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酸雨观测资料和污染源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利用拉格朗日烟团模式计算表明,南宁市酸雨的频率较高,pH值较小;南宁市酸雨的来源构成以外来源为主。运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气象要素影响酸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酸雨主要受东北方污染源影响,且冬春两季的影响最大,风频及逆温对酸雨的影响较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近两年大气环流影响酸雨的几种类型,其中以高空槽锋面型为最多,酸雨影响程度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7—2013年广西南宁市城区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和其他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7 a来662次降水样本中酸雨率为53.9%,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降水年平均p H值均低于5.6,酸雨污染严重,但总体上呈减轻趋势。一年中酸雨污染为5—10月较轻。酸雨污染状况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酸雨率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降水p H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降水p H值与降水量、风、雾等气象条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酸雨频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南宁市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宁市的酸雨频率较高,2000年为61.8%;酸雨的酸度(pH值小)较大,其酸雨频率分布特征为夏半年较低,冬半年较高。将各季节酸雨分布状况与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与地面和高空风向频率有很好的关系、与大气环流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1~2004年广西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南宁市降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的酸雨属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影响南宁市酸雨的大气环流主要是高空槽锋面,其次是高压后部和热带气旋,受高空槽锋面特别是东路冷空气影响时,出现酸雨的频率最高,pH值最小,雨水中SO4^2-明显增多,热带气旋降水时,雨水酸度最轻,离子浓度甚至比高空槽锋面影响低2~3倍。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宁市环保局1981年10月至1982年10月的雨水酸度(pH值)监测记录,舍去处于西郊且受污染少的民族学院监测点记录,从市区内的九个监测点中,取同一天具有三个以上测点记录的pH平均值作为南宁市城区pH的日均值(不足三点的不计)共有92次个例,其中达到酸雨标准(pH<5.6)的有62次个例,占67%。 通过对这92次个例结合气象图表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雨水的酸度(pH值)的大小,与天气条件关系相当密切。其中关系比较明显的有三方面:第一,与近地面低空出现的逆温层、等温层或相对  相似文献   

6.
刘骅  熊浩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3,26(Z1):232-233
根据吉安市酸雨污染现状,对吉安市"七五"~"九五"降水酸度、酸雨频率以及阴、阳离子组分和酸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酸雨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镇江市酸雨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镇江市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对影响酸雨发生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酸雨年、季、月平均pH值均较低,酸雨强度均较大,春季和秋季是酸雨的高发季节。由降水量、风向、逆温及外来污染源垂直输送等气象要素对镇江市酸雨的影响可知,镇江市强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较高;NE、SE和E这3个风向对镇江地区酸雨的总贡献率超过50.0%;华北、华东、湖南和湖北地区是镇江市酸雨发生的可能外来污染源;低层(925hPa及以下高度)出现逆温时,更易出现酸雨,且逆温层厚度均较深厚;逆温温差的强度与酸雨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即温差越大,pH值越低,酸雨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宿迁市沭阳县和泗洪县观测站2007—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宿迁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酸雨pH值与降水量、降水电导率(K值)、酸雨频率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宿迁市5 a来酸雨单次降水pH值最低达3.26 mol·L-1,属强酸雨。5 a来,沭阳县降水平均pH值均达酸雨标准;泗洪县降水平均pH值未达酸雨标准。春秋季降水酸性最强,酸雨频率出现也最多,冬季则降水酸性和酸雨频率最低;地面风向对宿迁酸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形成宿迁酸雨的主要是东南风和东北风;宿迁市雨量的大小对酸雨出现百分率影响不大,但对降水酸度有影响,暴雨的酸性最强,其次是大雨。  相似文献   

9.
吴昊  袁媛 《陕西气象》2010,(4):21-23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2007年-2009年酸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太原市酸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了太原市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太原市近三年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强度较强,酸雨已经成为太原市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酸雨及酸雨成因,探讨了酸雨对水生生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太原酸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太原市的1993年-200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计算了近十年的酸雨率、酸雨PH年平均值等反应酸雨强度的参数,分析了酸雨强度的变化;统计并绘制了酸雨季节分布图,描述酸雨特征并分析了造成酸雨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太原市近十年来酸雨率呈曲折式上升趋势,酸雨强度有小幅度的季节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酸雨率及强度呈直线上升趋势,酸雨对太原市将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酸雨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气象台站观测的酸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河南省酸雨时空分布规律,即河南省酸雨出现频率西部大干东部,南部大于北部,秋、冬两季出现频率相当,春、夏两季相当,并且秋、冬季明显要高于春、夏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酸雨对各个生育时期的小麦和玉米的影响,以及酸雨通过对土壤的影响进而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酸雨对人类及自然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酸雨及酸雨成因,探讨了酸雨对水生生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南宫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4年来酸雨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酸雨的变化规律,并对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酸雨发生频率63%,强酸雨频率28%;降水平均pH值为5.22,降水最小pH值为3.08;酸性降水量比例80%;降水平均K值为94.1 μS/cm,最大K值为529.0 μS/cm.酸雨存在着季节性变化,秋季是酸雨出现频率最多、酸性较强的季节;春季则是酸雨出现频率低的季节.酸雨的形成与风向风速、降水量、降水性质及大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梅县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梅县近3年的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梅县酸雨现状从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1、4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4、8、9、12月酸雨强度较5~7月严重,10、11月未达到酸雨标准。同时酸雨与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的界限更为合理;我国酸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且以城市为中心分布;我国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很高,酸雨是典型的硫酸性酸雨,降水酸度与(SO42- NO3-)/(NH4 Ca2 )的浓度比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酸雨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酸性物质的排放,还与酸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土壤的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及其缓冲能力和气象条件有关;酸雨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酸雨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莱芜市2003-2004年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市降水PH值的季节和年分布,研究酸雨的变化特征,通过酸雨与有关要素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相关因子对形成酸雨的影响程度,并对莱芜市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年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侯马、太原、五台山、长治、大同5个酸雨观测站从建站到2010年的PH值、K值数据进行检验,对可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历史序列分布,建立起K值和PH值数据质量控制参数,针对现有业务软件的不足,开发了台站级酸雨质量控制软件,为台站提高酸雨观测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并建设了省级酸雨资料信息库,可以为环境治理和酸雨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