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等工程施工放样过程中已有控制点上不便于安置仪器的情况,提出了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进行仪器的安置与设置后进行工程细部点位的放样,简述了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原理、方法,并对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精度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肯定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王灿辉 《四川测绘》2008,31(5):232-234
本文探讨了在暂无控制点成果、控制点间不能通视等情况下,运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进行测量工作以及数据换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明星  周宝  许勇  李霖 《现代测绘》2015,(2):14-15,18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和测绘要求,提出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量更新城市地形图。在介绍自由设站基本原理和坐标求解过程的基础上,推导了交会点坐标的严密平差计算公式,并得出交会点和测设点的精度估计方法,分析影响设站点精度的因素。阐述了地籍图测量中无图根控制点条件下,自由法是应用于修测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站仪自由设站方法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常用方法,通常采用仪器自带的程序进行设站。但是全站仪自带程序是基于半盘位进行自由设站,当仪器含有竖盘指标差时,设站的计算高程与实际高程就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站精度不高,以及自由设站对全站仪要求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盘位测量的自由设站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及放样功能,并提出在路线测量中,当中线方向受障碍时确定方向转点的一种简便方法。将全站仪自由设站,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测量及放样功能确定路线测量中的方向转点,并结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绘图功能,快速获得方向转点坐标;利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在线路施工测量中确定方向转点,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灵活。而且受地形起伏条件限制少,精度高。对其原理、操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及算例计算。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线度测量时现场环境复杂、遮挡比较严重而无法布设高精度直线基准的情况,利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灵活、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旋转轴直线度测量方法,推导了该方法自由设站和极坐标法测量的精度,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方便三维点云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工程应用,需要为其提供统一的坐标基准。在数据采集阶段,对于在控制点可通视的测区内,可利用后视定向的方法完成点云扫描测量工作。针对控制点无法通视的测区,本文提出基于全站仪三维自由设站控制测量的方法,建立间接设站点平差模型并进行平差,进而解算标靶点坐标,利用标靶将扫描点转换到绝对坐标系中。试验结果表明:标靶坐标的测量精度和点云拼接的精度符合要求。在测区观测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自由设站法的应用为点云拼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道路定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全站仪自身的功能,结合道路测量的特点提出了全站仪自由设站法道路定测及其具体测设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及观测方法;探讨了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的可能性,并使用0.5″全站仪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选取若干测段进行实地测量,对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和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实地验证;证明了在控制好观测距离、观测时间、垂直角等条件下,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三等水准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郑磊 《北京测绘》2013,(4):57-58
针对常规倾斜位移监测方法在圆形结构塔体施工过程中难以开展有效测试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免棱镜全站仪的水平距作差法,该方法具有可以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自由设站、无需加密平面控制点、无需后视定向、作业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用性更强等优点。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监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倾斜位移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建立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库,通过构建采场的时空数据库,动态描述露天矿生产的剥、采、排过程,为露天开采的规划、设计、生产调度管理的优化预控决策提供全方位的空间信息支持。提出考虑台阶特征的不规则三角网(TIN)的露天矿采场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采用基于基态修正和时间快照模型构建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开采过程的回放和生产计划的超前演示,为数字露天矿建设构建基础的地理空间信息框架与平台。  相似文献   

12.
露天矿山中需要进行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土石方量测量、边坡稳定测量等工作,单基站CORS可以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介绍了单基站CORS的建设过程、坐标联测、精度等内容,并总结了单基站CORS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利用GNSS接收机与全站仪对基坑控制点进行恢复测量,GNSS接收机通过RTK技术在基坑周边重新布设5个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假定方向推算出控制点的坐标,并且分析其相对精度。通过实地观测计算分析,推算出的坐标与基坑中心点位置X方向相差5 mm、Y方向相差4 mm,恢复后的控制点能够对其他特征点进行详细测设。利用高精度的0.5″级全站仪进行点位测量精度对比分析,点位精度在2 mm范围之内,可以得出工程单位所用的仪器可满足精度,能够用于此类工程点位测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登杰  邢智聪 《测绘通报》2019,(12):132-136,146
针对自由设站方案,建立了通过观测监测点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利用距离收敛值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的方法,特别给出了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借助等影响原则和基准点已有信息,分析了基坑位移监测方法和距离收敛测量原理及精度,实现了位移监测点的差分计算与数据处理,讨论了两种距离收敛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并将其用于实际观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该监测方法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量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在露天矿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很有必要,它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开采进度和开采方案实施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数字矿山建设。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某露天矿区为例,利用Pix4Dmapper软件对无人机航拍影像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获取矿区的三维点云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地表模型,并利用ArcGIS和Global Mapper软件对生产成果进行矿山开发占地分析,实现露天矿山三维可视化。本文为准确掌握矿山环境治理执行情况,把握矿山开发整体情况给予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科学监测与评估矿区生态健康,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平衡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山西省的3处典型煤炭矿区,基于2001—2021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露天矿区进行了多年用地类型演变格局分析;并分别对3处典型矿区的绿度、湿度、干度、热度进行了估算,应用知识粒度熵的权重计算方法,综合构建了矿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完成了矿区生态健康多年遥感诊断。结果表明,两处露天矿区呈现边开采边复垦的生产模式,各有半数的研究年份RESI区域均值达到0.5以上;地下矿区的开采工作基本不造成地上扰动,其2001年以来的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RSEI均值在0.7上下浮动;3处矿区2021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3、0.48、0.70。本文改进了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构建方法,为煤炭矿区的长时序生态监测与遥感诊断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常规地质测量技术在豫北露天矿测量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矿业权人在外业测量及内业管理中的技术需求,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该测量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对矿山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监测周期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现势性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通过对矿山边坡变形进行阶段性分析,推导出不同阶段的周期计算公式,设定合理的观测周期,从而能及时地捕捉滑坡体的形状信息,并更准确地对滑动趋势进行预测。以鞍山某露天铁矿几年的监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发现该方法计算的周期与矿山边坡滑动阶段性相符。所以通过该方法能更合理、科学地设定监测周期,避免以往设定周期的盲目性,对矿山监测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自由测站方法和传统外业观测方法的比较,阐述自由测站方法的优势。对多余观测数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测站方法可代替传统外业观测方法进行平面控制网测量。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当控制点位置已固定时,自由测站方法可对原网形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CORS系统快速发展和应用,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为实际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经验数据。本文在玲珑金矿采用南方单基站CORS系统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实测数据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内外符合精度计算,统计分析单基站CORS系统在矿区范围内所能达到的精度,验证CORS系统单基站在矿区一定范围内完全符合矿区基本控制的精度要求,这证明该系统在矿区平面控制网改造及外业测量工作中完全鞥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也为单基站的建立和测试提供参考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