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磊 《天文学报》2021,62(3):28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 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 在这个模型中, 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 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 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 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 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 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早期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彪 《天文学报》2003,44(3):231-239
较详细地介绍全新的太阳系起源理论——X-wind模式,天体化学实验发现太阳系早期存在大量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小于100Ma),这些核素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在恒星内部合成,并由星风注入原太阳分子云,星风产生的激波诱发分子云核的塌缩而形成原太阳,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高能粒子与原太阳分子云或太阳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吸秘盘理论与天文观测结果,给出一个恒星在星云盘中形成的模型.通过计算角动量方程,获得了质量定常分布ρ(r)~r_(-β)(β=0,1,2)时的一般性解.对1M恒星的数值解表明:恒星在转动磁化的星云盘中形成时,角动量确实发生了巨大转移;并且,β=2的解能较满意地解释太阳系的角动量奇异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原始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评述了太阳星云的原始放射性核素丰度特征及解释此丰度特征的分子云自增丰模型、AGB星污染模型和散裂反应模型。陨石包体中前太阳矿物颗粒的同位素组成异常表明,前太阳颗粒中低密度石墨、X型碳硅石可能来源于超新星爆发,而AGB星或红巨星被认为是尖晶石和碳硅石的最可能的恒星来源。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氖和氙的同位素组成异常也与超新星爆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太阳系原始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经的基础,评述了太阳星云的原始放射性核素丰度特征及解释此丰度特征的分子云自增丰模型,AGB星污染模型和散裂反应模型,阴石包体中前太阳矿物颗粒的同位素组成异常表明,前太阳颗粒只氏密度石墨,X型碳硅石可能来源于超新星爆发,而AGB星或红巨星被认为尖晶石和碳硅石的最可能的恒星来源,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氖和氙的同位素组成异常出现与超新星爆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的中、高金属度恒星都环绕着某种东西。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恒星膨胀的气体遗迹得出这一推论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索科尔认为一颗濒死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后抛射的行星状星云的形状揭示了它的轨道伴星的大小和本原。 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7.
星云之谜     
在晴朗的夜空中,人们除了可以看到白茫茫的银河,还会常常看到一些模糊暗淡、宛如白色云雾的“云雾状天体”,1694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把它命名为“星云”。1755年康德指出:“星云”和银河系一样,可能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在浩瀚的太空中,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天体系统。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洪堡把这种天体系统形象地比喻为宇宙中的小岛,他将德文welt(宇宙)和insel(岛)连用,起名为weltinsel,即宇宙岛。  相似文献   

8.
任何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学说都必须能够说明太阳系角动量分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由傅歇于1884年指出来.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未能说明这种特殊性.本世纪开始以来,先后提出的各种学说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都未能满意地说明它.最近十多年来,有关行星和卫星的各种数据有了相当多的增添和改进,恒星和行星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使得有可能得出太阳和各个行星的自转角动量的较可靠的数值.本工作的目的就是利用最新的数据来计算太阳系各天体的角动量,为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猎户座大星云以及和它相联系的 O 星协和 T 星协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猎户座大星云似乎是最丰富,并且离我们最近的大质量气体麈埃星云之一,其中有种类极多的各种恒星.猎户座大星云区的变星非常富有 T 星协的特征,而且数目非常多,因此不止一次地成为观测对象.但是,如果不算猎户座 T 星,则这些变星中还没有一个具有比较长时期的、数量足够多的观测资料.从巴连那果的巨大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恒星,他本  相似文献   

10.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笔者通过计算,定量的论证了行量、卫星是经过星云环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星云环的分布和行星、卫星质量分布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星去环形成的一个明显特征——级式分裂.这对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及其质量分布的规律性是一个新的认识,并为今后寻找太阳系新的天体以及分析宇宙飞行的安全性区域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罗切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宣布了他们关于行星状星云的研究新进展,结果显示,围绕星云中心恒星公转的伴星甚至是大质量行星,可能对那些星云奇特外貌及物质组分的成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蜘蛛星云是近域宇宙(local Universe)所知最旺盛的产星区。利用ESA/ESO/NASA PhotoshopFIIS Liberator软件,一位年轻的天文爱好者制作了蜘蛛星云中心的全景。原始图像是由NASA/ESA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并随后从德国慕尼黑ESO/ST—ECF科学档案馆里找到的。蜘蛛星云,也称剑鱼30,位于南天大麦哲伦星云  相似文献   

13.
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天体的起源和演化是天文学中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为例,自从康德在18世纪中叶提出第一个星云假说,二百多年来,至今已有多种假说问世,但仍没有一个较完整的、被普遍接受的学说。虽然,恒星的起源和演化的研...  相似文献   

14.
有认说是天文学的历史等同于视野扩张的历史。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所认识到的宇宙范围也日益增大。不论是认识到恒星位于太阳系之外,还是确定旋涡“星云”作为银河系之外独立系统的属性。又或者是直窥百亿光年之外宇宙诞生初期的星系,其中的一大关键都在于距离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对于恒星的死亡过程,天文学家们已基本弄清楚了。但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许多行星状星云的照片所显示出的一些细节却给理论工作者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当一颗几个太阳质量的类似于太阳的恒星到达其演化的晚期时,它便胀大成为一颗较冷(约2500K)的红巨星。这时,以太阳为例,其体积可扩大到将火星绕日轨道包括在它的边界以内,并以星风的形式失去质量,紧跟着就以超级星风(Superwind)的形式更快地丢失质量。这些被抛射出去的星体总质量相当大的部分的物质便形成了行星状星云。与此同时,恒星的核心部分紧缩成一颗地球般大小、密…  相似文献   

16.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每一个求知者都渴慕的境界。本刊最新推出的,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的《太空探索》和《地球奇观》VCD光碟,将会成为你扣开宇宙之门、追问地球之秘的良师益友。 《太空探索》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奥秘”、“地球地外的生命、征服太空”、“地球的真  相似文献   

17.
这是 Johannes Schedler 拍摄的帷幕星云复合体,犹如漂浮在亮丽星海中的一只巨大的花环,这些亮条和卷须全都是一颗爆发星留下的远古遗迹。这颗恒星爆发伊始,亮度和满月差不多。此幅图像仅是北天独特天体——帷幕星云复合体的一小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照片的颜色别具一格,是作者利用滤镜以及特殊的制图过程,对自然颜色科学地强化而成,每种颜色代表了星云内部不同的物质构成。拍摄参数:410mm 口径望远镜、F3,6张照片合  相似文献   

18.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在环状星云中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花。这个行星状星云的外壳竟与山茶花精致的花瓣惟妙惟肖。行星状星云是垂死恒星抛射的一个物质壳。天琴座环状星云距离地球2 000光年,也称为M57和MGC6720,它是最美丽的行星状星云,并且是天文爱好者喜爱观测的天体。  相似文献   

19.
HD 140283是一颗近邻极贫金属亚巨星,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初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同时它也是一颗典型的弱r-过程星,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宇宙早期演化、丰富元素核合成理论.将HD 140283从C到Zn的观测丰度与单个超新星(SN)事件元素理论产量进行拟合,得出HD 140283可能诞生于前身星质量为22.5 M⊙(下标"⊙"代表太阳)的超新星爆发污染的星云.基于同样的方法,研究了另外5颗典型弱r-过程星,分别得出了污染产生这些恒星的气体云的超新星前身星质量,进一步推测了弱r-过程可能发生的天体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有几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始终贯穿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中。从我们诞生开始这些问题就被深深地烙入我们的基因: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地寻找人类的起源,乃至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起源。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寻找地外文明,想尽办法与他们建立联系,试图寻求和理解我们存在于这个宇宙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