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推荐     
黄齐 《地图》2014,(4):6-6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湖北地图,纸本设色,收录在《清朝舆地全图》中,大约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之间。图上彩绘出了当时湖北省所属的府、州、县及其水系。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采用近代测绘方法绘制过《皇舆全览图》,但这幅湖北地图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舆图绘制方法,其绘制理念和方法与《皇舆全览图》迥然不同。可见,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展露出近代的端倪时,传统的舆图绘制理念与方法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孙靖国 《地图》2014,(2):130-131
清朝入关以后,经过多年战争,将明朝的全部疆域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前几任君主一直向四方用兵,平定各个割据政权,到清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国家,获得了空前的统一与稳定.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君主在欧洲传教士的协助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并绘制出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地图.  相似文献   

3.
葛剑雄 《地图》2002,(6):26-26
2002年第4期(地图)所载云飞《我的一本〈开明本国地图〉》一文中谈到了中国历史疆域的问题,史实是这样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江宁(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被逼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但当时并未向沙俄割让过  相似文献   

4.
我走进测绘的大门,真是一件巧事.清朝末年,我的外祖父那魁勋在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学测绘,教官是德国人,用的仪器是德国造"切达利特"(经纬仪)和"开普列盖尔"(照准仪).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有不少清朝的地形图,图上的山是用毛毛虫似的符号画的.  相似文献   

5.
月球地形制图是了解月球形貌构造,开展月球工程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自从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正式步入月球与行星制图研究的行列。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月球探测与地形制图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中国嫦娥工程中在月球地形制图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月球地形制图标准体系建设、月球地形制图产品研制、月球地形制图理论及技术研究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在月球地形制图领域开展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月球地形制图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并探讨了下一步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可为中国未来的月球地形制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图》2014,(4):144-144
清朝初期的疆域从东到西横亘干山万水,从南到北纵贯万里: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达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乌,东濒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陆地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干米,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浪 《地图》2008,(4):136-136
近读茅海建先生《戊戌变法史事考》时,发现一则有趣的轶事,1898年的六月初,皇上要看地图了!茅先生说:“光绪帝在力图增加其外部知识时,也感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之一便是没有合适的世界地图。此时的清朝皇帝尚无随时查用的世界地图。这一令人吃惊的现象正说明了当时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貌制图是地貌制图及其应用研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昆明幅(G-48)地貌图为例,探讨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并结合昆明幅的具体地貌特征,重点分析数字地貌制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貌制图技术,不仅能提高地貌制图的效率,还能提高解译的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的古代科学技术在秦汉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发同峰。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制图技术完成了由古代示意性绘图向精细绘图的历史性转变。在制图理论和制图工艺上逐步走向成熟,为晋代形成独具特色的制图传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了89岁,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十分注重足部的养生,将足部养生法总结为"晨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