在城市微区位的选址不仅是通过市场机制与经济因素发生,也特定于区位的经济、社会和地理的紧密交织及其交互作用,其理论机制是空间的多样化联系以“成本共担”的形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引致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集聚;并以深圳市的高新电子信息企业为例,应用OLS回归、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对城市微区位、多样化联系与企业区位选择的耦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微区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存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微区位的多样性、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0,(5):48-50,53
高中地理新教材对地理布局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引入了区位的概念,增加了区位的内容,涉及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点线和枢纽的区位、商业中心与网点区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区位分析能力考查成为高考地理命题目标的重点,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生务必要重视区位分析,提升自己的区位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童颜 《地理教学》2024,(1):38-43
本文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探讨如何基于高中地理必备知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具体思路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及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定单元必备知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评价活动、整合单元教学资源设计单元教学活动,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实现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地理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区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专指人类布局或设计的事物;其二,它是指人类活动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外部的空间联系和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1]高中阶段涉及区位教学的知识有人口、聚落、工农业、商业、交通、旅游等。区位分析能力不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地理教学》2023,(4):21-24
问题式教学是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本文基于厦门市乡土案例情境,在问题式教学的方法框架下,围绕“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中心问题,设置探究活动,构建问题系统,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港口联系出发,综合港口的地缘关系相关要素,以2008、2018年“海上丝路”沿线港口为对象,对沿线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展开评价。研究发现:1)港口区位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特征,通过对港口间地缘关系的量化表达,发现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处于不同相对地位的腹地经济所赋予港口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呈现较高水平的区位优势度;2)港口间的区位联系强度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定律,区位联系重心向亚洲转移,反映随着亚洲诸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以亚洲为主导的港口区位联系格局逐渐形成;3)通过与主流的复杂网络指标的对比发现,尽管全球化时代“流空间”下形成要素流动的集中化,但诸如地缘关系、空间距离等基础的地理属性仍保持其独立性,未在全球产业与贸易的重构的影响下而呈现空间不均衡,港口区位优势度将保持较稳定的格局分布。基于地缘关系的港口区位分析可有效补充港口在航运网络区位联系的不足,对于揭示港口在国际航运网络中的区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岩 《地理教学》2011,(4):28+37-38
区位涉及面广、可分析性强、应用性突出,是地理能力形成与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区位地理成了高考人文地理的主旋律,成为高考命题和平时模拟训练的既定模式。从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回答地理区位相关问题时存在易混、易错的普遍性问题。所以本文力图以讲解一道考察农业优势区位的高考题为例,谈谈区位地理复习,以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的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即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教材以“上海港”为例详细分析了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然后简要分析了汽车站和航空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对交通运输网中“点”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的一般规律。教学时通过案例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文彬 《地理教学》2013,(1):14-15,18
正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是综合考虑人类要求和区域地理条件,寻找产业部门与地理区位的最佳组合,以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三效统一。"区位"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到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在历年高考中涉及较多,学生在解答相关题目时往往感觉"有话说"但又"没把握",容易丢分。因此我们在教人文地理时应紧紧围绕"区位"这一核心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