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Y金矿为地下热水渗滤同生硫化物交代微细粒浸染型,该矿床赋存层位为中三叠统板纳组,其形成与断层活动有关,矿体分布在中三叠世深水浊积扇内峡谷边缘活动斜坡,滑塌构造趾部隆起带和同生剪切破裂面两旁,岩相属滑塌浊积岩、金颗粒5—0.3μm,金伴随硫化物交代而被吸附包裹在其中,为中温矿床。  相似文献   

2.
鹿儿坝金矿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地层中,由三个矿带组成;在研究矿床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岩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3.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性质以及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条件,认为正是由于在动荡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巨厚的碎屑岩建造中,在有机质以及蒸发岩中的硫酸岩提供还原硫的环境下,断裂系统长期继承性的活动,使得成矿热液能够稳定地向同一空间部位迁移,并且景星组顶板和云龙组上段的底板均为以泥岩为主的细碎屑岩,从而形成圈闭,使得成矿物质淀积下来,形成超大型矿床。金顶铅锌矿床有可能是以沉积岩为主岩的一种新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简介了岩溶型矿床概念和广西岩溶型矿床研究现状之后,着重论述了广西岩溶型矿床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共分为"岩溶矿床"、"与岩溶有关的矿床"两大类和沉积、堆积、淋积、充填交代型与洼地沉积、洼地洞穴堆积、洞穴储集型等七个亚类,并分述了各亚类矿床的特征,涉及矿种有铁、锰、铝、铅锌、锡、金、磷、滑石、重晶石、水晶、粘土和油气等矿产;还探讨了广西地史中岩溶发育不同阶段的成矿作用特征,指出:晚古生代阶段发育以与岩溶有关的矿床为主,中生代阶段以充填交代型岩溶矿床为主,而在新生代阶段则以沉积、堆积、淋积型岩溶矿床为主,并认为必须以岩溶成矿观点、以岩性、构造等诸因素为条件,可解释岩溶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5.
青城子矿田是一个大型金、银多金属综合矿田,矿田内具有(铜)铅锌-银-金的矿化分带现象。从含矿原岩建造-浊积岩建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韧性剪切作用以及矿质分异作用角度对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做了初步研究,认为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矿田分带性的研究有利于青城子矿田乃至辽东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产找矿与勘查。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在桂西北中三叠统浊积岩中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该区己受到世人所瞩目。本文在简介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侧重于金矿成矿作用分析。通过对成矿的三源(矿源、水源、热源)、构造(导矿、容矿)、物理—化学条件与运移—沉淀机制和成矿过程分析等,得出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为容矿岩系之一,而非矿源岩,成矿时基底存在区域岩浆热液活动的认识;并指出在求取元素丰度值过程中所剔除异常值性质的判断时,采用了柯氏正态检验法、岩石孔渗性、镜质组反射率与牙形石色变指数等研究方法的成果。还探讨了右江浊积岩盆地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产金层位分带性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
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
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
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 为50~183,最大可
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
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
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
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
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龙哇俄当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处于我国北祁连矿带的北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多金属铁铜镍金铅锌银磷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带中部,该成矿带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以金、银、铅、锌、铜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性、火山热液型及砂页岩型。近年通过在龙哇俄当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先后发现了多处金、银、铅、锌、铜矿,矿床成矿类型包含构造蚀变岩性、火山热液型及砂页岩型。通过对龙哇俄当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龙哇俄当地区北部是与构造蚀变岩型铜多金属矿;中部为热卤水有关的砂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南部是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辽南金刚石原生矿床是我国著名的金刚石矿床之一,对于本区成矿远景的推断,在六十年代初马元韬工程师根据世界上己知金刚石矿床主要产于古老地台内的隆起与拗陷衔接带的这一规律,提出“在辽宁南部开展金刚石普查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在十年之后被证实是正确的。辽宁最早的金伯利岩体在1971年辽宁区调队进行1:20万地质调查时所发现,其后经我队十余年的普查勘探工作,先后发现了一批具工业价值金伯利岩管和岩脉;并划分出北东东向的三个金刚石原生矿带组成的矿田;提交了矿床勘探报告。为了进一步总结我区金刚石原生矿床的成矿规律,本文根据部、局“局于开展典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浊流是深水环境中重要的侧向搬运过程之一,大量陆源有机质贡献及快速的搬运沉积等特点,使其相对于正常的深水沉积具有较强的有机质富集能力。不同的浊积系统、浊积系统的不同时期、同一浊积系统的不同沉积单元及浊积岩层之间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别很大。低水位型、高水位-持续型和海侵型深水浊积系统的划分,有利于预测高频率、大规模浊积事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地质时期以及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区域和时期。同一浊积系统内,朵叶体和峡谷-天然堤的下游区域可能为更有利的有机质富集区域。浊积岩中细粒层的有机质丰度差异主要取决于粉砂质组分的含量;而砂岩层中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较大的植物碎屑的贡献。浊积厚度、浊积频率等原因造成的有机质保存的差异则进一步造成了浊积岩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均衡。这种不同尺度上的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分析,对探讨深水浊积岩的生烃潜能及能否作为有效烃源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浙西南变质岩区历来是浙江省的地质找矿和地质矿产研究的重点。曾数次在该区进行大规模的矿产调查,发现了遂昌金矿、八宝山金矿、乌岙铅锌矿等著名贵金属、硫化物金属矿床,小型矿床、矿点数百处。并对治岭头金矿、乌岙铅锌矿进行了典型矿床的研究。铅锌多金属矿成因认识方面主要集中于矽卡岩型、层控型、岩浆—火山热液型等方面的争论,随着认识的不同,找矿  相似文献   

12.
在花—张断裂带两侧分布着众多铅锌矿床,这些矿床赋存于寒武系下统的海相礁灰岩中,受岩性和断裂控矿明显,以层状、似层状为主,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热卤水的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有着特殊的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与MVT相似、但有不同特征的铅锌矿床,称之为"礁灰岩型"铅锌矿床。通过阐述近年发现的"礁灰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圈定该类矿床的找矿潜力地段,以期为找到更多的礁灰岩型铅锌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控于区域断裂及背斜构造且产出于特定的岩性层,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接触界面(硅钙面),铅锌矿床多位于面状高磁异常与低磁异常过渡部位并显示Pb-Zn-Hg-Cd组合化探异常,表明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岩浆热液型;已知含矿背斜走向与倾向延伸部位、与其有相似成矿条件的次级背斜、大面积千枚岩覆盖区深部隐伏背斜的鞍部及倾斜部位是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矿床受控于断裂构造带或其旁侧的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部位,多位于高磁异常带中局部高磁异常向低磁异常过渡部位,与Au-Ag-(As-W-Bi-Sb)组合化探异常吻合度高,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表明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已探明大型金矿床近外围及深部是金找矿重点靶区。铅锌、金矿床均属于印支期与碰撞造山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与矿体的相互作用与位置关系,建立了凤太铅锌-金矿集区铅锌、金成矿模式;叠加典型矿床物化探、遥感异常特征,构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找矿靶区6处,说明区内找矿潜力大,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对隐伏控矿构造与隐伏矿体的预测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碱性岩及其相关的金矿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碱性岩及与其相关的金矿特征的总结,并与辽宁碱性岩及其相关的金矿对比,发现本地区碱性岩金矿化率较高,尤其是碱性侵出(入)岩比其它任何岩类的成矿率都要高。大石沟、南大线和东五家子、长皋、线金厂等金矿床是典型的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前二个金矿床与早白垩世晚期破火山口构造、末期次火山侵出相粗面岩有关,后三者与中生代脉状侵入的煌斑岩脉有关。另外还有与正长岩、霓辉岩有关的金矿点。辽宁与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形成时代晚于碱性岩,主要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矿化类型以脉状为主,或为含金构造蚀变岩,或为含金石英脉,矿种以金为主,多伴生银和铜,矿床形成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有些金矿点金品位较高,具有一定的矿化规模,附近有金的重砂和化探异常显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很好,甚至是极有可能获得突破的重要靶区。建议对于这类成矿预测区予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
西所村金矿位于佤邦温高县东部,为近年勘查发现的矿床,含7个金矿体,Au品位3.64~6.54×10~(-6),估算(333+334)金资源量3.7t。本文对该区岩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对区内金矿床特征及与金成矿相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该金矿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隆林县隆或金矿属微粒型金矿,具有多层位、层状矿体为主、矿石和矿物成分简单、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滑塌事件、深水火山碎屑硅泥质上超盆地的叠覆、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火山作用提供金的来源,火山~碎屑~浊积岩相为矿源层和含矿层,并受沉积盆地的关闭和开启影响,形成成岩矿床、成岩~后生或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南缘沿五莲-青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目前已发现大量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除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外,其余各矿床沿断裂发育,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均显示热液矿床特征。高家宅科地区已发现的金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在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中,但基于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的不足,该地区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本次研究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该地区识别出以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菱铁矿为主的蚀变矿物,以面积性绢云母蚀变为主(伊利石+白云母)。绢云母矿物高IC值和低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均与区内NNW—近SN向断裂和绢英岩化蚀变带具良好的相关性。结合已有成矿事实,认为区内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更靠近热液中心,同时,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异常的高IC值和极低的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同样具成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朝古元古代层控铅锌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铅锌矿床。以地层对比与含矿层位为基础,以铅、硫同位素为重要信息,结合后期地质事件对矿床的影响与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的不同,将这类矿床划分4个类型:受变质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大栗子式)、受改造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张家堡子式)、变质热液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检德式)和岩浆热液叠生型层控铅锌矿床(青城子式)。从成矿氛围、矿体、伴生矿与共生矿、矿物组合、结构与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远景评价10个方面比较,发现它们每一项都是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证明了大类型的相同和小类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矿床多有发现,如哈萨克斯坦Tekeli、Shalkiya和Achisai,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和Uchkulach,塔吉克斯坦Altyntopkan,中国新疆乌拉根、彩霞山、阿齐山、阿尔恰勒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了天山巨型铅锌成矿带。这些铅锌矿床形成于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铅锌成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成矿类型?受何要素控制?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颇受关注的地质找矿问题。在广泛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及境外天山作为整体,综述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成矿类型,总结了天山地区铅锌成矿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区域铅锌成矿特点与找矿突破方向。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造山和陆内成盆4个地球动力学过程,先后出现了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4类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在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主要受同生断层、还原性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等控制,形成了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SEDEX型铅锌矿床;在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主要受弧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地层等控制,形成了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与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VMS型铅锌矿床;在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主要受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岩、张性开放空间、逆冲推覆构造等控制,形成了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与MVT型铅锌矿床;在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环境,主要受盆地三元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硫酸盐岩等控制,形成了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砂岩型铅锌矿床。由此可见,天山地区存在多种铅锌成矿环境和不同铅锌成矿系统与成矿类型,其铅锌成矿表现出长时间、多期次、多类型叠合成矿和一定继承性的演化特点。尽管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包括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在全球铅锌矿产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天山地区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则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南、北缘和中天山地块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元古界SEDEX型铅锌找矿、境外中天山地块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地层MVT型铅锌找矿、新疆西南天山山前/山间盆地砂岩型铅锌找矿前景良好,也仍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